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质量管理;建设工程;控制
一、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一)质量
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能满足规定或潜在需求的特性和特征的集合。工质量定义,质量是对一种产品或服务能满足对其明确或隐含需求的程度产生影响的该产品或服务特征和性质的全部。
(二)项目质量
项目作为一次性的活动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由工作分解结构反映出的项目范围内所有的阶段、子项目、项目工作单元的质量所构成,也即项目的工作质量从项目作为一项最终产品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其性能或者使用价值上,也即项目产品的质量。
(三) 项目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它以预防为主和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形成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都对应对影响其工作质量的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并对质量活动的成果进行阶段性验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并使问题尽早解决,减少经济损失。项目质量控制是围绕项目目标所进行的动态的控制过程。
二、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施工单位方面的问题
(1)无证或超越资质等级承包、非法挂靠、转包或非法分包。
(2)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顾后果以垫资、压价,甚至行贿等违法手段承揽工程。
(3)为牟取利润,不计后果压低成本,自行或串通设计人员乱改设计,使用低价劣质材料,甚至偷工减料,放任职工不按技术规范操作,粗制滥造。
(4)在竣工验收中弄虚作假,掩盖工程质量缺陷,提供虚假质量保证资料。
(5)私招乱雇,职工队伍素质低下。
(二)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有的建设单位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建设资金的使用、施工单位选择、建设标准的选择等,都不能自主决定,经常受到其主管单位的影响,无法承担发包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缺乏市场意识,破坏与承包方的平等交易关系。阻碍市场机制的发展。而且投资责任机制不健全,片面追求低造价,片面追求高标准,短工期,这些都阻碍了工程质量。
(三)设计单位行为不规范
工程质量发生问题,一般都认为是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实际上其中一些问题是由于设计不到位造成的。现在很多设计单位实行的是谁承揽工程谁设计,这样在单位内部形成固定搭配,形成这几个人对某一类设计非常熟练,但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工程,其他设计人员又不易介入,致使设计单位的设计优势及专业之间的互补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设计质量。另外建立设计质量监督站,对设计质量的监测是每年抽验,这样致使很多建设项目设计得不到及时检测,为设计质量事故埋下隐患。
(四)工程质量监督、监理系统不完善
(1)需要质监站监督的工程项目很多,但质监站人员有限,使工作力度降低。
(2)行政监督的工作性质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及腐败。
(3)有的质监站政企不分,以赢利为目的办实体,有的办了监理公司,有的办实验室,强制规定检验试块必须在这里进行,这样质监站既掌握工程质量的监督大权,又有获取利润的商业行为,这样很难保证质监站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也给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带来干扰。
(五)劳动力市场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在我国6500万工程从业人员中,有近4800万是农民工,也就是说我国施工企业一线施工人员中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的农民,他们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由于缺少专业技术指导,经常违规操作,造成次品多,工程事故多,影响工程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低技术含量人员大量过剩,另一方面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又大量缺乏。我国工程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相当稀缺。
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对策分析
(一)加强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约束
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对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保证进入工程领域的企业具备从事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技术、管理素质要求的入门保障条件,和适应不同工程规模、技术管理等级要求的不同综合等级水平评判的重要依据。考评企业人员综合素质、技术、管理和能力,推动企业自检、自测、自我完善的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任何时候都必须注重的工程质量管理过程控制关键点。由此入手,发现许多按资质标准淘汰或考评降级或者停业整顿的问题严重的企业。严格执行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全员培训上岗制度。
(二)规范业主的行为
建设工程质量的概念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工程质量不仅指施工质量,还包括建设单位的组织管理质量、勘察设计单位的勘察设计质量、监理单位的监理质量。所以工程有了问题,不能只由施工单位来承担责任,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工程管理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工程发生质量问题时,谁都不主动承担质量责任,互相推委,造成了共同负责,共同不负责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主要责任人负责制,来承担工程质量的主要责任。这个主要责任人建议由建设单位来担任。
(三)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者的审查
严格实行设计质量内审制、专业之间会审、会签制,改变目前设计审核走过场,工种之间相互撞车、打架,设计粗略不详等状况。实行设计质量事故经济赔偿责任制,特别是对设计单位指定的工程设备和工程材料的质量负全责;严禁非法设计和出让图章,限制业余设计,强化设计现场服务制度。同时建委设计质量监督站,应加大设计质量的监督工作力度,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设计阶段。
(四)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
监理制的推出能够保证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能够加强对质量形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对工程领域实行宏观调控时,应加快推行监理制,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地位。同时要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要以法制加强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对质量监理人员签字的项目,如出了质量问题,应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并应记入监理工程师的个人工作档案,作为对本人工作考评的业绩。同时要加强监理人员资质的审查,对询私舞弊、乱用职权、受贿、严重失职的监理人员,要及时取消其监理资格,追究责任。
(五)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直接监管
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是通过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来实现,宏观管理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微观管理就是政府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伴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特别是目前建设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六)推进工程领域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有限度地开发劳动力资源整个工程产业的发展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自然要求工程领域的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度”的限制。政府应建立必要的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使农民工的进入有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工人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局。强化工人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工程行业劳动力数量庞大,其一线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提高,对整个行业素质的提高关系重大。工程领域劳动力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劳动力要坚持持证上岗制度,这对解决劳动力市场的混乱状况和提高工程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建立施工质量控制点与质量通病数据库为基础,以现场质量控制情况信息传递为关键的信息化质量管理体系将在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和发展。建立和健全信息化质量管理系统,对畅通质量管理信息、提高质量管理的信息交流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宗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张铟、郭诗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
论文作者:查泽峰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质量论文; 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单位论文; 建设单位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