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波[1]2002年在《面向整体技术能力演进的企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企业集群的普遍存在和蓬勃发展是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但是,目前看来,这些集群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其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着眼于集群技术能力的演进,探讨了集群技术学习的问题,目的在于总结一种能有效整合集群内部各学习主体的学习机制,以推动集群整体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 本文首先基于对企业集群结构特征的分析提出了集群技术能力和集群中技术能力势差(以及高位势企业和低位势企业)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集群技术能力的理想演进表现为集群高位势企业和低位势企业各自的技术能力都能稳步提升。显然,此种理想演进路径必然在微观上要求高低位势企业皆能持续有效地开展技术学习活动,而这一方面取决于充足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则有赖于合理的学习过程。为了实现这两个条件,本文提出,应该在集群中引入一种基于分工的技术学习机制。该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借助内生的动力因素和合理的外部激励设计,来引导集群高位势企业面向跨区域网络开展外向型技术学习以引进高价值知识流,而低位势企业则借助当地网络平台从前者的知识扩散中进行跟进式学习,表现在知识的空间运动形态上,是一种“知识引进——知识扩散”模式。在该模式下,集群整体的知识存量得以拓展,技术能力持续发展。 事实上,集群技术学习的分工机制的形成和良好运转需要一个广义政策体系的支撑,因此本文最后从集群企业、集群中间机构和公共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叁个方面讨论了该政策体系的设计问题,以更好地推动集群中的技术学习分工和集群技术能力演进。 本论文的研究基于案例研究的方法,在前面的理论探讨过程中,先后解剖了温州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上虞风机产业集群和杭州软件产业集群的技术能力演进和技术学习动态,其结论较好地支持了本文的理论探索。
张荣刚[2]2005年在《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在产业组织形式日新月异的今天,相关研究越来越多的揭示了通过企业集群带动经济腾飞的规律。企业集群是一群既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既专业分工、资源互补,又维持着长期稳定的、非特定合约或合作默契,在一定地域范围集聚,通过价值链相互联系形成的系统整合、网络共生、环境耦合的企业和机构群体。企业集群令人瞩目的发展来源于其突出的竞争优势,而优势的确立必然以其拥有的竞争力为内在依据。本文结合企业集群的成长历程和逻辑,以系统科学的视角来观察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生成与提升,鉴于企业集群是一个多主体、自组织,在特有内在结构与外部关系协同演化下的网络化系统,因此本文认为应该从系统整体视角来考察企业集群竞争力,需要提出一个能够涵盖集群内所有主体非加和性整体能力的竞争力概念——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本文围绕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这一核心概念,在界定了主体——企业集群的基础上,论证了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的存在;结合系统论分析集群总体竞争力的系统框架,结合演化论分析集群与其总体竞争力的生成与发展,并将两者进行验证和对接;在前面研究结果基础上,分析了集群总体竞争力的局限与风险,并提出了中国发展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的一些对策建议。首先,对企业集群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界定和分析,并比较分析了相关的一些概念;将企业集群的成长历程划分为雏形、扩张、成熟、衰退、再生等阶段;借鉴生物学相关概念提出企业集群内非契约性的产业组织共生性、借鉴社会学相关概念提出企业集群与环境之间非契约性的区域社会根植性,从静态和动态演化两个角度总结出集群的系统性、共生性、根植性叁大特征。其次,从竞争力概念、内容与管理出发,通过对孤立企业和企业集群为代表的中间性组织的比较,分析了竞争力概念的可拓展性,从而在逻辑上论证了集群总体竞争力存在的客观性。认为集群总体竞争力是在集群成长过程及特定的情景中沿特定的方向产生并演化,围绕系统整合、网络化共生和社会地域根植而生成的互补性、整合性能力体系。再次,通过梳理与集群竞争力相关理论的合理成分,对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的本质和内涵、决定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探讨,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分析框架;认为,集群总体竞争力的核心是集群的系统整合能力,它整合了集群的共生能力和根植能力并进一步决定总体竞争力的次核心层以及市场绩效层,从而最终形成集群的竞争优势;这些层次的竞争力系统整合共同构成了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考虑到集群总体竞争力的生成基于企业集群的成长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虽然他们的成长与生成遵循各自独特的逻辑,但阶段和历程的基本一致,本文将企业集群的成长
汤长安[3]2009年在《基于网络的高技术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成长与演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加速推进,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技术集群成为创新的发源地,并表现出持续的创新活力,高技术集群技术能力的研究也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学术界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研究,大多从技术能力的一般特性出发,侧重从技术能力的结构、层次以及成长中的阶段性等“片段性”地展开。实践证明,集群企业依托集群网络,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资源是企业技术能力快速成长的关键,也是集群整体技术能力和竞争力提升的基础。本文系统吸收产业集群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技术能力理论、学习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高技术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网络视角,对高技术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过程及演化机理展开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本文首先通过梳理企业技术能力相关理论,融合网络理论、学习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相关学科知识,初步构建了基于学习观的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网络分析范式。通过溯源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知识本质,分析高技术集群技术扩散网络的内涵与特征,探寻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基础、源泉与成长动力,深入研究了网络条件下高技术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形成与演进机理。