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校本素质教育:天津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_素质教育论文

走向校本素质教育:天津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_素质教育论文

走向校本的素质教育——天津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津市论文,校本论文,中小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277(2006)04-0030-05

一、走向校本——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必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不同层面出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而且涌现了一批成功的素质教育模式,如“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愉快教育”等,并且在不同层面进行了宣传和推介。从1996年起,原国家教委还从区域性层面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推广,比如1996年2月,国家教委在湖南汨罗召开了全国素质教育现场会,介绍、总结并推广地方进行素质教育的经验。全国还建立了首批10个素质教育实验区,各省市也随之建立了大量的地方试验区。[1]

随着素质教育作为政策的推行,大批学校进行了实质性探索,突出表现就是大量的中小学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希冀通过专门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来带动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少学校或者积极与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合作,或者在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或者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这种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和政策推动下,一些学校的研究和探索意识越来越明确,而且逐渐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主导性研究课题。2001年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各地要建立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探索、实验并推广新课程教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广大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成为了课程改革推进的必要工具和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校本素质教育呼之欲出。

在我们看来,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走向“校本”具有必然性。首先,是从理念到实践的必然。作为理念或者思想,往往是普遍性的,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学校的教育教学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活动,理念或思想的应用必须结合具体的实践。理念只有直面具体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生动的学校行为。每一个学校都是复杂而多样化的,在学习新的理念进而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时,如果不进行校本化的改造和适应性调整,理论的实践效应就会变为空中楼阁。其次,是从政策到具体实施的必然。素质教育在我国从政策到具体实施,已大体经历了20余年的时间。教育方针的贯彻,教育法令的颁定,教育政策的实施等,若忽视学校的具体特点,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另一方面,政策只有经由学校这一环节才能变为现实。素质教育由政策经学校实施,从而实现政策的校本化落实。第三,是由学校的具体特点决定的。每一所学校都是千差万别的,都有自己的丰富个性,也都有自身的历史和人文背景,同样也都面临着自己的实际问题,每一所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着力的落脚点也各有不同。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本校的实际需要,只是照抄照搬或者机械地执行,是不可能给学校带来益处的。第四,是每一所学校充分发挥创造性、体现个性的必然。不能否认,每一个人都有创造性,每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特点发挥出创造性。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做的学校和教师,校本化的特征就会明显和突出,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就会鲜明。

总之,素质教育走向校本,既是素质教育在我国从宏观教育政策到微观教育教学实施的逻辑发展的必然,也是素质教育从理念到学校实践的必然。

二、天津市中小学实施校本素质教育的几个层面

多年来,天津市委和市政府认真学习和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重视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为天津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创设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可以说,正是在教育政策、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天津市素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成为了现实。天津市中小学校本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主要体现在学校整体特色发展、教学模式和策略、德育模式和策略、教师成长、校本课程开发等几个方面。

(一)学校整体特色发展

学校整体特色发展就是在全校开展一盘棋的素质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德育、体育、课程开发、教育科研等各个方面活动的开展都紧密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突出主题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从而形成具有学校整体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

1.南开中学的“整体高素养的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1]

这里的整体包括三层涵义:一是强调教育目标与过程应兼顾身体、心理、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不可偏废或忽视任何一方;二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强调正视学生间的差异,让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三是强调教育目标与教育结果应该是培养多样的人才。一个人的素养是多种因素相互联系、影响下的统一整体,因而教育必须具有整体性,只有整体和谐才有教育力。在设计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形成自学、自治、自律的能力。同时,配合体验社会、体验管理构建德育实施网络,树立了学生主动发展观。

2.天津实验中学的“高质量、有特色、开放型、现代化、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办学特色[2]

实验中学校长张红认为,今天的实验中学,应该更加致力于对教育本质和学校内涵的挖掘与打造。理想的学校,是融中外于一体、承前启后为一脉、独具立校之本、独创建校之新,有着集80余年历史文化积淀之精华所铸就出的一种大气却不张扬、厚重却不逼人、谦和却不乏创新的办学风格,以及那种不奢华而求本色、不浮躁而讲稳重、不虚妄而重学养的学府风范。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几个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3.一○九中学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素质教育模式

