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流动弹性与西部产业选择_劳动密集型产业论文

要素流动弹性与西部产业选择_劳动密集型产业论文

要素流动弹性与西部产业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素论文,弹性论文,西部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3-6636(2001)05-0044-0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一、劳动力流动弹性的影响——西部不具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

一般认为,西部劳动力成本低廉从而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随着东部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逐步向西转移。然而,这几年的事实却呈现出与此相反的结果。现在广东惠州、江浙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笔者认为,这里需要弄清劳动力流动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劳动力的流动性在国际国内两种场合存在的巨大差异。就国际而言,劳动力流动因国籍、语言、文化的影响而受到很大限制,流动弹性很小,从而导致发达国家较高的工资和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其原因就在于此。但就一国内部而言,劳动力却具有很高的流动性,由于没有语言障碍、文化障碍、国籍障碍,劳动力在全国各地的流动性很高,正是这种高流动性,向东部源源不断地、无限制地输送着西部的贫困人口和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导致东部企业的工资高不起来,从而东部与西部在劳动力成本上的差别不会太大。不仅如此,外地打工仔一般还比较年轻,劳动保护方面的支出较少,家不在当地又少家庭拖累,工作时间可以更长,工作精力更旺盛,劳动效率和创造利润的能力会更高。因此,西部大开发中需要澄清一个误解,西部并不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可以预料,如果东部企业今后某一天逐步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肯定是因为其他产业有了更高的利润机会,而决不会是工资因素的障碍。还有一个需要澄清的误解是,西部穷,但“穷”并不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必备条件,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除了需要考虑工资因素外,还要考虑交通运输成本、交货时间、市场条件、商业环境、购买能力、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等综合因素。西部在这些方面与东部比至今仍然差距很大,有些方面甚至是天生缺陷,比如远离沿海的区位条件,使西部的运输时间从而交货时间大大长于东部,运输成本大大高于东部,这给出口型产品的生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资源流动弹性的影响——发展特色经济

资源性要素的流动弹性几乎为零,从而使资源性产业具有天生的独占性、排他性优势。这种特点对西部产业发展和西部产业选择具有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的影响。

土地、矿藏、水电、气候、生物、民族文化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对西部产业发展具有正面影响,是西部产业选择应重视的要素。这些搬不走的资源要素,形成了西部的独占性优势,西部各省都在强调发展特色经济,正是这个原因。水电、旅游、天然气、特色农业、民族经济等等,是西部大开发尤其要重视发展的产业。特别需要提出来的是,西部自然资源开发中,包括天然气、水电、矿藏的开发,不能只输出原料或仅仅进行初级加工,一定要强调深加工,让西部从资源开发中得到好处。否则,资源开发给西部带来的仅仅只能是短期利益,今后可能会出现比不开发还糟糕的后果。

区位也可以看作一种资源,它具有不可流动性并给西部带来负面影响,是西部发展出口型产业的致命弱点,是天生劣势。因此,笔者认为,西部要大力发展开放性经济,但不一定是外向型经济,即使西部某个企业、某个产品可以成为高度出口型的,但就整个西部而言,仍然不可能有东部沿海那样的高度外向型经济。西部更要高度重视内部市场需求和区域半径的产业。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方面的影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西部发展外向性经济的弱势。一是,随着今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区位因素会发生变化,区位也是一个动态因素,但在近期,西部不具备外向型经济的比较优势。二是,西部可以通过选择那些体积小、运力省、附加值和利润率高的知识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来克服交货时间和运输成本的不利因素。日本学者周牧之还提出西部发展“临空经济”(相对于沿海、沿边)的概念。印度的内陆城市班加诺尔成为著名的高度外向型的软件业城市,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三、资本流动弹性的影响——创造吸引资本的政策优势

