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初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已经上升为探究性实验,增加了实验的探究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2-0165-01
《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探究性实验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我在教学中重视探究性实验设计,主要目的不是追求问题的结果,而是要通过问题的变式和思维的拓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新问题,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形成发现和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对探究性实验教学作了一些探索,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创设情境,激发实验探究兴趣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地营造集体探索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集体学习、集体感受成功来激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如在七年级课本中有一个实验叫《观察植物细胞》,这个实验本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但学生对于如何观察实验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直观、形象的图例来引导学生明确如何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并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其次,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玻片标本。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制作玻片标本的材料必须要薄而透明,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染色,这样制成的玻片标本才有助于学生观察。
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当中,我安排学生去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观察完还要检查学生观察的效果。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定的学习任务,但是还是无法检查每个学生是否完成了任务。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种子的各部分结构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摆在纸上,并写出结构名称。这样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时候,就很容易检查每个学生实验任务的完成情况,避免学生应付实验。此外,任务要划零为整,不要太碎,如果任务太多,教师可以提前设计成实验报告单,不然很难组织实验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讨论,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积极性。
二、探究学习,搭建实验平台
努力搭建学生课外的实验平台,提供实验器具,布置的所有实验让学生尽量在课下设计完成;改变以往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分组演示实验,按照不同的实验方案分层施教,尽量创造人人设计实验、人人参与实验的良好局面,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求新的求知欲望,最终通过课堂实验教学来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七年级上册的四个演示实验,如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氧等都属于探究性实验;七年级下册胆汁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八年级上册的发酵现象等都属于是探究性实验。这些实验需要学生按照课本的操作步骤或者自己的设计步骤去发现其中的科学奥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做到引导搭建平台的作用即可。
三、精巧设计,规范操作步骤
在课前准备一些采集和培植的实验标本对实验课的开展至关重要。学生在采集标本和培植标本的过程中会对所采样的标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有一个很直观的认识,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即使准备好所有的实验标本和实验设备,教师也不能放任学生去自由地做实验,对一些有难度的实验,教师应该精巧地设计,尽量设计三个以上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按照三种方案去进行生物实践活动。同时,依据制定的生物课实验教学计划,教师还可以对一些连贯性强的实验进行重新组织安排,以便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课前对实验的流程多操作几遍,并注意相关的事项,力争在课堂演示过程中能一次性演示成功,可避免学生对一些科学理论产生质疑,同时也会避免一些突发情况和不可预设的情况。比如,对于“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蛋白质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还原”等只是进行简单的试剂配置并且所用时间较短的实验,对它们的准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验的前一天进行即可。但是如果在课前缺少必要的操作演示,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很好的预计,课堂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凸显主体,加强指导管理
在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应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实验教师可以不参与,只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也大有益处。但有时我们看到的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也有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因此提升也大有益处。但有时我们看到的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也有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因此,对学生大胆开放实验过程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实验指导和管理工作。例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边观察边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总以为显微镜很好玩,如果让他们自由地去观察,放任自流,那他们什么也学不到。所以在实验前,教师应该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非常不好确认,有些细胞核也不是很清楚,要强调光线的强弱需调节适当,还要注意调好光圈。教师要指导学生怎么去观察以及怎样观察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学生只有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物,才能成功地观察出生物的内部生理结构,进而掌握它们的生理功能。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教学的特色组成部分,易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和效率。尤其是虚拟实验教学的应用,这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方式会让他们感到新颖,将枯燥难懂的生物知识转化为简洁直观的实验过程,帮助理解记忆,提升学习效率,激发探索欲和求知欲。
在学习“植物的开花与结果”这一章节时,学生们无法直观地全程观测到植物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但在依靠虚拟实验进行教学的课堂中,学生们却可以在计算机模拟的情况下毫无遗漏地全程观察一株具体的植物从发芽、开花再到结果的全过程,并对各个结构与部分进行认识和了解,这在吸引学生兴趣、注意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效果与效率。虚拟实验教学的应用在实际中极大地节省了实验教学成本,而传统生物实验中,很多教学无论是设备仪器还是材料需求都很大,无疑提升了课堂成本。但在引入虚拟实验之后,教师们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在充分应用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学生们也能更全面、直观科学地认知教学内容,可谓是双赢。
五、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领,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初中生物教师应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会引导式教学,知道学生掌握实验的步骤,规范其实际操作,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学习。例如:在“显微镜的使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实验的每一步涵义进行了解,讲解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安放距离桌边一掌,5~7cm;对光时候,应物(物镜)、目(目镜)、通光(通光孔、光源)成一条直线,平面镜用于强光,凹面镜用于弱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1cm,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显微镜的使用。同时,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进行纠正,比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纠正转动转换器时扳物镜的错误操作等,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能力及观察与分析能力,促进其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及拓展。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式教学的应用,启发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任务的设置、明确实验目标、了解实验器材并提出可行性方案,由学生自主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其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其全方面素质。
六、合理创设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法,合理创设疑问,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与热情,引导其主动参与实验过程。而质疑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及创新的过程。例如:“在叶的结构”的实验教学中,在用显微镜进行实验观察之前,教师就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具备这些功能的原因是什么?叶的结构又是怎样的?等等,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实验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以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过程,探寻问题的答案。
七、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必将为生活所服务。为了达到初中生物实验课堂的高效性,教师可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拉近生物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现象,更好地为生活所服务。例如:在“种子的萌发”教学中,教师就可提前为学生分发各类种子,并让其进行播种,引导学生对种子的破土、发芽、生长等状态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理论,最后在实验学习中验证自己的猜想与观点,加深其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总之,要想实现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就必须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创新能力,开发其智力,拓展其思维空间,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趣味性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实验教学模式过分平淡,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总而言之是趣味性不强.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验学习的同时加入到实验中去,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进步。
论文作者:袁亚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生物论文; 过程中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标本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