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 361000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备课。紧紧抓住备课这一中心环节,就是把握住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命脉之所在。因此,如何将备课和课堂教学有效衔接,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 备课 课堂教学\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英语教学也是如此。虽然近几年来,在一些较发达城市,从一年级实施英语教学的做法逐渐普及,但至今,在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还处于它的“婴幼儿期”,相关的教材、教参等教学资源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备课——极大地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能力。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从课标、教材、教参、教具和学生多个方面考虑,从初次备课到二次备课等多个角度思考,确实备好每一堂英语课,真正开展好课堂教学活动,使备课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以教参为辅,让备课为课堂教学打基础
课标是课程的主体,是教师备课的基本依据。而教材首先是课标的充实和展开,是课标要求的实体反映,因此,备课应以课标为指导,再进一步解读教材。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不忘教参的辅助作用。
1.整体把握,总体备课。英语课标中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做了全面的描述,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跨文化意识等。因此,备课时也要有总体意识。备课不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备,首先应该通读教材,对其有整体性的了解。如《新标准英语(三起)》第七册的内容有个统一的背景——Daming到America去了。本册教材围绕Daming与Grandma和Cousin Simon在America的生活体验而展开。如果把握住了这个大背景,那么备课就可以像是在编写一部“连续剧”,每一集都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
2.具体分析,灵活处理。在总体把握的情况下,针对英语学科的具体情况,应该再细化分析到每个module、每个unit、每个activity。众所周之,教材的编写、教参的撰写主要是面向全体的,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小学英语教材还同时处于不断修改中,教参也并不那么具有针对每一堂课的实用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调整某些activities、units甚至是modules的顺序。在《新标准英语(三起)》第六册中,Module 6 “Travel”围绕Lingling一家的旅行照片展开对话(Unit 1)和陈述(Unit 2)是以一般过去时为主要时态的,而它的前后分别两个模块的内容都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教学时,就可以把它提到前三个模块教学结束后进行,这样时态上有个连续性,也不会“孤零零”地插在教材中间部分,又“活生生”地把前后内容割裂开。
二、以学生为主体,使备课适用于课堂教学
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他们也必然是教师备课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常常是任教几个不同年段、不同班级,因此,课堂教学时都要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析同年段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考虑同一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
1.关注不同年级,分配合理比例。备课主体为低年级学生,课堂上要加大听说的比重;备课主体为高年级学生,课堂上就要加强读写的力度。同样是关于Food这一教学内容,在三年级时,学生只要能听、会说“Do you like fish? Yes, I do. /No, I don’t.”(Unit 1 Module 4,《新标准英语(三起)》第二册)就可以了。而到了五年级,除了听说的基本要求,学生还应该做到灵活运用“What did she have for dinner? She had fish and chips.”并背诵相关的食物单词、根据提供的信息仿写句型(Unit 1 Module 3,《新标准英语(三起)》第六册)。
2.分析不同班级,采用合适方法。同一个年级中往往有2至6个平行班不等。英语教师有别于语文老师的“单包”(只教一个班)或者数学老师的“双包”(教2个班),我们常常是“多包”甚至是“全包”。不同的班级差异肯定是有的,有的差别还不少呢,所以在教学时都要充分分析各班学生的总体情况。在我曾经任教过的某个三年级2个班中,A班学生积极主动、善于接受;B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备“It’s hot in summer.(2nd)”(Unit 1 Module 8,《新标准英语(三起)》第二册)时,根据这两班学生的不同特点,我分别设计Revision(复习环节)如下:
(A班)
T: Which season is it? (Show the picture: spring)
Ask the Ss to read two by two.
1) Spring (rising tone), spring (falling tone).
2) It’s spring.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how the picture: warm)
Ask the Ss to read one by one.
1) Warm (rising tone), warm (falling tone).
2) It’s warm in spring.
(B班)
T: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T: It’s a beautiful season. The trees turn yellow. And the leaves fall down.It’s not very cold.And it’s not so warm. We wear sweaters in this season. Which season is it?
(After answering, show the word card: autumn.)
T: Autumn (rising tone),autumn (falling tone).It’s autumn.
Ss:Repeat.
T: Who can talk about ‘autumn’?
(Ask one of the Ss to talk about autumn.)
