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奎屯中医院内二科 833200
【摘 要】目的:探究双抗血小板治疗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6例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按照随机双盲发原则将其分成双抗组和单抗组,各38例,单抗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双抗阻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患者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双抗阻(94.74%)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抗组(81.58%),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双抗阻NIHS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NIHSS评分,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调查显示,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发病率高达720/10万,其中50%-70%患者为急性脑梗塞。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本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致残率以及复发仍居高不下,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且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寻找疗效好、适应症广、安全性高以及价格低廉的药物是临床医生以及患者关心的重点[1]。临床用于抗血小板的药物种类较多,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双抗血小板治疗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6例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按照随机双盲发原则将其分成双抗组和单抗组,其中,双抗阻:病例数38,男20例,女18例,年龄35—74岁不等,平均(53.69±7.12)岁,单抗组:病例数38,男21例,女17例,年龄39—77岁不等,平均(54.69±6.94)岁。均通过ADA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发病时间超过72h;需要进行溶栓、抗凝治疗者;无典型症状者;昏迷;恶性肿瘤;存在出血性疾病或者出血倾向者;严重心、肝、肾、肺部疾病者;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药物禁忌者。两组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研究,且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单抗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100mg/次,1次/日,口服,持续治疗14天。双抗阻: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治疗,75mg/次,3次/日。持续治疗14天。
1.3疗效判定指标 显效:治疗后患者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在90%以上,且病残程度为0级别,同时临床症状显著好转;有效:经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在45%/80%,且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经过各自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在17%以下或者增加18%及以上,且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2]。
1.4统计学分析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双抗阻临床总有效率为 你,显著高于单抗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单抗组: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牙龈出血,1例出现黑便,发生率为13.16%;双抗阻:3例发生恶心、呕吐,2例皮肤黑斑,1例黑便,发生率15.79%,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塞的病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血栓性疾病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凝血和纤溶,并且已经出现大量临床研究表示急性脑梗塞患者机体存在凝血和纤溶异常活动。临床表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在急性脑梗塞疾病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血液的粘度高及其高凝状态与急性脑梗塞的发生,以及发病病理生理的变化等均密切相关。血小板活化及其聚集性增强是导致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生病理改变的关键,由此可见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3]。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常用药物,其中阿司匹林不仅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临床中阿司匹林还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4]。但临床中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而氯吡格雷是新研发的一种公认的能偶替代阿司匹林的药物,其能够选择性干扰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并且有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并不会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氯吡格雷则会对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继而对阿司匹林抵抗具有缓解效果,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5]。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能够看出,双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急性脑梗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抗血小板治疗,并且对患者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显著,同时还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总之,双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罗文.单抗血小板与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11):222-223.
[2]胡明权.阿司匹林联合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6):3186-3186.
[3]周立峰,杨凯,王华强等.双抗血小板治疗对轻型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事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7):89-91.
[4]陈燕.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CRP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0):92-93.
[5]沈珠,施爱明,曹国文等.急性心肌梗死双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再发脑梗死一例[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36(5):575-576.
作者简介:
李全宏,1975年7月2日,女,籍贯:江苏徐州,工作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奎屯中医院,科室:内二科,本科,住院医师,邮编:833200,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论文作者:李全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阿司匹林论文; 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统计学论文; 抗血小板论文; 格雷论文; 药物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