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院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各项急救工作以及急诊的基础。急诊科所占面积要符合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并设有抢救室、诊断室、治疗室、留观室、手术室、处置室以及一些辅助配置,配备一定数量的留观床和抢救床,以及一些仪器,比如监护仪、除颤仪、吸痰器、呼吸机、心电图机、洗胃机、气管切开设备以及输氧装置。同时也要备齐各项抢救药品和物品。
二、加强设备的管理和更新
设备管理方面,实施“四固定”管理急救设备、急救器材以及药品。即固定位置摆放、固定数量、固定人员管理、固定时间维修、检修、更换。并做好相应的交接班工作,确保各项仪器能正常使用且质量可靠、性能良好。能随时取出相应急救设备,以保证急诊抢救工作的顺利。
三、合理安排医务人员
为了保证急诊抢救的质量还应配备足够 ,急诊室内由副主任医师、主管护师、护士长、护师、护士等人员组成。并组建急诊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领导担任,组员由门诊部、内科、院办公室、急诊室、外科等科室内的骨干人员组成,负责研究急诊抢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此组人员负责处理各种疑难危重病人以及重大抢救工作。内科和外科中各有一名科主任负责急诊工作,急诊室内的护士长和护士要长期固定,以便进行专业化护理,进而有效提升急诊抢救的质量。
四、提升急诊人员的业务能力
要想提升急诊护理质量,就要对急诊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临床素质,还要具备过强的急救技术和心理素质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
(1)急诊室内的工作变幻莫测且纷繁复杂,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比较危急且来势突然凶猛。为此,需要急诊人员具备极高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防线要稳固,能得心应手的进行各项抢救工作,以便正常发挥专业技能。抢救的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特点评估其心理情绪变化,及时向患者讲解情绪对病情的影响,营造舒适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消除患者紧张的心情,让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2)急诊科内的各项工作都没有规律可言,同时还会面临各种突发事件,作为急诊抢救人员应做到随机应变、忙而不乱,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的处理。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则制度,在操作之前,要向家属和患者做出相应的解释,告知操作的危险性和必要性,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抢救中的各项操作都要求急诊人员要有非常强的技术能力,为此,需要加强急诊抢救人员的能力培训,以提升其专业素质,让其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动作敏捷,以提升抢救的质量。护理人员也要在医生到达之前做好吸氧、止血、吸痰以及建立静脉通道等操作,给医生留出充足的抢救时间,同时做好相应的查对工作和抢救记录。
(4)加强反应能力训练,这项能力非常重要,如果遇到事情时不能做出快速反应,就无法在急诊科内工作,也无法满足急诊急救患者的需要。快速反应包括操作准确、反应快、行动迅速以及抢救成功率高等四要素。
(5)加强快速出诊抢救能力,一有呼叫就能立刻出诊,并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对患者展开相应抢救工作。同时能正确使用和维护相应抢救设备,根据监护仪上的各项数据能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
五、加强保障措施
对于病情比较危急的患者给其开通绿色通道,让患者能够尽快得到救治。急诊候诊区域设置服务告知、路标、镜画以及壁画等,能够指引患者到达想要去的地方,以方便患者就诊。并制定宣传手册,手册内容包括急诊科简介、抢救指引、院前急救知识以及输液安全知识等,并发放到每位患者手中。急诊科内也要设置相应便民设施,比如开水、手纸、拐杖、轮椅、茶杯以及便器等,给无陪同病人提供全程的指导服务,危重患者检查中要全程陪护,并提前备好相应的急救物品和药物,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出现异常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对于病因不明或者暂时脱离危险的患者要在留观室进行严密监护,并给予患者细致的基础护理,例如,瘫痪昏迷病人要做好预防褥疮的护理干预,进而降低病人出现其他合并症的风险。
六、加强检查工作
(1)检查内容:①执行各项急诊抢救常规的状况;②落实各项职责和规章制度的情况;③危重病人治疗、抢救、护理状况;④各种抢救仪器、设备、药品、物品的使用状况。
(2)检查方式:①由护士长和主任等管理人员时常了解急诊科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②每月检查落实各项制度和工作计划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修改相应工作计划,并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③对危重病人护理、准备器材情况、消毒隔离、抢救药品等重要环节实施专项检查;④对急诊抢救人员进行技术和理论考核,对薄弱环节给予培训,以提升业务能力。
论文作者:陈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急诊论文; 患者论文; 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工作论文; 能力论文; 病情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