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镇牛顺小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信息技术在语文创新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小学生素质的快速提高,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等方面谈一些想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教师角色 教学方法 学生素质 写作能力
前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如春风荡漾,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也使语文教师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怎样在信息技术教育条件下转换教师的角色,使语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快速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势在必行。
一、营造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写作文常常是令学生感到头疼的事。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大多数学生都不太喜欢作文课,怕作文,怕写作文,其实主要是教室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让学生想要表达。
(一)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培养观察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信息技术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信息技术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而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大纲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先做好口头作文。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看投影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听录音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说的情境,或再现生活画面,或拓展思维空间……如写校园里的一处景物,我先布置同学们去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在口头交流课上,我特意将说得好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补充,并配合投影多幅多姿多彩的校园风景图。这样通过观察交流、直观再现,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挖掘了习作素材,学生把校园里的一处景物说得极其形象真切,从而为书面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还利用录音机把说得好的作文录下来再次播放,让其他同学听说、跟说,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实践证明:口头作文训练好了,书面作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可见优化口头作文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为社会培养能说会道、才思敏捷的人才。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赏析能力即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多媒体的应用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评改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引导学生进行“实战训练”,领悟评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现就教师示范评改作具体介绍:课前,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习作,选择数篇典型习作作为评改的范文。上课时,将准备好的范文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并在范文的旁边附上本次习作的要求。(用不同的文体、颜色显示)首先让学生欣赏佳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对范文的每个环节进行判断、讨论、评价、衡量是否达到习作要求,并讲出称其为佳作的理由。其次让学生评改“病文”,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习作的要求,如“选材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对“病文”逐篇剖析、诊断,从大处加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最后指导学生围绕范文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细微处落笔进行“治病”。讨论之后进行修改,并把修改的地方用红色显示,提醒学生稍加对比,对大家一致认为优美的词句及有创意的语句,直接在句子下面画波浪线,以示鼓励。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2.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3.徐胜龙:《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2期。
论文作者:朱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7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习作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提高学生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