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公路“重建轻管”的现状以及公路养建的不利影响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转变观念,开展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加快我国公路养护的科学化进程。
关键词:路政管理;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可持续发展
1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公路路政管理是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授权的公路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为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维护公路秩序所进行的行政管理。公路路政管理的工作内容:
1.1保护路产
保护公路路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约束对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造成损害的做法;二是制止直接损害公路、公路用地及其公路附属设施的行为。
1.2 维护路权
维护路权是指维护公路路权不受侵害。主要是公路用地以及建筑控制区、集镇规划控制区、安全控制区划界确权,制止和查处各类涉路违法行为,确保公路完好、安全、畅通。清理公路沿线的摆摊设点、加水洗车、占道施工、各种非公路标志牌以及马路市场等影响公路通行秩序的违法行为。
1.3 维持秩序
维持秩序主要表现在维持公路养护、建设以及公路渡口等工程施工现场的正常秩序,维持公路收费站、治超检测站工作秩序,确保公路各项作业活动正常进行、公路安全畅通。
1.4超限治理
公路超限运输车辆治理工作是路政管理职责之一,近年来,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对公路交通造成巨大破坏,大型超限运输车辆碾压公路,造成公路使用寿命变短,维修费用持续上涨并形成了极大安全隐患。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不仅损坏公路基础设施、引发大量交通事故,而且扰乱了正常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除此之外,路政管理工作还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宣传、贯彻执行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实施路政巡查;三是参与公路工程交工、竣工验收;四是行使收费公路路政管理的职责;五是依法查处各种违反路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案件。
2路政管理的现状
2.1农民在公路沿线两边摆摊设点搞经营,公路边优越的地理条件
成了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交易场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的建设与发展,沿线的居民视公路为禾场,油菜、谷子、麦子等物品堆放、碾压、翻晒、清装,一环扣一环,都在公路上作业,打场晒粮现象屡禁不止,既影响了道路美观,又严重阻碍了车辆畅行。
2.2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各乡镇所在地的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但因缺乏整体规划,公路两旁占道经营的违章建筑越来越多,各种路边旅店、路边餐馆、加油站、洗车场、小商店林立,以至于“路修得快,房子建得快”,“路躲得快,人追得紧”。每逢集市,农贸市场直接占据公路,造成“车难通,路难行”,直接影响行车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公路建设已逐步由人工操作向科学化、标准化、电子化、机械化发展;在养护工程中,推广了乳化沥青、沥青稀浆封层、改性沥青与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以及土工织物等应用新技术。这种“私造乱建”不但严重干扰了现代化施工作业,而且严重破坏了路基、路面及附属设施。
2.3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高等级公路的比重不断增加,公路养护管理的任务日趋繁重。今后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满足运输要求,而且必须考虑公路建设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保护沿线生态环境;不仅要为车辆提供一个舒适、清洁、安全的行车环境,还要创建一个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形成优美的道路景观。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公路养护管理亟待解决和探讨的课题颇多:如建立适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更为科学合理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研究加强养护技术政策;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推行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开发新材料;提高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水平,以改善路网的整体技术状况,增强其整体服务能力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公路养建的不利影响与存在问题
公路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沿线占地多,影响范围大,等级愈高,线形标准要求愈严,占用农田愈多,使本已紧张的土地资源雪上加霜,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公路的直线延伸和穿越不仅直接破坏野生生物栖息地,造成地质或地貌特征的丧失而影响生态平衡,而且公路工程的修建扰动了大自然的平衡,还会诱发出各种自然灾害,如山体崩坍、滑坡、泥石流等;路堤取土、挖堑弃土都破坏了原地貌和植被,降低了植被覆盖率,从而影响到土体的自然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并对径流产生不利影响;工程施工放炮炸石产生噪声振动与大气扬尘,干扰了环境;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车辆所排放的尾气、振动和噪声又成为公害,影响人们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
当前,在公路养建工作中,由于把主要精力放在交通运输功能及经济发展上,缺乏对环境问题的足够重视,再加上资金、技术及科技人才等因素的制约,都使公路建设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势必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4路政管理今后的发展方向
4.1树立先进的治路理念
治路理念决定着治路的方式、方法、措施和效果。新时期,中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社会各层面都要以法律为准绳,路政管理也要坚持“依法治路”的理念。要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加强治路理念的宣传、培养。特别是公路管理者、使用者要切实转变治路理念和使用公路的观念,坚持依法管路、护路。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使用都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政府要依法履行职责,划定公路管理的各种区域、职责;公路管理者必须采取各项管理技术、手段和措施,保护公路;公路使用者要自觉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框架内依法使用公路,不得擅自占用、挖掘、损坏、损害、污染公路,超限运输车辆、铁轮车、履带车辆等容易损害公路的车辆不擅自上路行驶,切实把爱路、护路作为全社会自觉的行动。
4.2革新路政管理的模式和技术
分析目前我国路政执法管理工作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路政执法管理有着许多的漏洞,而这些漏洞给路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带来了许多的困扰。究其原因是我国的路政管理模式依旧滞后,执法方式、技术手段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改变执法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加强路政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路政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公路管理工作发展的客观需求。要进一步推广运用现代科技装备,充分整合OA办公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等功能,以巡查车、超限检测站、执法大厅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执法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这些手段来对中国的路政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进路政管理现状。
4.3加强对公路路政管理重要性的宣传
为了加强对公路路政的重视程度,路政执法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使用广播、宣传单、电视、网站等这些公共媒体的宣传功能对其重要性进行充分宣传。为此,首先采纳路政管理人员定时提交个人对有关路政管理方面的论文,以此来督促有关的路政管理工作人员对其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大力发挥好媒体以及网络的宣传作用,让社会各界群众增强路政管理的认知度,要把人们无意识的自由交通行为,变为有意识的依法交通的自觉行动,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程度。最后要加强对公路路政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使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了解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内涵,让其明白遵守公路管理法律法规,自觉消除违法行为,将会给人们带来快捷、方便的出行环境。
4.4加强制度建设
对现有的路政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完善,对已经成型的制度体系进行不断细化,形成统一规范的制度管理体系,并强化执行。建立一套全面、操作性强的统一考核标准,定期检查考核、通报总结,提高考核监督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标准化管理落到实处。在统一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手段,努力在管理方式上取得新成效、新进展,全面推动路政工作上台阶。
5总结
公路路政管理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加强路政管理工作,对我国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公路安全都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路政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公路管理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汤海荣.浅析公路路政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
[2]冯莉.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公路路政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4).
[3]严增虎.公路路政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路桥工程,2014.
论文作者:张晓松,陈晶,武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公路论文; 路政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沿线论文; 秩序论文; 公路建设论文; 手段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