一○九中学,是由一个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落后的学校成为素质教育示范校的。早在90年代初他们就制定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实施方案——“五个一工程”。即坚持一个信念,坚持一种精神,遵循一个规律,带好一支队伍,营造一种氛围。坚定一个信念就是坚定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发扬一种精神就是发扬艰苦奋斗、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遵循一个规律就是遵循教育和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带好一支队伍就是以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同志间的深深理解为凝聚力,形成一支团结有力的队伍。营造一种氛围就是营造一种培养人、感染人、促人向上的学校环境氛围。就是靠着这种从学校实际出发,长期秉持“低起步、高标准,艰苦奋斗创一流”的办学思路,形成了他们的“挖掘学生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特色。

4.八十中学的“扬长教育”素质教育模式

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为之提供充分的选择、参与的空间,发展每个学生的各自优势或长项,使之扬长补短,从而开启高效学习之门,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扬长教育”的实施,使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的德、智、体、美等各项工作得以整体提高。学校于2001年被评为天津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三A”学校。

具有整体特色发展的素质教育学校在天津还有很多,比如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小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特色,河西区上海道小学以课程改革为特色,红桥实验小学以主动教育为特色,等等。总之,天津市的中小学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校本素质教育特色。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中介,它是广大教师把素质教育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桥梁。天津市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素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创造性探索活动,结合本校的实际研究出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我们也列举几个典型。

1.学科创造性教学模式

河东区靶鞘村小学以学科教学改革为着力点,开展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品质的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形成了他们学校的创造性教育特色。通过多年的研究,他们探索出了6个类型20余种学科教学模式。这6个类型分别是:“情知结合”型教学模式、“探索”型教学模式、“学导”型教学模式、“社会互动”型教学模式、“结构—训练”型教学模式、“开发”型教学模式。

2.大课程的教学模式

河西区上海道小学在以大课程改革为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课程类型探索出了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策略。(1)学科课程。首先是整体优化教学体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其次是构建自主、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第三,是实现学科教学的活动化。采用讨论、争辩、练习、实验、设计、表演、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在活动中体现师生民主合作,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体验。(2)活动课程。形成了“自主、尝试、合作、创造”的活动课程模式。自主就是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独立组织、计划、检测自己的学习活动,独立完成活动任务。尝试就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试探性的操作中获得知识,取得某种体验,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改一改、创一创。合作就是学生真诚地交往与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创造就是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和实践[3](155~224)

新华中学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更新和改造,构建了“自学、质疑、指导、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自学—指导”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的本质含义是通过教师有效启发、指导,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目的。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努力,获取一定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质疑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提出自己自学中遇到的难题。指导是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释疑、精讲、点拨的活动。训练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练习、总结,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年级和教学内容多少、难易情况,老师们总结出了几种“自学—指导”模式的变式,如“自学—质疑—指导—训练—自学—质疑—指导—训练”反复式;“自学—讨论—指导—训练”式;“自学—训练—质疑—指导”式;“自学—探究—指导”式等若干种,不拘泥于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

4.生活教育的教学策略

天津师范大学二附小在“生活教育与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中主要探索了活动、体验、理解、表达等几个教学策略。(1)活动策略强调通过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手、动眼,让学生在大脑内部进行主动地思维。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及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2)体验策略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对自己所经历过事情的认识与思考,让学生体会知识产生、知识获得和知识运用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道德认识、道德信念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成为学生自身内部真正的东西。(3)理解策略强调要给予学生个性理解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氛围。理解策略的实施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学生的理解不够全面,甚至出现偏颇时,教师不是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与学生共同研讨,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文本、查找资料,最终达到学生自我的正确认识和理解。(4)表达策略就是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表述,是学生情感的表露,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生活体验等的价值认同的外在呈现。在学科教学中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出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表达的到达度或者说是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体态表达的培养,并关注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及个性化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德育模式和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天津市广大中小学紧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德育方面也迈出了探索的坚实脚步,在充分考虑德育策略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多样又独具特色的德育策略,包括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策略、德育的活动策略、德育课程的开发策略等。

1.学科德育

在这一方面,天津市的中小学有许多生动的教学案例。例如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小探索了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科“欣赏型德育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旨在追求小学语文教学内在的逻辑美和外在的形式美的高度和谐统一。通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科欣赏型德育教学的呈现形式、呈现角度、操作策略等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实现对教材的审美化改造。其流程为:创设情境—体验探究—欣赏认同—自主提升,实际操作更关注形象、生动、审美化的呈现形式,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由地“欣赏”,在“欣赏”中自由地接纳,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2.活动策略

