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驱动:特区企业集团发展成型的路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区论文,企业集团论文,路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所谓双重驱动是指现代经济组织,这里特指现代企业集团在市场和政府驱动下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状态。一般来说,让企业伴随市场体系发育成长而逐步形成企业集团的方式称之谓市场驱动。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如欧美企业集团从17和18世纪的自由竞争时期的单体企业发展到进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垄断竞争时期的大财团,其间经过了大约二、三百年的时间,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兼并、重组、合并、扩张等等。较之欧美企业集团的市场发育而言,日韩企业集团的成长、发展则带有较多的非市场色彩,即政府的扶植在企业集团的发展中起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这种在政府大力推进下,迅速聚合形成企业集团的方式称之为政府驱动。在政府驱动下,具有加快企业集团形成和发展速度的优势。正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因而日韩企业集团得以快速发展,并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一批进入世界500强的巨型企业集团。当然, 在日韩企业集团惊人的发展速度面前,也隐藏着一些十分危险的风险因素,例如,由于政府干预过多,而导致产权界定不清,官商勾结严重,腐败现象丛生等等。这些潜在的危机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终于爆发,日韩企业集团,尤其是韩国的一些企业集团象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闭和破产。对此,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韩国企业集团的倒闭使正在实施“抓大放小”的中国政府吃了一顿免费的午餐。也就是说,中国政府没交学费,却上了生动的一课。那么,在转型时期我国特区企业集团应如何寻求自己的发展路径呢?
显然我们要建立现代企业集团依然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支持。这是因为庞大的国有经济系统的资产所有权仍然归代表全民利益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所有,它不可能对以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为主体组建起来的企业集团不闻不问;而且我们目前还缺乏象发达国家那样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和完善的企业自动组织机制,如果让国有企业随着市场体系发育成长而逐步形成企业集团,会费时甚久。因此,有必要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来加速企业集团的建设。这不仅是加快企业集团建设步伐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快整个特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发展企业集团所涉及到的企业兼并,资产重组以及要素重置等等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我们发展企业集团还必须严格按照市场竞争规律和隐藏在市场竞争规律背后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办事,也就是说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组织资源要更多地接受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并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其次才是政府的干预,并且政府的干预也要建立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之上。如果政府干预过多并且失当,势必出现韩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政企不分、效益低下、盲目扩张、债台高筑,并最终由企业财务危机引发而导致整个企业集团破产的惨痛局面。
(二)
从转型时期的实际出发,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驱动下,以市场化方式为主来发展特区企业集团,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以市场经济为取向在企业所有制改革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目前,特区企业集团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集团公司仍然是单一的公有制模式或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即使进行了股份制改组的集团公司,国有控股的比例也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所有制结构或股东结构的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在经营运作中往往出现向旧体制的回归,不知不觉地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企业,公司的大小决策一概由大股东说了算,甚至是某一人说了算,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由此造成的决策失误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案例比比皆是。有鉴于此,对国有独资的企业集团公司,尤其是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国有独资的企业集团公司要彻底改变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并加快进行规范的股份化改造,这是其一。其二,对已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但国有股比例过高的企业集团公司要进行股权转让,减少国有持股比例。从公司制的运作实践来看,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以适度参股或相对控股为宜。这样不仅有利于公司的规范化运作,而且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决策水平和盈利能力,有利于公司监督和约束机制的正常发挥。作为国有股东重要的是自身影响力和控制力,而不是占股比例越多越好。为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国有股的上市流通与交易,切实减少国有股的占股比例。与此同时,我们要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引入期权激励机制,使高层管理人员自愿筹集资金,在支付出一定期权费的条件下,拥有某个时间的某个商定的价格,购买较大数量的本企业的股票的权利。通过期权这一工具,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持有本公司一定数额的股权,形成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共同体。这样,一方面促使公司股权多元化,形成了合理的公司股权结构;另一方面,在公司内部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股票市价下跌,尽管购买股票期权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选择放弃执行期权,但所支付的期权费将完全受到损失。