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高技术集群技术扩散网络对集群企业技术学习的影响,从结构和关系维度刻画高技术集群技术扩散网络特征,揭示了高技术集群技术扩散网络与集群企业技术学习的关系。在重新界定高技术集群企业技术学习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学习与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关系,深入研究了高技术集群技术扩散网络要素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作用机理。在实证研究中,论文以国内典型科技园区高技术集群企业为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概念模型进行估计、检验、修正与调整,确立最终理论模型。通过数据实证,研究了网络各要素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集群技术扩散网络各要素通过正向影响集群企业技术学习过程,促进企业技术能力演化。最后,论文通过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高技术集群发展实际,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过程进行了纵向和横向比较,进一步分析了高技术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规律。并对我国不同发展层次的高技术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技术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持续成长的实现途径和可操作性的战略对策。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1)基于高技术集群与传统集群的异质性、集群网络内外部关系的融合性特征分析,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有研究对于网络空间的限定,系统界定了技术扩散网络的本质和内涵。(2)突破现有研究对集群周期的一般的阶段划分,揭示出高技术集群技术扩散网络演进与集群企业技术能力协同演化的规律。(3)构建了“技术扩散网络-技术学习-技术能力”的网络分析范式,对现实中集群企业网络化技术能力成长现象给出了较有力的理论解释,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宽泛的概念性框架分析范式的缺陷,摆脱了集群研究中案例研究束缚的困境。
马建会[4]2004年在《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以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产业群和意大利的传统中小企业集群为带边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凭借其出色的经济表现,引起了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产业政策制订者们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将地方产业群战略作为其区域政策或产业组织政策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当前学术界对产业群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也不够系统,故至今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可以指导地方政府集群治理实践的理论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对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的分析,揭示集群网络、集群创新对产业集群成长的作用机理,从而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集群战略提供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 本文以产业集群形成、成长与持续发展的机理为主线,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广东省东莞和中山等地的产业集群为例,对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机理进行深入探究,阐述产业集群阶段性演进的特征和不同阶段尤其是从成长阶段向成熟阶段演进时的集群网络、集群创新机理,分析我国产业集群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8章,第1章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第2章对国内外的产业集群理论综述,在评述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对产业集群研究的进展;第3章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分析了集群的特征,指出集群网络、集群创新是集群的核心特征,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集群进行了分类;第4章依据产业集群成长动力的差异,将集群成长划分为集群的初期形成、加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叁个阶段,对产业集群成长阶段的成长特点及其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随着集群的成长,在集群成长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的因素出现明显的更迭,在产业集群的萌芽发育阶段,主要是外部经济、地域分工等因素在起作用,推动集群的初步形成与萌芽;随着集群的成长,推进集群快速成长的动力因素逐渐为集群的外部经济、社会资本、比较优势所替代;产业集群由成长阶段进入成熟阶段,最为重要的成长动力为集群创新与扩散、集群网络等因素。第5章和第6章分别分析了集群网络与集群创新。第7章为个案研究,利用企业访谈资料,分析虎门服装产业集群、清溪电子产业集群、古镇灯饰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集群网络与集群创新;在剖析广东产业集群叁个具体案例的基础上,综括了广东产业集群成长的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及广东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制约因素;第八章利用本文建立的分析框架,从我国产业集群成长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促进持续健康成长的对策建议,如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建设区域品牌、产业组织政策等。 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学术界都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文章的创新主要有:提出集群网络与集群创新是推进集群持续成长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并分别探讨了集群网络、集群创新的内部结构和联系机理,分析了集群网络发育叁个阶段的差异,集群网络成长与社会文化环境、劳动力流动、全球化的关系。分析了集群创新中的核心集群创新系统与辅助创新系统,指出核心创新的集群内部学习、集群外部学习的实现路径,集群创新分工机制、集群创新溢出保护机制。为研究产业集群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我国当前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方向。
