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渊2015冤03-006-0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之一,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将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突出出来。教学中应从开发软环境入手,将着力点放在一个“导”字上,即创设情境,为学生导知、导行、导意、导趣,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有一种“非学不可”的心理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有投入学习语文的激情。这就要求老师不要把课堂看作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不再把教师看作是权力的代表,不再认为学生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迫你学习”的对象。而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就要让“注意听讲,不许插嘴!”“发言必须先举手!”这样一些话语从语文课堂销声匿迹,换之以“想说可以大声说!”“等不及举手可以马上起来说!”“老师最喜欢大胆发言的人!“看谁的见解与众不同!”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发出疑问的声音,发出讨论的声音,发出研究的声音,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声音,真真切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转变上,我认为教师要注意“三多、三少”,(即: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课堂退至幕后,给学生留下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过程内在的幸福感,产生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的课堂不但精彩有效,而且还能营造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氛围。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认为“三多、三少”是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教学手段,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多读少讲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讲求两个字:有效。而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必定是在“精读感悟”这一教学环节中,“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因此,应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正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通过读书,能产生向往美好的情境,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通过感悟语言的优美,能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品读第四自然段感悟霍金的“非凡”时,即采用了多读少讲的策略,以读促悟,把教学推向了高潮。
师: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生:(读)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师: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到了———生:(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师: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向了———生:(读)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
师:是啊,就是这样的霍金,他的身体一点儿也不能动,但是他发现了———生:黑洞的蒸发性。
师:推论出———生:黑洞的大爆炸……
……
这里没有烦琐的分析,没有俗套的问答,老师以读激情,以读促悟,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上“文路”,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反复地、潜心地读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而让霍金的“非凡才干”,早已在这不厌地百读中扎根心底,同时让情满课堂,让读与悟,情与智和谐共生,让课堂闪耀出动人的灵性。
2多情趣少刻板就是一堂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做到“三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就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如,学生总是把“武”字多写一撇,订正多次,仍旧错。我结合《景阳冈》一课,点拨学生,“你们很聪明呀,认为武松是英雄,想在他腰间挂一把刀,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挂的这一把刀把武松的腿给砍断了,他还怎么上景阳冈打老虎呢?”学生听后大笑,有的学生竟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们再怎么聪明也不能凭想象给武松挂大刀呀!”这样的教学不是就情趣盎然了吗?对于那一篇篇包含着作者激情的语文教材“例子”,教师就更应该引导学生去悟之中的“情”,寻之中的“趣”了。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3多民主少特权也就是说,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可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课,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得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老师不是表扬他勇于说不,敢于否定的勇气,而是强忍着自己内心的不快,马上补充一个自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请问这种伪民主的课堂怎么会自由宽松,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呢?要知道民主、宽松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一锤定音的绝对权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中出现的某种情况,给予示范,或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辩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如我在教《穷人》一课,这样引导:我们知道桑娜一家生活穷困,但她心地善良,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列夫·托尔斯泰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认真体会课文哪些词句表现桑娜的善良,读完之后组内交流。(学生或默读或朗读或勾画)当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我认为这一句最能表现桑娜的善良,我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学生动情地朗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学生各抒已见,把体会到的,找到的句子拿出来共同体会、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逐步转变。
总之,高效课堂是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已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当然,要达成这一目标,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还有更远的路要走,这也是我们永远也无法走到尽头的漫漫长路,因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论文作者:陈燕娥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6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霍金论文; 飞出论文; 方式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