资本的流动弹性很高。资本流动不受重量和距离的限制,它感兴趣的是利润,这给西部带来机会。只要西部有金矿,就会有资本去追逐;反之,无论如何动员,也不会有资本愿到西部去。资金是西部大开发最紧缺最需要的要素之一,资金从哪里来?怎样来?显然,除了国家力量的投入外,需要创造吸引各种资本流入西部的政策条件,应该为企业和资本提供高利润的机会,例如更开放的资源开发政策,更宽松的土地获取条件,更良好的法制环境,更方便的资本市场,更先行的开放机会和产业准人政策,等等。笔者特别强调要与东部有政策落差,才能吸引资金到西部。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未来新的对外开放领域,让西部先行一步,形成政策落差和政策优势,正如厉以宁教授所说,让西部具有东部暂时还没有的政策。中国加入WTO和中国正面临的金融开放和服务贸易开放,对我们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新领域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和产业机会,而且是更先进、更现代化、更贴近市场的产业机会。显然,谁走在前面,谁抓住了机会,谁就将在下一轮产业竞争中获得更快发展,占据更主动地位。不仅如此,金融作为经济生活的血液,对于西部大开发具有尤其重大的意义。有人认为,金融开放和服务贸易开放仍然应延续过去的“梯度政策”,让经济比较发达、开放程度较高的东部先行。我们认为这样作将是对西部的又一次不公平。为了推动西部开发,国家正应该利用这次机会扶西部一把。在东部要求开放民间金融不绝于耳的今天,在我国新的开放领域必将面临金融开放和服务贸易开放的今天,如何使西部更好地抓住这一机遇,不仅是西部人的渴望,更是中央政策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2)多边开放和多国合作。西部地区虽然不沿海,但却有漫长的陆地边境,西部边疆相邻的中亚、南亚、东南亚,在我国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逐步解决了与中亚的边界争端,并正在着手解决东南亚边界问题。在经济合作方面,我国与日本、俄罗斯、中亚和东盟诸国,近年来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形成了一个睦邻友好的边疆环境。朱镕基总理在中俄首脑定期会晤中,在与中亚五国领导人的会晤中,在参加东盟"10+1"和"10+3"会议上,在访问东南亚邻国时,达成了一系列与中国西部开发有密切关系的国际合作协议。我们还看到,从中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一批一批的“老外”不断来西部考察,对中国西部开发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特别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德国、荷兰、英国等,港澳台也对西部开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我们认为,西北边疆应采取一系列的特殊政策,在能源、交通、国防、战略物资保证等方面,与中亚各国建立更广泛的国际合作。西南边疆特别是云南,在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中,要加强与东盟的合作,积极参与湄公河、澜沧江开发,泛亚铁路、昆(明)曼(谷)公路建设等方面的国际合作。西部开发要从战略高度,重建、延伸、拓展人们关注多年的北丝绸之路和南丝绸之路,从铁路、公路、航运、管道运输、甚至网络建设等立体交通和现代交通领域,来沟通西部、中国与中亚、欧洲和整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西部开发应该而且有条件创造多边开放、多国参与和多国合作的局面。西北的新疆和西南的云南作为前沿地区,首先要加快自身的发展,在周边地缘经济政治舞台上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3)更好地吸引内资,给予东部资金优惠政策。现在中国已形成5种资本并存的局面,即国有资本、民间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国资本、东部资本。之所以提出东部资本,是因为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东部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资本积累,明确出现了东部资本这一个板块。利用东部资本,是西部大开发必须注意的事。四川有个经济落后、区位条件也不好的广元市,这个市在经济发展中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浙江企业特别是温州企业,推动广元经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崛起。有学者还提出,在给予外部资金优惠条件的同时,还应考虑给予西部资金国民待遇和同样的优惠政策,首先要争取把西部自己已经积累起来的资金留住,这种思路有一定道理。

(4)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恢复、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无疑,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资本供给的最重要场所。西部如何更好地通过资本市场吸引资金,是一个重大课题。针对东西部间在资本市场上的差距,许多人呼吁在西部再建第三交易所,或把二板市场放在西部,或在西部建立沪深市场的异地结算中心。并认为,东西部间在资本市场上的差距,主要缘于我国两个证券交易所都在东部,在区域布局上不合理。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企业和地方需要交易所的根本意义,在于能有更多的企业更方便地进入市场融资,而不在于交易所设在哪里。因为,无论交易所设在哪里,只要上市条件一个样,只要有共同遵守的公平规则,就不会影响各地企业上市融资的公平机会。交易所的影响主要在于为所在地带来税收利益,这一点国家可以而且正在通过调节中央与地方的交易税分成比例加以调整。当然,交易所对所在地经济,还带来诸如增加就业、改变观念、刺激相关产业发展等其他许多好处。但就资本市场和企业上市来说,更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让所有企业获得公平的、方便的上市机会,有一个允许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上市机会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因此,笔者认为,解决东西部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是资本市场的层次问题而不是区域布局问题,解决的途径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而不是在调整区域布局上作文章。建议国家在建设二板市场的同时,逐步将我国在80年代以来陆续成立起来的、遍布全国的200多家产权交易市场恢复起来,让各种层次的企业都能找到自己到资本市场融资的机会。

