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省康复产业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3;
3.福建省名老中医工作室 福建福州 350003
【摘 要】目的:观察运用针刺和温灸治疗慢性腰痛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门诊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虚寒性腰痛患者50例,随机抽取其中35例,作为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温灸治疗,针刺主穴选用关元、中脘、下脘、滑肉门、外陵,并配合温和灸关元穴,剩余1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10d为1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针配合温灸是治疗慢性腰痛的有效方法,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腹针;温灸;腰痛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外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质量。此病逐渐成为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十分重视,而目前的治疗方法比较多,疗效各异,应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以提升治疗效果[1]。腹针配合温灸乃吾师福建省名老中医吴炳煌教授,根据实践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跟随吴老多年,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本院门诊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虚寒性腰痛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20—70岁,平均(48.3±3.6)岁。疗程1个月一10年,平均(3.9±2.7)年。50例均符合腰痛病的临床诊断标准。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与纳入标准
根据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中医内科学»腰痛病诊断依据:①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闪挫或劳损等相关病史②病程较长,缠绵难愈③多表现为隐痛或酸痛④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纳入标准:符合以上典型症状和体征,年龄20~70岁,性别不限。
1.3排除标准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患过恶性肿瘤、结核;有外伤目前尚未痊愈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患者;3个月内施行过手术者;其他有麻醉禁忌者[1]。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
取穴:关元、气海、中脘、下脘、滑肉门、外陵。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全身放松,上述诸穴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进针,行针得气后行补法。将艾灸截成1cm长的艾柱,共6个,点燃后,有序排放在艾灸盒中,艾灸盒放在“关元穴”的位置,艾灸20min,热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使得局部皮肤潮红,每日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待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2对照组
取穴:常规取穴(腰夹脊穴),患者俯卧位体,上述诸穴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进针,行针得气后行补法。温和灸局部,每日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待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标准
显效:腰部隐痛或酸痛之症消失,或天气变化季节时偶有发作。有效;局部酸痛之症比原来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30例(85.7%),好转4例(11.5%),无效1例(2.8%);对照组:显效6例(40%),好转4例(26.7%),无效5(33.3%)。治疗组显效率和好转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腰痛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外学者常以下腰痛为调查对象,引起下腰痛的疾病很多,主要是腰椎问盘突出症或其继发的疾病。据统计,有8O%的人在一生中有过下腰痛的体验[1]。对于腰痛的病因,《内经》中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此外,腰痛的发生还与外邪入侵、外伤劳损、情志等因素密切相关。《证治准绳》中认为,本虚标实为腰痛的病因,肾虚即为本虚,风、湿、寒、热、淤血、滞气等为标实。肾为腰痛的主要并未,肾虚、肾精不足时,会导致腰痛的产生。腰痛初期,风、寒、湿、热外感,太阳膀胱经为先侵犯的位置,如未能恰当的调护,会传入肾脏当中,引发疼痛。除了肾脏之外,肝脏、脾脏也与腰痛的发生存在关联,《内经》中表示,肾脏与肝脏属于同系,谷为五脏取气的位置,肾脏的仓廪为脾脏,肝脏在郁怒下受到损伤,则诸筋纵驰,脾脏在忧思下受到损伤,则胃气不行,两者同时存在时,即会引起腰痛。脾脏受到损伤后,会导致四肢肌肉受到损伤,进而引发腰痛。临床治疗慢性腰痛时,可采用的治疗方法比较多,采用西医治疗时,效果并不理想,患者腰痛缓解效果比较差,且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腰痛患者,包含按摩、针灸等方法,给予患者辨证施治,可有效的缓解患者腰部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痊愈。采用针灸治疗慢性腰痛患者时,辨证取穴,于主要穴位针刺,可发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行气止痛的功效。但常规针灸治疗时,忽略了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如年龄、病因、证候类型等,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临床治疗腰痛时,关键在于要密切注意病变涉及到的脏腑经络,寒热虚实特点等,依据患者症型及症状的变化给予患者辨证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
本研究采用针刺、温针灸方法治疗腰痛患者时,主穴选择为关元、气海、中脘、下脘、滑肉门、外陵,同时,配合温和灸关元穴,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铜人俞穴针灸图经》谓气海为“男人生气之海”,《圣惠方》谓关元为“……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故取关元、气海升阳补气,益肾填精。任督同出一源,取任督之关元、气海可升阳补气,益气固精[2]。《聚英》谓中脘为“穴当胃下口,小肠上口”水谷于是入焉。《大成》谓下脘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配合关元,气海,具有调和气血、健运脾胃、除湿通络之功。滑肉门、外陵为足阳明胃经之穴,配合可调畅气机,健脾除湿。以上穴位同时针刺,使筋脉得养,气血通畅,通则不痛。《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故临床上治以疏通督脉,通络止痛。针刺激发经络感传作用,艾灸的温经效应,以奏祛风、散寒、除湿及疏经通络之功[1]。,关元穴的位置在任脉上,任脉的重要功能是调节阴阳气血,其脉经足三阴经与阴经脉交会,胸腺正处于任脉上,改善了胸腺的功能。在本研究中,将本院收治的虚寒性慢性腰痛患者为两组,治疗组患者予以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针刺治疗,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促进患者腰痛痊愈。
综上所述,腰痛属于慢性疾病中的一种,病程比较长,易反复发作,治愈难度比较大,且治疗方法众多,疗效各异,针灸作为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虚寒性腰痛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时,给予患者针刺及温针灸联合治疗,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腰痛程度,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患者痊愈,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伟,徐洪亮,程少丹,黄骏,王慧芳,罗金寿,陆念祖.陆氏银质针温灸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2):41-42.
[2]杨水凤,贾美君.腹四针临床运用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2):119-120
[3]田从豁.拯救中国灸[J].中国当代医药;2010 2010.17(35):1-4
[4]张文军.雄磺麻线灸身柱穴治疗带状疤疹8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7,27(5):24
[5]陈浩.小儿关元灸的保健作用[J].中国针灸;2003.6(23):349-350
作者简介:
蒋雁华;性别:女;出生:1985年12月;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医师;研究方向:针灸;邮编:35003;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第一作者)
蔡树禾;性别:男;出生:1970年11月;民族:汉;学历:博士;职称: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脊柱病、中医康复;邮编:35003;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通讯作者)
项目名称:针灸治疗虚寒性腰痛的临床体会
附:实验平台:福建省康复产业研究院
(英文名称:Fujian provincial rehabilitation industrial institution)
论文作者:蒋雁华, 蔡树禾(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腰痛论文; 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针刺论文; 疗程论文; 疗效论文; 气海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