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211100
案例背景
和所有老师一样,我怀着满腔的期待开始了自己的教育工作。在我脑海里,老师应该是温声细语、和蔼可亲的。可是当自己真的走上三尺讲台却总是为这群孩子忙得焦头烂额,有时甚至气得淑女形象全无。
案例描述
1.小小的圣诞愿望
今天是平安夜,现在的“洋节”都特别的有气氛,孩子们虽小,可是从街道上摆满的苹果礼品等也可以猜到有节日要过了。于是,今天便成了我的灾难日。
上课特别累,总是有学生在叽叽喳喳,窃窃私语,在我几番提醒下仍然没有好转。于是我的火气噌的一下上来了。我停止讲课,用眼睛盯着他们,似乎是不习惯没有“背景音乐”,这群机灵鬼也停止了讨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是当我继续讲课时,声音立刻又起来了,他们就这样和我打起了“游击战”。我把书重重地放到讲台上,开始了班主任的必修课——常规教育。
终于,下课铃响了,我抱起书气急败坏地夺门而出。突然一只小手拉住了我,由于正在气头上,我狠狠地回头一瞪。是小雨,她似乎是被我吓到了,连忙缩回手,不敢作声,胆怯地看着我,半天不敢吭声。我没好气地说:“有事就说,没事老师要回办公室做其他事情。”她低头不语。于是我转身离去,她却不紧不慢地跟在我身后。我没有耐心地一回头,正准备撒一通气。可是我发现小雨眼泛泪光,心一下就软了。我温和地问她:“小雨为什么总是跟着老师呀?”“老师,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吗?”她两手不停缠绕着,低着头轻声说道,“妈妈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他只生活在童话故事里。”我摸摸她的头问道:“那小雨为什么要找圣诞老人呢?”“因为他能帮孩子实现愿望,我想有一天不带耳机上学。”我心一惊,于是摸摸她被助听器夹红的双耳,心疼地说:“一定有圣诞老人,只要今天小雨好好表现,成为好孩子,就能实现愿望。”听我这么回答,她仿佛是得了圣旨,立刻仰起脸,两眼放光,一蹦一跳地回到教室。
2.特殊的圣诞礼物
是的,这是我们班特殊的孩子之一,双耳几乎听不见,必须携带助听器才能维持微弱的听力,并且由于听力障碍导致她语言表达也不流畅。细想起来,平时我似乎只关心她是否听得见,从未关心过她带了助听器是否舒服,心里顿时一阵内疚。放学后,我立刻找她妈妈沟通,希望她妈妈能满足孩子小小的心愿,摘下“耳机”一天。孩子的妈妈听了女儿的愿望,眼圈立刻红了,连连点头答应。于是我马上开始筹划这个特殊的圣诞礼物。第二天清晨,班上一位和小雨住同一个小区的同学撺掇着自己的爷爷化妆成圣诞老人,帮助我完成了这一计划。
早晨一到学校,我便去看小雨的状态。当时已经早读,但是她一看到我,立刻眉开眼笑,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也许那一天,她什么也听不清,但我看到了她灿烂的笑容。耳朵终于解放了,心也解放了一些吧,她似乎终于感觉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了。早读一下课,她就迫不及待地偷偷跑来,口齿不清却一本正经地指着自己的耳朵告诉我:“老师,真的有圣诞老人。”
3.“圣诞老人效应”
也许教育就是这么的奇妙,只要让孩子看到希望,感觉到前进的动力,品学兼优便再也不是遥远的梦。从这件事情以后小雨一直相信有圣诞老人的存在,于是她的表现积极许多,学习成绩也提高许多。那一年的期末考试,她成为班级为数不多的考双百的人之一,她的进步让所有的同学和家长都很震惊。我很想让这种正能量传递下去,所以第二学期一开学,就想让小雨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同学们交流交流。而她却悄悄来到办公室跟我说:“老师,我没有经验,我只想好好学习、好好表现。因为这样才能成为好孩子,圣诞老人才会一直帮我实现愿望。”圣诞老人,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他确实打败了我,让这个孩子变得优秀又充满动力。不过我很高兴自己让小雨遇见了“圣诞老人”。
案例反思
有人说,童真是人性中最闪亮的珍珠。尽管他们会错误不断,但是每当我们回忆自己的工作时,甜蜜总是多过痛苦,因为孩子就是孩子,是天真浪漫没有杂质的宝石。如果我们能让他们一直保持赤子之心,该是多么美好啊!顿时我对自己的工作又多了几分敬意与责任感。
这件案例让我陷入沉思,人在生气的时候总是不能理智地做出判断,由于新老师教学经验不多,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这群“熊孩子”惹得火冒三丈,生气也似乎成了家常便饭。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因为犯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犯错,就是上帝也会原谅”,更何况我们是孩子眼中神圣的老师?我无法想象如果我因为生气“堵住”了小雨的嘴,那她该多无助,多伤心。我也无法想象如果因为我心浮气躁没认真倾听小雨的话,自己事后会多么的后悔。我很庆幸,我压制了自己的情绪,读懂了她的渴望,给她带来了一点快乐与希望。
著名教育家周一贯先生说过:“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维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的引导。”为什么我们新老师在工作之初常常力不从心而老教师却游刃有余,因为他们善于发现孩子背后的语言。正如陶行知先生的蹲下来看学生一样。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只有用心聆听孩子的内心,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变得亲近,才能让让他们聆听我们的教导。因为教育也是心灵的一种融合。
论文作者:潘海红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自己的论文; 圣诞老人论文; 孩子论文; 小雨论文; 老师论文; 在我论文; 助听器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