杨春河[5]2008年在《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存在如下主要问题:物流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物流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比较突出,物流市场不规范现象严重,物流发展盲目过热。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集约化、协同化趋势,以共生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分工理论与超边际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础,采用模型、案例等研究方法,从现代物流与工商企业的区位共生性和集成特征入手,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演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以北京市物流产业集群为个案进行了综合实证,针对北京市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产业集群导向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框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梳理现代物流、物流产业的概念和内涵,界定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及与之相关的概念,深化了对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主体企业、物流的特征、性质和类型的认识,形成了基本概念框架,为分析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奠定了基础。(2)从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的共生(区位、需求)特征和交易特性出发,选择共生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交易分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结合空间经济学理论,揭示了物流要素的空间特性和运动规律,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3)从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的需求指向性、对物流网络的依赖性和物流网络与社会网络的高度耦合及共生性等特征入手,以共生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交易分工理论为基础,研究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理论,提出和构建了物流交易效率模型、互惠共生模型、物流产业集群与区位的关系模型、集成共生模型、集群模式,有效的解释了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4)在研究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上,探讨了物流产业集群的演进动力——创新和学习能力,以共生理论、产业集群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交易分工理论为基础,研究了物流产业集群专业分工演进、物流产业集群学习机制、物流产业集群的演进和发展模式。提出和构建了物流服务创新模型,物流专业分工演进与物流集群演进的互动机制,邻近性和网络学习模式,集群内部知识协调模式及基于共生和交易效率的物流产业集群演进模式。(5)在分析发达国家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前面内容进行综合实证。从共生和集成的角度剖析了北京市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对北京市和我国现有物流政策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政府协调与引导为主、产业集群导向的北京市物流政策体系框架。
迟文成[6]2007年在《产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认为,虽然中国产业集群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蓬勃发展,但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技术能力薄弱、技术能力增长乏力和产业层次较低的问题,在市场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势下,可持续发展的前景面临着挑战,因此通过卓有成效的技术学习来实现能力增长和产业升级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集群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对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的研究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提出。分析集群技术学习机制主要系统解决集群技术学习动机、学习条件、学习途径等核心问题。首先,分析集群为什么要技术学习的问题,笔者利用交易费用理论、资源理论、知识外溢理论、协同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集群技术学习的动因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认为这种不同于组织学习的集群技术学习之所以能进行是因为存在交易费用节约效应、资源优势、知识外溢效应和协同合作效应。根据企业利益最大化假设,具体到集群内不同位势企业技术学习的动力情况有所不同,本文对群内企业学习成本和收益进行了数理分析,认为高位势企业更倾向于外向型学习,低位势企业更可能倾向于群内跟进式学习。分析认为,集群式产业创新也是集群技术学习的又一动力所在,集群内知识流动是整个集群式产业创新中的重要部分,群内知识流动的规模和效率直接影响着集群式创新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效率。其次,分析集群为什么能够技术学习的问题。本文认为集群之所以能够技术学习是因为集群存在技术学习条件。首先,集群技术学习存在基础条件,群内有知识存量、有学习的主体即群内组织、群内有组织的知识协作。分析认为,集群“社会信任”的建立是集群技术学习的前提条件。集群的空间集聚和社会信任的建立创造了面对面交流式技术学习,集群文化特征也为集群默会知识的扩散和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集群网络特征既有利于知识外溢和创意的流动,又有利于集群企业工作人员的知识开发和共享。同时,集群技术学习也受到企业内部和企业外围两个方面条件因素的影响。对于企业内部而言,企业获得知识的量取决于其它企业溢出、转移的知识量和企业吸收内化知识的能力,企业在网络中的地位不同,其获得稀缺的知识资源的能力也不同,企业的网络地位与吸收能力是相互关联的,吸收能力会中和网络地位在获取知识中的作用。对于企业外围而言,社会资本可以克服由于组织根植性所带来的知识在企业内和企业间获取和共享的障碍,社会资本的增加,对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共享效率,促进技术学习具有很大的作用。分析认为,基于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产业集群中分工合作的深化,形成企业间的关联,企业间的关联程度影响着产业集群技术学习的程度;信息技术能够建立起企业间的虚拟的知识传输和共享渠道,保证了知识流动的高效;文化根植性有利于企业共同学习;技术市场作为中立市场,可以为集群持续不断的学习提供源泉,同时降低了技术的准入障碍,为集群技术学习提供了方便。再次,分析集群是怎样技术学习的问题。本文从组织学习理论中的SECI模型和集群生态系统结构两个角度对集群技术学习的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集群内发生的知识流动过程正如组织学习SECI模型中发生的知识社会化过程、表述化过程、综合化过程和内化过程,在集群层面上,集群区域就如同组织学习中提到的“吧”的作用。集群是内部各要素之间,通过人际关系、价值链关系和竞争合作关系构成的特殊的产业生态系统。本文把该系统分为核心网络、辅助网络以及外围网络来对集群技术学习途径进行分析。笔者把基于核心网络的集群技术学习途径定义为核心层次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从人员在成员企业之间的流动、企业间的合作互动、企业裂变和人员之间的非正式交流等五个方面分析知识流动情况。