德育的活动策略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系列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寓德育于活动之中的一种德育策略。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情境中,在活动中,在实践中,通过亲身经历或亲为,从中获得对客体的感受和感悟。天津市中小学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主要有:(1)感受体验活动。(2)游戏娱乐活动。(3)制作活动。(4)表演欣赏活动。(5)竞赛争先活动。(6)自我展示活动。(7)观看影视录像活动。(8)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由课内延伸到校内的实践活动。第二,由校内延伸到家庭的实践活动。第三,由校内延伸到社区的实践活动。

3.德育课程开发策略

在综合考虑课程的内涵和学生道德形成的机制的基础上,天津市中小学建构了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整体性的德育课程体系。(1)认知性德育课程。认知性德育课程是指以专门介绍道德价值、规则的原理与知识体系,提高学生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等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2)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和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对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他学科相比,活动课程实际上是道德教育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形式。德育活动必须与认知性、情感性的培养结合起来。(3)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它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品德及行为方式。对显性课程以外的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教育因素加以整合、设计,便形成隐性课程。天津市的中小学在进行整体性德育课程的开发中将隐性课程纳入了德育课程,进行系统开发,使存在于课堂、教材、学生活动、整个校园“共同体”中潜在的教育性因素,转变为具有教育性的课程因素。

(四)校本课程开发

多年来,天津市中小学在不同层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上海道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4]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上海道小学的几位青年教师研究了笔算与珠算的交汇点,创编了一套笔珠结合的数学教材教法,曾在天津市大面积推广,成为全国三算结合教改典型之一。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进行单班综合改革实验,用5年时间完成6年的教学任务。他们增开了低年级自然课、英语口语课和五门兴趣选学课,并挤出相当多的课内外学习时间开展活动。除建立兴趣活动小组外,还开展了阅读、说话、信息、观察社会等集体活动,冲破了单一学科课程的束缚。1989年,他们又确定了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三个要素入手的课程结构改革研究方向,明确提出了大课程思想。之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有关政策的变革,他们又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如1996年开设了主题综合活动,2000年将小学低年级的音乐、美术、体育整合为一门艺体学科综合课。由上述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上海道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经历了单科教材教法改革,到多科改革,再到整个学校课程结构的变革,再到各类课程内部的整合这样一个发展历程,从部分的校本课程开发开始,逐步扩大范围,进而到整体的开发,再到多类内部的优化。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现实的校本课程开发到理想的校本课程开发不断演进的过程。

2.红桥实验小学的“主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5]

“主动教育”是红桥实验小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探索中逐渐明确起来的一种教育思想或办学思想和模式,它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本校的实际而产生的。随着主动教育的日益深入,红桥实验小学深感课程在学生主动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课程对学生主动发展的制约的认识基础上,他们对现行国家课程体系做了一些变通,力求与主动教育的研究主题相配合,从而开发出了具有“主动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他们的具体措施有:(1)课程目标突出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创新素质。(2)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3)强化隐性课程建设。(4)变革和创新课程评价方式。(5)发挥师生在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主动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主动发展为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主体、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色。

3.新华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3](106~154)

新华中学认为,学校课程的设置就要在贯彻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传统和实际条件,对学校课程进行统筹,整体规划,为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最优发展创设条件。具体来说就是一要优化课程结构,二要开发校本课程,三要强化实践活动。(1)优化课程结构。形成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整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程的整合、基础课与拓展课、研究课的整合的新课程结构体系。(2)开发特色课程。根据国家课程和天津市地方课程安排,在初中各年级开设语文实践、数学创造等活动类课程,在高中一年级、二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和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集中使用,选修课主要分为文科选修和理科选修两大类。如学习方法指导课、健康教育课、现代人才观教育课、爱国主义教育课等。(3)强化综合实践活动。新华中学十分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从1992年就开展了全国性的活动课,列入课表,把全校活动课分为了文化、科技、艺术三大类,十几个活动领域三十多个小组,按照各年级具体情况,每周安排一次活动,活动时间安排在下午的第八、第九节课,做到教师、教室、时间、学生四固定,切实保障活动课的真正落实。全校有80余个大小不同的社区服务基地。

