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_美学论文

审美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_美学论文

美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学论文,对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美学乃人类美化之学,因而美学的研究对象便不是传统美学所说的美或艺术,而是人类的美化实践。美便是人类美化实践的产物。美学研究的范围大致应包括:人类美化实践的经验和规律;美化意识的生成与发展;美化实践的历史等。由于美学的实质是关于人的一门科学,所以美学研究的任务从根本上说即是为了更好地美化世界、美化人生。

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应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确保自己独立性的品格。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然也应该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但由于美学还比较年轻,从1750年鲍姆嘉通发表《美学》算起,至今也不过二百多年。所以,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就不象其他学科那么明确,看法那么一致。在中国美学界,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大体上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认识。第一种,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所以美学就是关于美的科学。第二种,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因而美学就是关于艺术的哲学。第三种,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所以美学自然就是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科学。

上述三种美学对象观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是传统的美学对象观,其中虽不乏有价值的因素,但从总体看来,并不科学。因为以美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虽然是包罗万象,其实却是游移不定的。因为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几乎都可以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正因为美学研究对象太过于广阔、复杂、丰富多样,反而使美学研究对象失去了应有的明确性和具体性,变得散漫无边。而我们知道,所谓研究对象是必须具有明确性和具体性的。否则,无所不包、散漫无边是难以构成研究对象的。以艺术作为美学研究对象,虽然明确而且具体,却很容易和艺术论相混淆。虽然从美学史上看,大多数的美学家都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如狄德罗、莱辛、黑格尔,甚至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如此。但其结果却是将美学变成了艺术论。而这正是传统美学的一大通病。把美学视为艺术论,不仅有叠床架屋之嫌,更主要的是使美学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品格。同时,年轻的美学想和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艺术论相抗衡,实在如同蚂蚁爬着去追大象。关于第三种认识,应该说是一种颇有见地的看法。这种认识不仅打破了传统美学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非此(美)即彼(艺术)的二项式格局,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且在拓展研究思路、开阔视野等方面均有其价值。然而遗憾的是持此种看法的同志,在随后的论述中,又几无例外地将艺术看成了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虽然他们也一再申明美学研究的对象不限于艺术。但这已不足以说明问题了。因为常识告诉人们,事物的性质总是由矛盾的主导方面决定的,学科的性质当然也必然由主要的研究对象决定。所以第三种认识,对我们虽有启发,但它却终究未能冲破传统美学的束缚,又回到了美学是关于艺术的学科的老路上来。

那么,美学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既不是美,也不应该是艺术,而是人类的美化实践。所以,美学既不是关于美的学科,也不是关于艺术的学科,而是关于人类美化实践的学科。总结人类美化实践的经验,探索人类美化实践的规律,这就是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包括美化实践)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它既有受制性,又有突破品格,既有依赖性,又有超越品格。即是说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并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由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规定性,就在人与自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人与自然形成了一种对象性的关系。人类美化实践活动的产生,就是建立在这种对象化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当人类通过实践(包括美化实践)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在这个对象世界中得到确证,并通过感性形象而显现出来,从而使人在对这种感性对象的观照中获得情感上的愉悦,这时,人与自然的这种对象性关系才具体转化为美化关系,而自然也就成了人类的美化对象。当然,人类社会实践,首先生产的并不是美的价值,而是满足生存需要的实用价值。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随着人类形式观念的产生,人类的实践才开始在实用的基础上不断地美化对象,美化自身。人类对劳动工具的初步加工和粗糙的原始装饰物即是人类美化实践的开端。上述事实充分说明了人类实践是实用先于美化,美化是在实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化实践在人类实践中所占的比重,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将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和突出。因此,我们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即是人类美化实践的发展史。美学作为关于人类美化实践的学科,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人类的美化实践。由于美学这种突出的实践性品格,必然决定了美学总是随着人类美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把美化实践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一则可以使美学研究的重心鲜明地转向人,并且以人为中心,因为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学。相反,以美为研究对象,以艺术为研究对象,其最大的缺陷就是突出客休而遮掩了主体。二则可以匡正“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这一命题的空泛和偏颇。因为我认为,并非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能创造美,而只有人类的美化实践才能创造美。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美是人类美化实践的产物。当然,把美化实践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还须注意不能把它从人的现实活动中抽取出来孤立地进行研究,必须把它放到人的现实存在之中,作为有血有肉的现实人生的组成部分来研究,否则,美学研究势必变成抽象的概念游戏。