2.要以国家的产业政策为导向,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择优扶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集团。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发展企业集团既然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那么,就有必要对政府扶持的目标、方式和内容等提出限制,从而使政府的扶持在合理的范围以内。
首先,关于扶持的目标。应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大、实力强,并在某一行业发展上在全国占主导地位或优势地位的企业集团给予重点扶持。否则,不仅失去了发展企业集团的战略意义,而且会给本来就有限的宝贵资源带来巨大的浪费。此外,在扶持目标上也不能搞“所有制歧视”。有发展前途并且也符合政府产业政策的实力雄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政府也应同样给予大力扶持。
其次,关于扶持的方式。应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发展企业集团,为企业集团通过资本市场寻求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国界的扩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包括完善市场、法律、信息等保证体系以及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等等。与此同时,要坚决反对单纯搞政府行为。比如,用“归大堆”、“拉郎配”的方式发展企业集团,用行政划拨和行政翻牌的方式发展企业集团等等,这些都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单纯政府行为方式。
最后,关于扶持的内容。应重点放在对企业集团高层管理人员的有偿教育和培训方面;放在组织有针对性的高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创新和推广方面;放在加大国有企业集团体制改革的力度方面等等。当然,也不排除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国有资产进行政策性的重新配置,使更多的优质资产流向拥有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的企业集团。但是,我们要防止一提扶持就是给钱、给物、给企业。如果一个企业集团的领导班子不团结,经营机制不灵活,管理手段很落后,即使给了再多的资源,也是无济于事。因此,政府在扶持内容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扶正固本,使政府对企业集团发展的扶持或驱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3.要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活动带动特区企业集团的战略性重组和发展。
特区企业集团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一定的历程,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想进一步提高竞争能力,并实现跳跃式的大发展,应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并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来带动企业集团的战略性重组。
当今世界,企业集团的战略性重组,已成为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也是发展中国家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据统计,1996年美国企业重组和兼并的交易总额高达6658亿美元,兼并次数达10000多起,其中, 超过30亿美元的31起,超过100亿美元的有7起,而震动世界的典型案例是美国波音公司以133亿美元的价格兼并了麦道公司, 从而使其航空飞行器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80%左右,由此而导致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竞争实力相对大大削弱。这从一侧面充分地说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企业集团越来越需要进一步提高已有竞争能力和集中更多的资源,以应付更加残酷的国际市场竞争。
目前,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加入WTO 无疑将给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带来诸多的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将直接面对世界级大型企业集团的种种挑战,尤其在世界各国企业重组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我们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各种创新活动来带动企业集团的战略性重组。
首先,我们要以观念的创新来带动特区企业集团的战略性重组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观念主要体现在尊重法律,鼓励竞争,维护公正等方面。无数实践证明,观念并不是空泛无用的东西,观念往往会影响决策,而决策往往会影响实践。所以,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将对特区企业集团的战略性重组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其次,我们要在国有企业集团战略性重组的思路上有所创新。例如,对过去通过行政手段撮合或者由行政性翻牌公司转化而来的企业集团公司,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类公司的弊端暴露得越来越充分。例如,不少企业集团公司与国有资产经营性公司的职能相近或重复,形成了架床叠层的组织管理系统。从而,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加大了协调中的摩擦系数,带来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对这类集团公司,应当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清理,或宣告其解体由其他优势公司进行收购。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其下属的上市子公司给予大力扶持,将企业集团的生长点切换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之上。
最后,要通过金融创新来带动企业集团的战略性重组。目前,特区有不少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本身就是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这就为以金融创新来带动企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例如,作为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核心企业或母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在境内证券市场增发A股,或在境外发行B股在境内上市;也可以通过第二次上市在境外证券市场发行H股、S股和N股等等;还可以通过旗下驻境外企业上市, 或者在境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大举融资。然后,把通过运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募集到的资金再通过收购、兼并、合并、参股投资、控股投资以及技术改造和项目扩建等方式来寻求资本的扩张和产业规模的扩张,形成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进一步培育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这样一来,就能够逐步实现特区企业集团在战略上的重组和整合,从而在改革与发展上谋求新的突破和跃迁,为特区大型企业集团早日跻身于世界500 强之林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