此外,鉴于西部大开发对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和对中国以及全世界的贡献,还应该积极争取许多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国际援助。

四、技术流动弹性的影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知识和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对产业选择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也要对它进行分析。就自然属性而言,知识和技术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与劳动力的流动性一样,技术的流动性也存在国际和国内很不同的差异。技术流动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因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而产生的防范和歧视。例如,发达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转移技术;日本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在对外投资中较少转移技术;一些敌对国家宣传中国威胁论从而对中国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制定歧视性条款等。但就一国内部而言,技术和知识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尤其是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具有很高的流动性,他们向适合高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技术人才施展才华的区域流动。技术要素的流动性特点带给我们两个方面的思考,第一,技术要素的流动性特点对东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第二,西部要不要、能不能、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吸引知识、技术、人才等技术要素流进西部?

显然,技术要素的流动性特点对西部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西部既有机会吸引技术要素流入,也有可能因东部竞争力的强大导致自己已有的技术资源积累外流。东部也一样,机会与挑战并存。关键是谁更有吸引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体制机制环境,对外开放程度,企业家创业精神,都是吸引技术要素的重要条件。显然,流动性带给东部更大的机会。继前20年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吸引百万民工南下东流的民工潮后,规模越来越大的“孔雀飞”正从西部,从国外源源不断挥师东部。几年前开始新一轮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之初,信息技术、生命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对东西部来说都是一张白纸,起点一样。在这个起点上,国家没有再实行东部改革开放初期以区位优势、特区政策吸引三来一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导向,中央政策鼓励各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个起点上,甚至西部中心城市西安、重庆、成都比东部某些地区如深圳、东菀、顺德,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高技术军工企业、人才积累等方面还具有前50年打下的领先基础和领先优势。那时候深圳、东菀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甚至对自己低技术劳动密集性产业为主的结构抱着深深的忧虑。但仅仅一两年,广东、深圳、上海、北京等东部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珠三角尤其因台资的活跃正在形成IT产业的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东西部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差距,事实上已经开始拉开,甚至可能会比前20年的差距更大。一个最能说明这一态势的数据,是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状况。200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但出口省区却异常集中,广东占一半以上,出口前五位省区集中了87%的份额,而且全部在东部,广东省302亿美元,占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的55%,江苏省69亿美元,占12%;上海市57亿美元,占10%,天津市32亿美元,占6%;辽宁省24亿美元,占4%。(注:国家信息产业部出口协调办公室《2000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突破一千亿美元》文,载《兴明日报》2001年2月28日第1版)东部正以其明显的体制优势、资金优势、区位优势,更靠近国际市场而具有的市场优势、信息优势,经济水平较高而具有的高技术产品消费能力的市场优势和吸引高技术人才的社会经济文化的环境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技术要素汇集东部,越来越多的高技术项目和国际公司落户东部,正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效应。这种格局一旦形成,西部会更加被动,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差距将使西部的落后更成定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更具马太效应,一旦这样的格局形成,聚集效益规律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加盟东部,差距会进一步加剧。条件上的差距,发展中的态势,都给西部人沉重的压力。

