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2 河南省中医学院
【摘 要】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中医内科门诊收治的黄褐斑成年女性患者54例,并按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C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加味血府逐瘀汤(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炒白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川牛膝、白僵蚕组成)内服的治疗方法。治疗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中,临床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1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黄褐斑,具有祛除和改善黄褐斑色素沉着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黄褐斑;白僵蚕
黄褐斑是由于面部色素代谢异常所致的后天获得性病变,中医称之为“黧黑斑”、“肝斑”、“面尘”。临床可见面颊、前额和唇周等部位,呈不规则的黄褐、浅褐或深褐色斑片,常于日晒后加重。笔者据多年临床经验,将该病辩证为肝郁血瘀,施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选择自2010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共计54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依据随机数字方法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27例: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35.5岁±6.54)岁;病程1年~12年,平均(5.56±1.84)年;其中见于面颊部15例,前额8例,唇周2例,其它2例;伴有月经不调症状者15例,附件炎症者8例,子宫器质性病变者6例。对照组27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6.1岁±5.32)岁;病程1年~9年,平均(5.70±2.03)年;其中见于面颊部13例,前额8例,唇周3例,其它3例;伴有月经不调症状者17例,附件炎症者8例,子宫器质性病变者3例。将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其它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定稿)[1]。
排除标准:①男性患者;②哺乳期、妊娠,以及绝经的女性患者;③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系统疾病,以及其它罹患严重慢性病的患者;④近半年内服用过避孕药、激素类药物,以及治疗黄褐斑的其它药物的患者;⑤不能严格执行医嘱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维生素C(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503),口服,每次0.1g,每日3次。配合维生素E软胶囊(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398),口服,8mg,每日次治疗。
1.3.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给以血府逐瘀汤加味白僵蚕治疗,处方:当归12克,生地1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9克,炒白芍12克、柴胡9克,甘草3克,桔梗12,川芎9克,川牛膝12克,白僵蚕9克(另包,冲服)。每日一付,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1.4 疗效判定
疗效标准:参照《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1】,临床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8。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5。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3。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
评分方法:①皮损面积评分:0为无皮损;1为面积<2cm2;2为面积2-4cm2;3为皮损面积>4cm2。②皮损颜色评分:0为正常肤色;1为淡褐色;2为褐色;3为深褐色。③总积分=面积评分+颜色评分。评分法下降指数计算方法: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SP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s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临床治愈7例,占25.93%;显效12例,占44.44%;有效6例,占22.22%;无效2例,占7.41%;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中,临床治愈2例,占7.41%;显效5例,占18.52%;有效8例,占29.63%;无效12例,占44.44%;临床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在用药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黄褐斑是中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该病男女发病率在9:1【2】。黄褐斑虽无明显自觉症状,但色素沉着却极难消除,长此以往则会对女性的外貌美观及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于黄褐斑的发病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释。据笔者多年治疗此病的临床经验来看,此病的发病原因多和长期的肝郁气滞、情志不舒,而最终导致气滞血瘀。《丹溪心法》中言:“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故此病多是由于“久病入络”,瘀血沉积体内的外在表现。在治疗上选用舒肝开郁,活血通络的血府逐瘀汤。据有关研究显示,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注量的效应[3]和抗凝血、复活肝脏清除力的作用。本方中红花、桃仁、川芎、当归均具有活血的功效,川芎则可行“血中之气滞、气中之血滞”,又能引诸药上行头面。加味之白僵蚕中所含的蛋白质成分,则具有刺激上皮脂腺,调节性激素分泌,清除自由基,抗脂质氧化的作用。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灭黑斑,令人面色好”的记载,《本经》中亦道“灭黑黚”。诸药共用,随证加减,方可达到舒肝解郁,活血化瘀,美白祛斑的功效,解除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2]何黎.黄褐斑诊治新思路[J].皮肤病与性病,2012,34(1):13-14.
[3]樊巧玲,郑有顺等.血府逐瘀汤对微循环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8,7(29):29-30.
作者简介:
左雅敏,1963年4月出生,大专学历,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主治医师,从事中、西医内科工作。
论文作者:左雅敏,,周发祥 (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5
标签:黄褐斑论文; 患者论文; 僵蚕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疗效论文; 面积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