基于辅助网络的集群技术学习途径则指发生在核心网络成员企业和辅助网络中公共服务机构、集群代理机构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主要从劳动力培训和教育、辅助网络向核心网络的人员流动、知识基础设施、正式沟通、技术和管理服务五个方面来分析。基于外围网络的集群技术学习途径则指集群边界以外与集群成员之间发生的知识流动,主要从集群内成员企业开展外向型学习的角度来分析。接着,本文对集群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技术学习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认为,集群技术学习是处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涉及公共服务机构、集群代理机构和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政策、法规和条例等。良好的外在环境是集群技术学习机制发挥效用的有利保障。总之,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产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基本结论是:集群存在技术学习的动机,具备技术学习的条件,有特定的技术学习途径,产生一定的技术学习绩效。因此,完善集群技术学习机制,是提高产业集群技术学习效率、提高集群技术能力、提高产业层次,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王国红[7]2007年在《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学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组织越来越呈现一种网络化发展趋势。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化组织成为超越传统的市场与企业两分法的新组织形态,与此同时,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比传统时代更为显着。学术界已经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目前,产业集群研究更多集中关注产业与地区发展规律,侧重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区域产业发展、集群竞争力等研究领域,而缺少在产业集群微观层次下企业学习机制方面的系统研究。企业学习可以给企业乃至产业集群带来竞争力和创新优势,促进集群的成长和发展;推动和促进产业集群中学习的形成和发展会使产业集群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如何通过产业集群中学习以提高集群竞争能力,从而动态的应对这些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是集群中的企业、机构、各级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需要认真面对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集群中企业学习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阐明了知识溢出的内涵、特征、演进过程、生产函数、路径以及学习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中企业学习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对集群中企业学习的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认为知识溢出、学习能力、动力机制和学习过程协调发展是集群中企业学习效果提高的重要条件,总结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中企业学习的关系要素包括多个构面:知识溢出载体、企业的学习能力、动力机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并通过构建知识溢出与集群中企业学习关系的概念模型,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分析变量之间的具体相关关系,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设,最后,以大连市软件园软件产业集群和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IT产业集群为对象,对产业集群中企业学习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深层次分析了产业集群是开放系统与专业分工的统一,认为开放系统有利于提高分工,有利于加深专业化的深度。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主要致力于发展核心能力,利用知识溢出和集群网络获得相关知识,形成产业集群内企业间交互作用的动态学习过程。本文主要从知识溢出角度,在理论、方法、应用叁个层面,研究了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学习问题:在理论层面上,描述了知识溢出的传导路径,分析产业集群中企业学习的机理、动因与过程,探讨了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中企业学习能力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学习能力的组成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在方法层面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用结构化方法对企业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从知识溢出、学习动力机制、学习过程叁维参照系中进行解释,构建了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中企业学习的关系模型;在应用层面上,根据理论框架及模型的量化进行问卷设计和企业调研,采用SPSS13.0软件,将筛选出的有效数据样本建立数据库,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层次挖掘了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中企业学习关系影响因素,论文主要分析结果与结论为产业集群中企业制定学习路径、战略规划与行动方案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吴艳文[8]2005年在《集群过程的企业学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企业组织形态,引起了产业组织、战略管理和技术创新理论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关注。它们从规模经济外部性、交易费用节约、产业和国家竞争优势、集群创新行为、创新机理和集群创新系统等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但对于产业集群内部的学习模式及其演变机理缺乏相应的研究。 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概念的基础上,从知识观和区域创新系统的角度建立研究产业集群的学习模式及其演进机理。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产业集群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集群内部的学习模式的理论的实际考察,本文找到在具有不同特色的集群形成过程中不同集群内部的企业之间的学习机制的特点。 本文运用典型的企业学习曲线,分析企业之间典型的学习指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找出不同类型的集群形成过程中其内部典型企业之间的学习过程中内在和外在因素,以为通过竞争优势的建立来强化集群效应提供可靠的依据。
