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论文_李晓菊

谈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论文_李晓菊

李晓菊 青川县乔庄小学 628100

中图分类号:G6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5-066-01

21世纪的教育需在人才质量上下功夫,而人才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潜能,既是百年大计,又是当务之急。在学校的学科教学中,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实施新课改以来,通过创造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愈加重视。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包容并鼓励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思考成果,深入挖掘教材里的创造性教育因素,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创造性阅读实践中学习创造,学会创造,成为有创新能力的人。

一、营造合适的阅读环境,打开思维之窗

通过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想要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给学生创建良好且轻松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智力、潜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等被有效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就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就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静、奇、秀、险等特点,然后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进行描绘,创造,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这时我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对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进行绘图。通过绘图创作来给学生构建适合的情景,不仅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还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发挥,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还有,一篇好的课文,除了其内容前后连贯,伏笔和呼应相结合外,文章结构也有着独到之处,可以预示下文。如果在阅读的时候,读者充分发挥思维,积极思考,借助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的某些特点,就能掌握作者行文时的种种意图,预测下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脉络,领会文章主旨,甚至能对课文进行升华思考,得到更进一步的收获。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时正确发挥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准确找到能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地方,并利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去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思考。

比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合理延伸,让学生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走下比萨斜塔后,会跟围观人群说哪些话?围观人群会有哪些反应?学生一定会大感兴趣,踊跃思考并积极发言,且答案范围不外乎“不能盲目相信前人的话,即使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要敢于提出质疑并用实践去证明”,这恰恰是本文的中心思想,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中心思想,同时,又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可见,通过合理想象,能使课文的情节更完整,形象更丰满,而且在合理想象过程中,会集合每个学生的想法,达到“百花齐放”的良好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走进思维之门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提问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质疑和提问,那么也就表明学生不能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过于流程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问题时,语文教师不要对其进行打压,而是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这样就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和瓶颈,有效培养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知真理的同时,还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时,我在学生进行阅读以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时学生就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为什么她不点一堆火来取暖?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她?”等等,这时我就向学生介绍作者创造这一文章时的社会背景等,然后让学生通过细致阅读和分组讨论来找到实际答案,我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散思维,还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我在课堂上始终坚持“批判性教学”,就是课堂上要多让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合理质疑,不局限于课文的思路,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揣摩,从而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见解。这样不会让课堂乱得不可控制,相反,会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枫桥夜泊》时,对诗文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霜满天”提出质疑,他们的理由是:寒霜是秋夜水气遇冷凝结于地面的自然现象,绝不像飞雪那样飘洒空中,“霜满天”的说法欠妥当。学生在这方面的疑问不无道理。我们共同联系其时其地诗人的感情世界作深入的思考,觉得“霜满天”的描写,虽不符合实际,却完全切合诗人孤孑清廖的感受。深夜,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觉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弥漫着满天霜花。这样,引导学生重课本而不唯课本,重结论而不唯结论,敢于“鸡蛋里挑骨头”,敢于向教材、向教师、向权威说“不”,敢于发表自己“挑战性”的见解和主张,拓展了学生思路,拓展了思维的广阔性,也使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发扬教学民主,开辟思维殿堂

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了,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挥教学民主,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这样做:首先,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绝对不可以强迫学生去适应自己,而是要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习心理进行研究,让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其次,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也要尊重教师,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则是帮助教师教学;最后,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出他们对读书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自主读书与学习,增强做学习主人的意识。就拿《小音乐家杨科》这篇课文为例,为了使学生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结合五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我们不妨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杨科的悲惨命运说明了什么?要弄清这个问题,学生必须追根溯源,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我借此推荐一些揭露十九世纪波兰黑暗统治的书籍,了解当时劳动人民过着悲惨生活的根源。

再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启发学生思考:乌鸦嘴里的那片肉被狐狸骗去以后,它再遇到狐狸会怎么样?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我的教学任务自然而然就达到了。

总之,创造性阅读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追求。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地落实到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达到学生对文本的创造性的解读,释放学生的潜能,达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

论文作者:李晓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谈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论文_李晓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