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五个统一”_领导理论论文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五个统一”_领导理论论文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 “五个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先进性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明确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命题,深刻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1]。之后,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从总结历史经验、把握现实意义、分析形势任务等方面,科学阐明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的“五个统一”,即理论先进性与实践先进性、历史先进性与现实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坚持理论先进性与实践先进性的有机统一

党的先进性既体现在思想理论的先进性上,更体现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实践的先进性上。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思想理论的先进性与实践的先进性的有机统一。

思想理论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首要表现,它突出表现在理论的创新与思想的与时俱进上。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理论建设,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从而实现了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飞跃。

同样,党的建设理论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围绕着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总结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和执政党的党员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高度重视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按照“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 的要求,首次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使党的理论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我们党“围绕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基础、执政环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进行艰辛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使之更加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3]。实践表明,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断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实践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标志,表现为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推动历史前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4] 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对党的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党的先进性赋予新的内涵。先进性是具体的,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先进性是动态的,要在实践中加以发展。我们党的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实践的先进性品格。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带领全国人民结束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四分五裂、饱受凌辱的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我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新世纪,我们党肩负着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伴随实践的发展,我们党不断赋予先进性新的内涵,并使自己不断在实践中赢得了先进性。今天,我们党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到世界进步的潮流中去考察,放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大业中去衡量,以前瞻性的思维谋划好全局,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进一步体现党的先进性[3]。

党的理论先进性与实践先进性的和谐统一与良性互动,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健康、深入地发展。

二、坚持历史先进性与现实先进性的有机统一

党的先进性既体现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更体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因此,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历史先进性与现实先进性的有机统一,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党的先进性不断赋予现实的意义。

党的先进性是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体现先进性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胜利地完成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反帝反封建任务,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国家,成功地带领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自立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地带领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裕之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带领中国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国之路。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提出了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崭新理念,带领我们走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平崛起之路。

80多年的历史表明,党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不断提出新要求、充实新内容、作出新努力的实践过程,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先进性建设才能得以保持和发展,必须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来加强[5]。

当前,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准时代前进的脉搏,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坚持走在时代的前列,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 这些既是历史先进性合乎逻辑的发展,又是现实先进性提出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历史先进性与现实先进性的有机统一,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获得深厚的历史根基和鲜明的现实意义。

三、坚持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的有机统一

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党的纲领、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组织结构、领导制度以及党员先进性等方面。党的先进性与党员个人的先进性有着内在的联系。党的先进性是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前提,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坚实基础,党的先进性决定其必然要求党员保持先进性,只有广大党员具备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才会得到充分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建设,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党的先进性,表现在党对国家和社会所起的整合、凝聚、引导作用上,表现在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表现在党治国理政的执政能力上,同时也表现在党员个人的素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上。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确立之后,党员的先进性就是党的先进性的决定因素。因为党是由全体党员组成的,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除了要发挥党的整体功能之外,主要体现于每一个党员按照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依靠广大党员准确地反映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通过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集中全党智慧来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必须依靠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贯彻落实,通过党员宣传和动员群众,把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党对于各项事业的领导,必须依靠广大党员结成的组织体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来实施,通过每一个党员特别是高素质的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的宣传和组织群众工作,必须依靠广大党员言传身教,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通过每一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组织、团结和带领群众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依靠广大党员发挥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每一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促进;党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及其能力,必须依靠广大党员在不同岗位的执政行为组合起来,通过每一个党员的具体工作能力表现出来。

总之,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载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只有每个党员都自觉地使自己的思想、行动切实符合党章的要求,党才能保持先进性;只有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和发扬了先进性,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会有坚实基础,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会有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才会顺利实现,党的执政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地位才会不断巩固。因此,要求全体党员都保持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每一名党员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都深受群众信赖,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6]。

四、坚持党的先进性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

党的先进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特征突出体现在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6] 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他们对党的先进性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先进性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首先体现在党的根本宗旨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上,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使我们党的先进性不断得以保持和发扬。同样,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所在。因此,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本着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当好人民的公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才能永远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先进性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也体现在党的根本路线上。在8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的法宝。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本身是人民的组成部分,每个共产党员首先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我们党要求每个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而不能游离于人民群众之外,更不能高居于人民群众之上。党员如果丧失了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政治本色,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党性。因此,党群关系如何是反映党的先进性与否的显著标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保证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党的先进性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还体现在党的执政地位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努力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政治生活需要的根本目的,是我们党的执政使命,也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因此,我们党始终把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努力成为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带头人,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努力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者,团结和带领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满足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要求;努力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实现和维护群众的文化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始终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引导群众抵御各种不良风气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潮的侵蚀。始终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张扬科学理性,引导群众同各种违背科学原则的现象作斗争[7]。

因此,把党的先进性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既是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同时又为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五、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都是党的根本性建设,都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任务,两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集中体现为执政能力建设。一方面,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执政地位才能不断巩固,执政使命才能不断实现。另一方面,党的先进性最终又要通过执政能力来体现、来检验。因此,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始终保持先进性,是党安身立命之本,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完成。党的先进性是党取得执政地位的根本依据,也是党长期执政的基本前提。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并长期执政,关键是紧紧抓住了先进性建设这个党的建设的根本。因此,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科学地驾驭社会发展方向;才能不断总结执政的经验教训,改进执政方法,提高执政水平,从而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时俱进,确保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越是长期执政,越要居安思危,越要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远保持先进性。”[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从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核心内容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必须着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是在如何执政这个根本问题上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要求。

总之,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者统一于执政实践中。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先进性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党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穿始终,使党在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作风等方面永葆先进;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只有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标签:;  ;  ;  ;  ;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五个统一”_领导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