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究论文_郭健斌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究论文_郭健斌

江西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这对于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系统工程建设中,电力工程是建筑工程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施工过程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和极大的复杂性,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施工难度大大增加。基于此,我们需要对传统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积极转变,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分析电力工程输电线路,从技术应用和质量控制的双重方面提升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伴随着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对于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管理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对输电线路的施工项目,不仅要保证其技术结构的实效性,也要提升质量监督和控制效果,为后续工作项目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从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视角对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相关质量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1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地区的用电规模以及用电范围也逐渐增大,但是,输电线路的施工项目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对施工过程产生了影响。其中,由于电力系统的扩展,使得施工项目增加的同时,技术要求也有所提高,加之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施工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会导致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不能全面有效控制的问题出现,管理体系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受到影响,都会导致电力工程输电项目施工项目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

2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内容

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合,积极践行系统化的控制机制,确保技术体系和运行结构能发挥其实际价值,为后续技术模型的建立和延伸提供较好的支撑。在输电线路施工建设项目中,基础工程项目、杆塔工程项目以及架线工程项目等都是施工技术应用的重点,要对基础结构予以重视,确保杆塔能发挥其自身的实际价值,结合不同受力点落实直线形施工结构和耐张型施工结构的完整性。

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按照标准化步骤和管理措施有序开展。首先,要在架线工程项目开始之前,对工程结构和工程施工区域予以全面分析和地质勘查,确保准备工作能符合实际需求,也为后续工程结构的建立和推进提供保障。其次要对放线和导线进行连接,确保基础性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模型的稳定性以及系统性,提高整体处理效果和应用水平。另外,要对线路的松弛度等参数予以有效的登记和分析,保证线路管理和控制结构的稳定性贴合实际需求。最后,相关技术人员要对输电线路的附件进行安装,确保紧线处理工作的实效性,也为输电线路处理工作的全面升级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在输电线路管理工作中,要保证线路处理模型以及设备管理工作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创设多元化处理策略模型,为输电线路综合化管理以及控制提高拓展良好的发展空间。

3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机制

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项目具体操作结构建立后,技术管理人员要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措施,确保其质量参数符合实际标准。

3.1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项目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结合工程体系建构完整的质量监督结构,从根本上提升其整体质量。输电线路的基础工程结构要对杆塔进行集中的维护,尤其是对其施工下沉问题和外力因素问题进行处理,主要是对倾斜问题以及变形问题进行统筹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基础工程项目具有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应用相关质量控制机制对高压输电线路安全问题给予关注。另外,施工技术人员也要对施工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予以科学化调研处理,选择适宜的施工方式和施工措施,确保施工整体质量能受到重视,有效维护施工项目的质量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础工程施工项目中,钢筋混凝土浇筑项目是关键性技术要素。尤其是在转角塔基础施工项目中,将钢筋混凝土作为基础,保证其抵抗上拔力能力符合标准,提升整体基础工程项目的稳定性。针对岩石地质条件,基础施工项目更是要对质量问题予以关注,确保建塔周边地质条件调研的完整性。施工单位在对相关参数进行细化分析的同时,就能保证灌注砂浆稳定性符合参数标准。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施工基础工程项目相关参数的稳定性,才能为后续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保障,落实基础工程要求,维护技术完整性,从而有效提高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

3.2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杆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系统化项目设定和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针对杆塔体系和运行参数更多的关注,着重分析其选择机制和地质条件,确保质量参数符合实际施工标准,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施工流程的稳定性。在平原或者是丘陵条件下,多数施工单位都会采取钢筋混凝土或者是预应力混凝土材质的杆塔结构,能保证传输效果和整体质量水平,确保杆塔管理体系的实效性。若是在高原地区,或者是塔斯特地区,其自身的地理性质较为特殊,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杆塔技术的质量效果,就要对地理效果予以全面统计,结合地貌环境,对运输过程以及跨越结构进行分析。只有利用铁塔结构,才能保证整体输电线路的运行稳定性以及线路质量管理安全性,维护管控措施的全面优化。技术人员要对杆塔的阻力参数进行集中管理,结合实际情况主要分为整体性杆塔结构和分解性杆塔结构,从其组合形式以及材质等条件的差异性出发,对实际强度和相关参数予以统筹和控制,确保关键性因素的有效性和维护效果的系统性。也就是说,技术人员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切实有效的杆塔模型。

3.3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架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在工程项目落实过程中,为了有效减少其复杂程度,相关部门要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理结构,确保观测放线导地管理机制的完整性和处理效果的整合程度贴合实际需求,针对紧线过程和附件安装过程,相关技术人员要保证动态化质量监督,确保整合措施和处理机制的完善程度符合标准。也就是说,只有践行更加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机制,才能对项目维护措施和处理办法进行统筹整合。

第一,在紧线施工操作开始前,要积极落实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子导线管理工作和检查项目的维护效果贴合实际水平,也要集中处理跳槽现象,保证子导线纹劲参数的稳定性,对线路进行统筹分析和检验后进行集中的紧线操作。除此之外,也要对直线压接管的实际位置进行判定,确保处理效果和整合机制的实效性。第二,要对架线施工项目和布线体系予以分析,确保布线施工结构和相关对象处理层次的稳定性,真正落实具有实效性的管理机制。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电力施工项目技术和质量控制重点,需要对拖地展放项目予以较高的关注,尤其是其基本运行过程。尽管项目技术对设备的要求较低,但是由于导线会出现严重磨损,也需要技术人员对具体问题展开深度整合和系统化剖析,确保技术的实效性贴合具体要求。

第三,要对线路的检修进行处理和分析,要保证输电设备运行的实效性,提高输电线路检修水平的同时,对不同气候以及差别性要求进行集中处理,从根本上整合输电线路跳闸问题,确保维修人员能对具体问题做出迅速的反应,建立更加系统化的应急处理预案,在调查清楚相关事故点后,及时对线路进行检修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规模化处理以及判定的过程中,要将故障管控措施作为基本要求和解决重点,在专业化技术指导下有效提高整体项目的质量水平。真正发挥实际管理效率和管控措施的价值,为后续技术结构的应用以及质量调控项目的落实提供坚实的保障。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应用和维护过程中,要秉持全过程质量管理理念,集中升级质量调控措施,确保相关管理要求得以满足,积极践行有效的调控机制,及时报备具体问题,优化其运行实效性和完整性,也为后续施工项目的质量验收提供有效的保障,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在辉. 强化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措施的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11(30):177.

[2]张树锋,曹佃利,孙飞,等.浅谈农网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J]. 建筑·建材 · 装饰 ,2016(24):48~50.

[3]闫振鹏,王剑锋.浅谈农网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J].商品与质量 ,2016,11(49):416~417.

[4]李婷.电力工程 110kV 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相关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6(12):237~238.

论文作者:郭健斌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究论文_郭健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