人类的美化实践创造了美的世界。无论是劳动工具及其产品,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人类自身,作为美化实践的产物,都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因此,美应该成为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畴。当然,丑也是一个基本范畴,但美学中研究丑,是将其作为美的对立面来研究的。那么,什么是美呢?以前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探讨多半是“两项式”的,即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看成是简单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所以才得出美是主观的,美是客观的,或者美是主客观统一的诸多结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识论,对美的探讨,必须重视“中介”的作用。因为中介理论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前提。恩格斯曾指出:“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是和进化论不相容的——甚至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了,鱼和两栖类之间的界限也是一样……‘非此即彼!’是愈来愈不够了。……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的东西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在对立的东西之间起中介作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77页)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我们探讨美的奥秘,也应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天然中介来探讨,而这一天然中介,不是别的,正是我们所强调的人类的美化实践。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包括美化实践),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更加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人类实践(包括美化实践)又不断地改造人类自身,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因此,从美化主体经由美化实践到达美化对象,是一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双向往复回流的反馈过程。推动这个过程发展的正是人类的美化实践。由于人的美化实践活动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因此,无论是劳动工具及劳动产品,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也无论是人类自身的内在与外在,凡是符合美的规律的,符合人的理想和愿望的,就是美的,凡是不符合美的规律的,违背人的理想和愿望的,就是不美的。当然,美不可能是抽象的,因为美是人类美化自身、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一种“物化”,因而必然是感性、具体的。综合上述,我们可以说美是人类能动创造的美化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感性体现。人类的美化实践,一方面创造了美化主体,另一方面又创造了美化对象。经由美化实践这一“中介环节”美化主体与美化对象辩证地发展着。这正是人类美化实践的伟大历史成果。

根据我们对于美学性质及研究对象的理解,我认为美学研究的范围,大致应该包括以下的一些方面:

(一)美学的一般理论。1.美的本质;2.美的特性;3.美的基本范畴——美与丑。

(二)美化实践。1.美化实践的产生与发展;2.劳动工具及产品的美化;3.生存环境的美化;4.人类自身的美化;5.艺术实践及其美化作用。

(三)美化意识。1.美化意识的生成与发展;2.美化意识的特征;3.美化意识的心理要素。

(四)美化规律。1.美化规律的本质;2.形式美及其组合规律;3.美化规律的丰富和发展。

(五)美化实践的历史。1.中国美化实践的历史;2.外国美化实践的历史;3.断代美化实践史;4.中外美学专家、专著的研究。

(六)美化教育。1.美化教育的性质;2.美化教育的职能;3.美化教育的特点;4.美化教育的实施…………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美学研究的大致范围,不可能十分精确。因为从根本上说,美学研究的范围,应当由人类的美化实践来决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美化实践越来越丰富,人类的美化意识也越来越广阔和细致。这样美学的范围也必将不断扩大,不断地开辟新的领域。

明确了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美学研究的任务也就基本上清楚了。依照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美”和“依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观点,美学从根本上看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所以,我们研究美学的任务,不是发扬艺术的美学特征。也不是探索审美活动的规律,而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激励人们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越现实,不断地丰富和美化整个人生,从而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使人的现实存在成为真正适合人的现实存在。为此,美学必须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它必须克服使人生厌的经院气和贵族派头,充实以鲜活的人生气息和现实感。美学必须从少数美学家和学者的手中解放出来,走进千千万万普遍百姓的现实存在和美化实践之中,这样,美学才是一门生气勃勃的科学,而不是一套干巴巴的概念体系。

标签:;  

审美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_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