(五)教师成长策略

实施校本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角色、理念和行为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可能实现。天津中小学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从天津中小学的具体实践来看,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两种基本途径:一种是教学实践反思和教师的行动研究,另一种是校本师资培训。

1.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针对教育情境中的日常工作,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比如,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张月英老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课堂很少质疑,也不会质疑,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课堂充满问题,正是新课程倡导的现代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经过思考和查阅资料,她给自己提出了“低年级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这样一个研究课题,敦促自己以研究者的姿态开始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再如天津市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指导教师行动研究操作的主要策略是指导教师以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研究的选项、对自己研究的决策、教育教学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这种反思有回顾性的“实践后反思”,有过程性的“实践中的反思”,以及具有前瞻性特征的“实践前的反思”。这种多元性的反思均属于研究性的反思,也正是在这种反思中才得以促进教师的成长。

2.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教师所在学校,立足于教师本人,立足于本学科建设的教师培训方式。从天津市的探索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名师工程。这种模式是让有接受某方面培训需求的教师跟随名师学习或直接担任其助手,通过名师与被培训者的直接对话,在学习和协作中丰富教师知识和提高能力。

(2)互评自省。比如天津市河东区缘诚小学在“创优课”活动中,要求每个年级的教师都做同一节课,相同学科的教师都做同一节课,虽然教材相同,但教师们的授课思路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师们在相互听课的基础上自评、互评,取长补短,开阔了思路,锻炼了能力。同时重点对一些优秀课进行录像,然后在全校教研会上进行播放,由主讲教师进行说课和自评,其他教师加以点评。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发现了自己在讲课中察觉不到的问题,在交流中教育思想得到了升华,在反思中得到了成长。

(3)研训一体。即将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融为一体。边实践,边研究,边培训,及时把理论学习、教改实验和教学研究相结合,并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内容。这样一来,既促进了学校变革,还能培养出一批“研究型教师”。

(4)网络教学。比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将校园网与因特网联接,尝试着建立了“课改”信息库,信息库中的内容大致有专家论课改、各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内容、课例、课件素材库、教学实践体会等,教师们充分利用信息库获得更多的课改信息,并从经验教训中得到更多的体会。利用上网还及时了解到当前课程改革的动态。

三、天津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经验

天津市中小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不断探索,推出和总结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经验,如主动教育、创造教育、主体教育、金色童年教育、和谐教育、主动发展教育、激励教育、大课程改革、觅食教育、生动教育、“三结合教育”、生活教育、整体素养教育、体验教育,等等。

各种典型和经验的探索不是机械地执行教育政策和照抄照搬他人的经验和做法,而是紧密结合各自学校的具体发展背景和实际进行的。

广大中小学在素质教育政策的引导下,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经验,与本校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

天津市中小学校本素质教育的探索主要体现在学校整体特色发展、教学模式和策略、德育模式和策略、教师成长、校本课程开发等几个方面。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和创造性品质的培养是天津市中小学校本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天津市中小学的校本素质教育是在教育科研的带领和指导下取得的。总体而言,各个学校面对的背景和内容是共同的,都是为了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各个学校历史的、文化的、传统的以及校长、教师尤其是学生来源的差异和所处社区的不同,以及办学自主性的不同等,导致了各个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方式和开展的具体方式、方法不可能相同。但总体来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把涉及学校各方面工作或学校主要工作且有一定主题的研究课题称为学校的主导性课题,这在天津市中小学有很多。比如上海道小学的大课程实验研究、创造教育研究、天津师大二附小的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河西区卫东路小学的小班化觅食教育研究、河西区同望小学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红桥实验小学的主动教育研究、和平区岳阳道小学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研究、大港油田中心区二小的双成教育研究、河东一中心小学的主动发展教育研究、河北区昆纬路一小的创造教育研究、塘沽实验学校的完整性教育研究、南开中学的整体素质教育、新华中学的创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实验中学的学科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红桥80中学的扬长教育研究、109中学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研究,等等。正是在主导性课题的引领下,经过多年的长期坚持和不断创新,才形成了学校的校本特色。

标签:;  ;  ;  ;  ;  

走向校本素质教育:天津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