郭利平[9]2005年在《产业群落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更加突出和明显,人们据此曾大胆预言世界产业布局将更加分散和均衡,但世界经济的布局并没有均衡化发展。相反,经济重心更趋向于地理集中,出现了产业更加集聚的空间现象——产业群落。产业群落是指基于一定的区域文化、制度背景,围绕某一特定产业的大量企业和相关机构通过竞争和合作关系,以专业化分工基本生产方式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地区的产业空间组织。产业群落最显着的特征就是空间集聚性和产业关联性,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空间组织模式,它是一种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自组织复杂适应性系统。它不仅主导了当今世界的经济地图,而且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成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是世界经济地图财富与权力的聚集高地。 作为有效的空间组织模式,产业群落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动力源和创新中心。产业群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不仅广发分布于发达国家,而且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大量存在。尽管产业群落很早就已经出现,但直到最近二十年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目前产业群落已成为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和战略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同时,也引起决策部门和规划部门的极大关注。总体而言,当前国内外关于产业群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群落的机理、技术创新、群落学习、社会资本、经济增长与产业群落的关系以及基于产业群落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等方面。从现有文献看,产业群落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但产业群落还属于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研究时间较短,研究的方法和工具还欠缺,因此目前的研究仍有些缺陷与不足。特别是对产业群落成长机制和空间演化模式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内生性产业群落受到学术界的追捧,而外生性产业群落尽管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却往往被研究产业群落的学者们所忽视;空间一直被主流经济学家所忽视,最近克鲁格曼和波特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空间的重要性,但产业群落的空间演进和空间产出机制却没有引起学者们更多的兴趣,产业群落的自组织演化模式研究还很薄弱。因此,研究产业群落的空间演化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另辟蹊径,主要从叁个方面对产业群落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是将空间研究重新纳入产业群落研究的重点,将产业演化和空间演化相结合,明确提出了产业群落空间演化的叁种模式:阶段渐进式、突变式和回旋式,并提出所有产业群落的空间演进都经历四个阶段:创生阶段、自增强阶段、
冯卫红[10]2008年在《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理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而旅游现象的复杂性和旅游产业的多关联性,也决定了旅游理论研究需要多学科参与和多角度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理论成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受到众多学科的青睐。但是产业集群理论一直多应用于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较少。近几年,随着旅游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旅游实践的推动,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产业集群理论在旅游研究和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从区域的角度来看,旅游产业客观存在着“产业集聚”和“产业联系”的特征,在具备了专业化分工和较长产业链的旅游地具备了形成旅游产业集群的条件。用集群的理论和方法展开对区域旅游产业和旅游目的地的分析,在案例总结的基础上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和范式,同时用旅游产业集群理论指导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目前处于“朝阳时期”的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构建了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的基础理论体系,并以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平遥古城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工作的特色之处,在于尝试将产业集群理论运用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明确提出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性质和识别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发展、演进的因素和机制;以平遥古城旅游产业发展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为旅游产业集群研究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同时也为旅游产业集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根据和操作思路。论文共分九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分析选题背景和意义,指出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必要性、迫切性及实践意义,导出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方法。第二章是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产业集群理论是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基础,本章首先对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梳理,其次重点对国内外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应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内容。第叁章是旅游产业集群内涵和性质。首先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的特征和概念,认为旅游产业集群应同时具备外部、内部两方面特征,外部特征指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较长的旅游产业链条及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内部特征指集群内部合作性竞争明显、企业间形成了共享的竞争规范和行为准则;其次阐述了与旅游产业集群相关的概念,对旅游产业链、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产业集群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再次讨论了旅游产业集群的组成和边界,包括组织边界和地理边界;最后根据产业集群的类型划分和目前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实践,从推动集群发展的主导因素、集群内部企业联系和组织结构及集群所处区域等不同角度划分了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第四章是旅游产业集群的判定研究。