站在新一轮产业升级的门槛前,西部该怎么办,要不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没有条件,如何发展?许多文章已经指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西部提高地区竞争力、尽快和最终摆脱落后被动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在本文尤其强调“这是一个起点”!起点的意义不仅在于大家都一样面临新的产业机会,而且在于这个起点决定着今后的竞争力格局,这个起点给西部人的时间不多,创造条件让这些可以流动的技术要素流入西部,是西部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笔者在此特别要讨论一下集成电路的发展战略。集成电路(IC)是信息时代的基础产业,它在信息时代的广泛应用和基础地位,可与工业化时代的基础产业钢铁相比拟,从而引起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但许多东部人认为,西部不具备发展集成电路的条件。他们认为,由于IC技术升级快,技术和资本含量高,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资金没有优势的西部,发展IC产业存在很大风险。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的确,IC产业和许多高新技术产业都是一种“速度经济”,没有速度优势的企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并不能就此判定西部不能发展IC产业,西部更不能眼睁睁放弃。西部地区的许多中心城市,已经具备了发展IC产业的条件,包括一定的工业基础、大量的高等院校、较发达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通讯条件。西部的关键问题,是要弄清怎么去发展。我们认为,有4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1)谁来做,怎么做。显然,不可能靠西部地区的政府投入和财政投入来做,而要靠企业,靠引进,靠国际合作和国内合作,吸引国内外企业到西部来发展。西部可以引进资金、技术,西部应该利用国内外资源。东部过去是这样做的,他们现在的发展也是这样做的。今后,面对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加快的情况,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会这样做。(2)政府作用。我们强调企业行为,但并非轻视政府作用,相反,我们认为,政府介入的力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光说西部具有发展IC产业的条件还远远不够,要梦想成真,必须靠政府推动,才能更快起步,更快发展。没有政府超常规的努力,西部可能会在等待中丧失又一次本来可能赢得的机会。政府尽可能在战略项目中跟进一定投资,也是必要的,对于树立项目形象和坚定投资者信心,都有作用。(3)国际合作。中国IC产业目前并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甚至可以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受制于人,因此,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尤其是目前阶段,就整个中国的IC产业而言,国际合作都是必然选择,西部尤其如此。(4)大项目牵动。西部没有珠三角那样广泛吸引外资、大量发展中小企业的条件,至少在短期内。与东部已经具有的群体优势和人民战争比,西部更可能成功的道路应该是大项目启动,一个大的项目甚至可能奠定一个产业,改变一个地区。著名企业家王永庆最近有意一下子在上海投资7条集成电路生产线,如果成都、重庆、西安能吸引这样的企业家和大项目,将是一种什么格局呢?此外,西部还要重视围绕东部的生产线,先从外围产品发展,从软件发展,从设计和封装发展,逐步形成企业群体和“扎堆效应”。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实行比东部更优惠的政策,是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流入西部的最大政策,这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东部正在形成三大微电子生产中心。北京决心建成中国微电子北方基地,规划未来10年建设20条集成电路生产线。以上海为中心正在形成中国微电子南方基地。广州、深圳、东莞以其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的群体优势和台资的活跃,正在形成中国微电子广东中心。显然,北京、上海、广东正在形成IC产业的聚集效益和聚集优势,还没有起步的西部,还有没有必要发展IC产业?我国会不会在IC产业发展中出现新的结构雷同?我们认为,从未来的方向性和重要性看,西部肯定要发展IC产业,但一个城市一条生产线的搞法,每个城市都建生产线的搞法,显然难有优势。IC产业的门槛较高,因此不用太担心结构雷同问题,但可能存在排斥后来者的先行优势。西部如果行动迟缓,当东部几十条生产线形成气候时,难再有竞争机会和发展机会,这样的格局才是最大的压力、风险、甚至危机。如果西部不能赢得时间,如果西部不能吸引国际著名的大公司进入,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不得不放弃。

总之,我们认为,由于技术和资金的较高流动性,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成为西部产业选择的重点,再加之其附加值高、运力省等特点,更应如此。但还需指出两点,(1)高新技术产业是多元化的,不仅指IC产业,还包括医药、化工、新材料等等,每个地方应有自己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要避免一哄而上和新一轮产业同构问题;强调高新技术,不仅指新建,还要重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还要重视传统适用技术。(2)可能性和潜在优势并不等于现实优势,从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态势看,东部仍具有远大于西部的竞争力,西部要把潜在条件和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力,还需要条件、努力和踏踏实实的工作,行动迟缓和战略错误,都可能丧失新一轮发展机遇。

五、几点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素流动性程度对产业发展存在很大影响,是西部产业选择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劳动力的流动性具有国际国内很不同的差异,就一国内部而言,劳动力有很高的流动性,因此,西部不具有比东部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从而更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

(2)资源具有几乎为零的流动弹性从而独占的、排他的先天优势,发展一个地区特有的资源优势型产业和特色产业,是西部产业选择的重点,但资源开发中要强调深加工。

(3)资金是高流动性要素,追逐利润是资本流动的动力,西部大开发要制定吸引国内外资金的政策,在新的对外开放领域,让西部先行,形成政策落差和西部的政策优势。

(4)区位是西部的先天不足,但可以通过发展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附加值、省运力的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来转化区位劣势。

(5)知识、技术、信息、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最特殊的要素,它们也具有高流动性特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信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西部不存在天生障碍,反而是西部经济发展的明智选择、重要选择、必须选择,西部要努力吸引这些要素流入西部。

(6)本文与一般见解最为不同的结论是:笔者认为西部不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相反,西部具有发展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产业的条件和潜在优势,当然,潜在条件和潜在优势不等于现实竞争力,西部要创造条件努力使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力。

收稿日期:2001-06-30

标签:;  ;  ;  ;  ;  ;  ;  

要素流动弹性与西部产业选择_劳动密集型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