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中小学历史教育之不足论文_马柏杰

浅议我国中小学历史教育之不足论文_马柏杰

广西宾阳县开智中学 530400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教育教学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做出了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当前我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存在着不足和缺陷,需要党和政府以及中学历史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改造和完善。

本文仅就当前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基本现状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历史教学未达到历史教育目标的要求

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把学生从童年的蒙昧中提升出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度,养成健全的个性。“教育的作用在于帮助儿童去进入生活,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帮助他们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自我,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目标就是使他们理解生活,学会生存。就目前来看,我们的中小学历史教学并未达到上述意义的历史教育。当学生与教师被教材牵着团团转的时候,当学生被机械重复的习题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历史本身即被窒息了,教育实践的主体也被窒息了。

我们宾阳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历史文化气息特别浓厚的地方:有抗日铁血昆仑关,有书香远漂的蔡家古宅,有武陵高荣村的地主古宅建筑群等等。但是身边这么多鲜活的乡土历史在学生的心目中都不是“历史”,历史离他们是那么遥远,那只是在书本中才能找到的东西。“他们受的教育越多,他们的思想就越包裹在一层坚实的知识硬壳中。”在这之中,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更没有生活的亮丽色彩。他们既对生活缺乏正确的判断,更没有从历史中吸取理想与热情的营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我国的中小学历史课程设计,目标过于宏大,超出了中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忽略了其学习历史知识的实际需求

如初中历史课程要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还要求“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课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如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规律”,“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中学历史课程目标从贯彻国家政治意志来说,有一定的道理,但就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来说,则有很多困难,已大大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可以看到许多中学生难以认知和无法接受的既高深又抽象的专业教育范畴的知识与概念,被编入非专业教育的中学历史课程体系知识中,直到今天中学历史课程的这种状况基本没有改变。造成了历史课程不受学生欢迎、历史教育任务难以完成的局面。

以上是我国历史教育的一些现状,在这里可以把我国与美国、德国中小学历史教育的一些情况作比较:

1994年美国历史科课程标准中规定:课程的整体构架有两个循环。第一个循环是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到十二年级再来一个循环。系统开设的历史课程(5-12年级)也呈循环式。重视各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是美国历史教科书历来的特点。体现了历史学科与其他社会学科的沟通。历史已定为全美学校的核心课程。

在德国,从现在德国的历史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来看,其历史教学有如下特点:

1.重视让学生直观﹑具体地感受历史。历史地图的运用贯穿始终;大量运用图片、图表;重视参观、访问;重视原始材料的运用。德国中学历史教材中原始材料所占比例超过了一半,在一本叫《历史之行》的德国中学教材中涉及中国的有1.4万字,其中原始材料占5000字。

2.德国历史教学中广泛运用对比方法。

3.重视历史与当代的联系。

4.重视人物个性特点的描述。

5.重视活动教学。

与美、德两国相比,我国中小学的历史课程首先在数量与时间上远远少于这两个国家。其次是综合性不够,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多参考一下美、德的做法。再次是教学的直观性﹑具体性远远不够。美国有各州的地方史课,而我们往往没有课时讲地方史;德国教材中原始材料所占比重之大,以及他们重视参观访问的教学方式,也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论文作者:马柏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  ;  ;  ;  ;  ;  ;  ;  

浅议我国中小学历史教育之不足论文_马柏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