认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判定,可以通过定性考察和调查旅游产业链、旅游企业竞合关系及创新等方面内容,同时结合区位商系数、旅游业产值专业化指数以及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评价等定量方法来进行。通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现象进行测定,得出平遥古城初步形成了旅游产业集群的结论。第五章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因素分析。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往往呈集聚特征,旅游企业初始的集聚动力主要源于旅游产业特性的要求、企业对外部经济效应的追求以及政府对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规划等。旅游产业集聚并不一定都能形成集群,集群形成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背景的集群,促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也不尽相同。本章以平遥古城为案例,认为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受到世界文化遗产的较强吸引力、本地的文化记忆和“惯例”、当地政府的促动等内部因素以及集群发展机会、旅游地在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中的区位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第六章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集群形成的主要机制包括外部经济自增强机制、合作性竞争的形成机制和集群创新机制。随着集聚旅游企业的增加和产业链的扩展,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会产生自增强机制,促进集群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集群企业的进一步增加;集群合作性竞争是由企业长期的竞合博弈和基于集群社会资本对企业合作的激励形成的,而集群企业合作性竞争所形成的品牌效应又会增强外部经济效应;集群的创新包括政府对旅游产品的整体创新、管理和制度创新及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管理创新等。群内企业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需求的促动和企业“面对面”竞争压力引致的企业创新推力和创新激励和示范效应引致的对企业创新的拉力,同时集群也为创新提供了中介和平台;集群创新依靠知识学习,而来源于集群外部的知识和来源于内部的知识都是旅游产业集群知识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渠道。最后以平遥古城为例,对集群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七章是旅游产业集群演进分析。由于国内外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刚刚开始,旅游产业集群的演进还缺乏相应的案例支撑,而且旅游地微观的经济数据和企业关系的历史数据较难获得,因此,本章主要是借鉴产业集群的演化和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旅游产业集群演进趋势进行演绎和推理,把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分为形成、发展、成熟和衰退阶段(升级阶段),提出在集群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制约集群顺利演进的风险因素,包括拥挤成本、机会主义行为、社会资本的负效应、旅游需求增长惯性和偶然性事件。旅游产业集群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升级。平遥古城处于集群的刚刚形成阶段,目前也存在阻碍其演进的因素,未来的升级需要通过区域层面扩展旅游产业集群和提升集群功来实现。第八章是旅游产业集群政策研究。集群政策指鼓励集群发展的整体政策和集群发展过程中有利于集群形成和发展条件的培育措施。在对国内外产业集群政策实践及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和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旅游经济占重要地位的区域,应实施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制定鼓励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对于单个旅游产业集群来说,应针对不同区域产业特征、不同集群发展阶段和不同集群发展类型,制定相应的集群政策和促进集群发展的措施。最后从全面启动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制定相关投资政策吸引外资,加快集群内中介组织的创立和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当前促进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顺利演进应采取的战略、政策和具体措施。第九章是结论和讨论,总结论文的主要结论、创新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面向整体技术能力演进的企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D]. 叶波. 浙江大学. 2002
[2]. 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研究[D]. 张荣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3]. 基于网络的高技术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成长与演进研究[D]. 汤长安. 中南大学. 2009
[4]. 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D]. 马建会. 暨南大学. 2004
[5]. 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模式研究[D]. 杨春河.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6]. 产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D]. 迟文成. 辽宁大学. 2007
[7]. 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学习研究[D]. 王国红.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8]. 集群过程的企业学习研究[D]. 吴艳文. 广西大学. 2005
[9]. 产业群落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D]. 郭利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10]. 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研究[D]. 冯卫红. 河南大学. 2008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集群技术论文; 产业集群理论论文; 集聚效应论文; 物流网络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企业空间论文; 产业集聚论文; 共生关系论文; 机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