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浙江杭州 310003)
【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胸腔镜术的90例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采用的是罗哌卡因,观察组患者行肋间神经阻滞采用的是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观察其术后的镇痛情况。结果:术后4h、8h、12h观察组患者的镇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24h两组患者的镇痛评分没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腔镜术中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镇痛良好。
【关键词】 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肋间神经阻滞;胸腔镜;镇痛
【中图分类号】R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065-02
肋间神经阻滞是常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一种方式,以往临床中对于其采用的是单一麻醉,镇痛时间有限,在临床上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肋间神经阻滞中的使用可以降低局部麻醉风险系数、药物起效较快、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本文中对行胸腔镜术的90例患者的肋间神经阻滞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镇痛效果显著,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行胸腔镜术的90例在肋间神经阻滞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有51例,女性有39例,患者有29例行胸腔镜肺叶楔形切除术,有36例行胸腔镜肺大泡、纵膈占位切除术,有25例行胸腔镜胸膜活检术,对照组患者男、女各为24例、21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2.6±5.3)岁,观察组患者男、女各为27例、18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为(43.2±5.1)岁,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本文中使用的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意识障碍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疼痛病史等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术后对患者的身体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在关闭胸腔之前,在胸腔镜的直视下给患者进行胸外科肋间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是30ml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观察组使用的是总量为30ml的浓度为0.375%罗哌卡因和浓度为1μg/kg右美托咪定,主要在胸腔镜的3个切口部位,腋前线第4肋间、腋中线第7肋间以及腋后线第6肋间,还包括相邻的上下2根肋间神经,在每个肋间的肋骨下缘交叉于脊柱的位置注入药物5ml。
1.3 评价指标
镇痛效果的评定采用的是Ramsay镇静评分,设置分值为1~6分:1分(焦虑不安)、2分(定向良好、安静、配合度高)、3分(嗜睡、乏力、对指令有反应)、4分(睡眠程度较深、眉间刺激有反应)、5分(熟睡状态、眉间弹扣有反应)、6分(熟睡状态、眉间弹扣无反应),对患者术后4h、8h、12h、24h进行镇痛评分,分数越高表示镇痛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的是(x-±s),若P<0.05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4h、8h、12h观察组患者的镇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24h两组患者的镇痛评分没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胸腔镜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预后效果良好等优点。但是胸部手术的疼痛程度是临床上体表手术的4倍,患者术后常会因为疼痛而忍住呼吸和咳嗽,从而容易引发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以及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1],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镇痛在胸腔镜术后的使用的是非常必要的。胸外科常用的镇痛方式有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镇痛以及阿片类药物自控给药镇痛等,但是每种镇痛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在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式。胸腔镜术后主要对患者的肋间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罗哌卡因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降低神经动作电位的速度[2],延缓神经冲动的传递,有效降低神经细胞的传导性和兴奋性。研究发现,当罗哌卡因的浓度为0.375%时镇痛效果最佳,感觉神经的阻滞作用较为显著,但是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轻度的毒性反应,对运动神经阻滞的作用不明显。右美托咪定属于一种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可以降低应激反应,有显著的镇痛镇静效果。同时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以及交感神经的活性,进而使患者的血压降低、心率得到改善,最终达到缓解患者精神压力的效果。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行胸腔镜术的90例在肋间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的患者进行研究,术后4h、8h、12h观察组患者的镇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24h两组患者的镇痛评分没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肋间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的临床镇静镇痛效果较好,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对患者的生活状况有较大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腔镜术中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镇痛镇静良好,建议在临床治疗后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晓辉,廖燕凌,陈彦青等.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28(11):1064-1066.
[2]李日长,王远胜,刘湘杰等.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10(19):2290-2292.
论文作者:孙连娟,祝胜美(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神经论文; 的是论文; 卡因论文; 胸腔镜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