S1: …
在A班,老师带领学生先对四个季节的单词和句型“It’s…”进行复习,然后复习四个表示天气的单词和句型“It’s …in…”在B班,老师则把四季及相关天气融合在一起,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分别谈论春夏秋冬。两种不同的复习方式由于是因生施教,分别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面向不同个体,安排真实内容。不仅是不同年级不一样,同级不同班的学生甚至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也是不一样的。考虑到目前学生的地域组合情况(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教学“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Module 7 Unit 2,《新标准英语(三起)》第四册)时,我会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籍贯进行模仿造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比如作为厦门人,学生能够自豪地说出:“Xiamen is a nice city.”“It’s in the south of Fujian.”“Fuzhou is the capital of Fujian.”而其它省、市甚至国外的学生,也为他们能够运用“… is a nice city.”这样的句型而骄傲。这种面向学生的备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以教具为媒介,促备课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如今的课堂早已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能“驾驭”得了的。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课堂教学的实施更是离不开一些辅助工具。已有的工具就在你眼前,你只需看见或者是多一点发现;没有的工具,只要你能想得到,凭借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也没有做不到的。
1.善用已有教具,减轻备课负担。学校在为我们提供教材、教参的同时,也准备了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挂图、单词卡片等,电教设备配套完整的,课文光盘也会配套,这些几乎涵盖了英语教学必备的教学用具。善于利用已有的这些教具,将大大减轻老师的备课负担,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拿教学磁带来说,纯正的英语语音的模仿难道不是保证学生英语发音正确性的最简便的途径?
2.挖掘有用资源,增添课堂色彩。“拿来”的固然好,但很多时候,“挖掘”出来的就更有意义了。《新标准英语(三起)》第一册Module 7的主题是“Birthday”。备课时,我特地查看了学生的生日信息,将该课安排在某个学生(比如是Mandy)的生日那天教学。一进课堂,一句“Happy birthday to you, dear Mandy.”给了Mandy一个大惊喜,更使全班同学沉浸在举办“Birthday Party”的喜悦中。接着,同学们发自肺腑的“Happy birthday!”“Here’s your present.”把教学内容都掌握了。一堂充满情感色彩的英语课就这么在老师的用心下让学生回味无穷。
3.自制补充媒体,丰富课堂趣味。课标中“教学建议”一节里提到:“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我们达到“开发英语教学资源”的层次前,能实实在在做到的就是不断地学习推陈出新的多媒体教育技术,自制出可用于英语教学的辅助教具。如果我们在备“Shenzhou V flew into space.”(Unit 1 Module 7,《新标准英语(三起)》第一册)时,上网下载一段“神舟五号”发射过程的视频并附上杨利伟的事迹介绍,课堂上一播放、一展示,何愁学生对这篇课文没有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兴趣培养方法上已经“胜人一筹”了,知识技能等其它一切“指标”还有什么达不到的?
四、以反思为契机,用课堂教学实践指导二次备课
传统的备课是教学之前的潜心设计,将教案物化,然后反复使用。课改形势下,新的教学理念对备课也有了改进性的要求。特级教师赵景瑞有个“全程备课”理念:课前的预设备课——课中的现设备课——课后的反思备课。学生是动态的主体,在教学中,很多时候他们的反应是无法通过课前的备课备出来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有在用心观察、虚心接受、灵活调整预设内容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展开教学,真正实施有效的教学。因此课后的反思——其实也等于是二次备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显而易见,二次备课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来。在教学“The sun is shining.”(Unit 1 Module 3,《新标准英语(三起)》第八册)的课堂上,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当学到“In this photo, it is raining and we are under a tree.”时,有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话:“It’s wrong.”刚开始还以为是教材中印刷错误,让学生又仔细认读了一遍——没错啊!“Ms Lv,下雨天是不可以站在树下的。”这可是课前备课所没备到的,如何是好?于是,我让他来说说原因,顺势进行相关科学知识的渗透和安全教育。课后的反思里,把这个“插曲”详细记录。而从此之后,再教学到这一课时,无论是备课还是课堂上,这项内容都决不落下。二次备课,把每一堂课的精华不断叠加,发挥了“1+1>2”的效果。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而课堂教学,又反过来指导二次备课。如此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再从课堂教学到二次备课,正说明两者“不离不弃”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只有认真对待备课,用心实践课堂教学,反复实践“从课堂上来,到课堂中去”的过程,方能逐步达到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孙亚玲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2006。
[2]刘红敏 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
[3]谢晓兰 试论英语教师如何备课最有效[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10期。
[4]张福宾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备课的有效性[J].教育情报参考,2008,(5):40。
[5]张建中 吴雪平 曹卫新 沈银行 陆才华 《发挥备课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题报告[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8期。
论文作者:吕翠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课堂教学论文; 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教材论文; 新标准论文; 课堂论文; 有效性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