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论文_段梦云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期护理中的价值。方法:2014年2月~2016年10月,筛选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2例。分别安排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出院时SDS、SAS评分与失眠、消化道症状与少食、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护理质量,获得患者好评。

【关键词】急性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护理

手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方法,但疗效影响因素较多,患者的视力恢复效果往往不理想,与此同时患者还受手术并发症影响,术后复发风险较高,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1]。为进一步加强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护理水平,医院以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2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处于急性发作期;②认知精神正常;③可配合调查研究;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研究;②参与其他科学研究。入选对象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2例。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12例,左眼20例、右眼22例。年龄18~78岁,平均(47.3±5.2)岁。手术类型:小梁切除术10例,EX-PRESS术20例,光凝术5例,睫状体破坏3例,房水分离术治疗4例。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14例,左眼19例、右眼23例。年龄18~75岁,平均(47.1±6.7)岁。手术类型:小梁切除术9例,EX-PRESS 术19例,光凝术6例,睫状体破坏4例,房水分离术治疗4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患病眼部位、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检查护理、对症治疗护理、健康教育、术后遮眼护理、检查护理、换药护理等,医嘱定期复查。

1.2.2 观察组

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①入院时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的“致盲”顾虑,采用详实的资料、成功患者现身说法方法,告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②指导家属做好安抚,不要采用过于苍白的语言安抚,需要充分认识到患者的顾虑,传递感同身受情绪,多用“我知道”;③重视解决焦点问题,进行日常护理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担心的问题,包括担心失明,担心影响视力,担心治疗、手术安全,担心睡眠不好等,制定落实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耐心解释;④情绪控制方法,主要为情绪转移法、正念治疗等,让患者感受到自身情绪产生、变化、消失的过程,正确的认识情绪改变。(2)健康教育:①认知-行为干预,强调患者自我管理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包括生活管理、情绪控制等,眼内压与心理、不当行为之间的关系;②对于家属需加强宣教,强调家属在护理中发挥的作用,包括护理安全管理、饮食管理、生活照料、情绪调节等。(3)强化基础护理:①针对患者睡眠质量不佳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原因,主要与不良情绪、环境噪音、生活环境与方式改变有关,需要重视解决,如床不不舒服,可进行改进,必要时可睡前热水泡脚、安排音乐疗法,以利于睡眠;②针对饮食问题,胃口不佳主要与不合口味、心理问题有关,需强调进食与康复之间的关系,在保障饮食的安全上,调整食谱。(4)做好出院前的管理:①成立青光眼俱乐部,采用微信群方式建立病友群,尽量每月1次活动,鼓励病友间相互之间交流疾病管理的经验;②定期电话通知,指导患者出院后学会正确用眼,学会眼部按摩方法,控制生活中不利于疾病管理的危险因素。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SDS、SAS水平,两组患者住院、随访3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SDS、SAS评分采用(Mena±SD)符号( ±s)表示,采用Kolmogorov-Sminmov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良事件发生、护理满意例或率采用符号n、%表示,采用 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前、出院时SDS评分分别为(56.3±11.3)、(50.3±8.4)分,术前、出院时SAS评分(59.4±6.3)、(47.3±8.4)分,低于对照组(61.3±6.3)、(55.3±7.4)、(63.4±8.1)、(52.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5.31、4.40、3.92,P=0.000、0.000、0.000、0.008<0.05)。观察组失眠、消化道症状与少食、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技术基本成熟,但无论何种手术都能存在失败风险,同时还可能引起并发症,视力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极其显著,失明直接导致患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自理能力,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2]。综合护理干预围绕心理护理,通过健康教育、构建完整的家庭支持系统等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控制心理有关的消化道症状、失眠等症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DS、SAS水平显著下降,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获得患者好评。

【参考文献】

[1]华丽燕.青光眼患者用药依从性研究综述 [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2013,8(2): 112-116.

[2]杨红, 李平华.青光眼局部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眼科新进展,2013, 33(8): 797-800.

作者简介:

段梦云,女,1991年11月,26岁,本科,眼科护士。

论文作者:段梦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  ;  ;  ;  ;  ;  ;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论文_段梦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