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绿茵市政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码:330227197812045263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地位越发显得举足轻重。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体系。如茶文化、企业文化等等名词渐渐为人们所熟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关注文化,研究文化。文化也变得流行起来,并且渗透到了园林景观的领域。
植物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劣程度。在景观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植物的文化性”作为考察植物配置水平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景观工作者的重视。在不同的园林景观环境中,合理的利用植物文化性能够体现整体环境的文化氛围。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品味文化,达到提升审美情趣,感悟世界观、人生观和了解人文历史的目的。目前,对于“植物文化性”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篇论文目的在于对植物文化性的概念进行定义,并且在此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植物文化性的分类和评价依据。最后,引入在不同地域环境中,植物文化性的实例分析,对植物文化性展开讨论。旨在使读者系统的了解植物的文化性,弘扬民族文化,使园林工作者在植物配植造景中更好的运用植物的文化性。
关键词:植物文化性;园林景观;美学;人文;教育
1 前言
中华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也孕育出了钟灵毓秀的大地山川,千姿百态的红花绿树。这些无不显示出中华民族的“灵气”。也正因为很多植物都蕴涵了深厚、丰富的文化性,才使《诗经》中以大量的植物作为比兴的载体,赋予植物鲜明的感情色彩和审美倾向。
早在上古文化中,先人对“神木”的顶礼膜拜就赋予了植物本身具有承载文化的使命,尽管只是一种类似宗教的形式。但却为植物文化性的产生打开了一扇大门。在其后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植物与人类的文化更加密不可分。植物不仅影响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时还是文化的载体。植物在民俗、宗教、医药、文学、饮食、园艺等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功能。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植物的文化性也越来越成熟化和系统化。最终从庞大纷繁的人类文化体系中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分支——植物文化。研究植物文化性有助于人们了解和掌握植物元素在语言文化、信仰文化、景观文化、医药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和道德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2植物文化性的内涵和分类
2.1 植物文化性的内涵
植物文化性指的是植物本身具有的文化的属性。可以凭借植物的合理利用来体现文化,使人们提高审美情趣、了解历史人文和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植物这种生产资料在人类文明的长期进程中,与人类文化有机融合,从而向人们传达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如茶文化、竹文化、梅文化、菊文化等,都是植物文化性的典型体现。植物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园艺文化、医药文化和饮食文化等;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化、民俗文化、道德文化和宗教信仰文化等方面。本篇论文所指的植物文化性特指精神文化范畴。
2.1.1 植物文化性的体现
植物文化性在语言、民俗、宗教等领域都有着较为深入的体现。以语言文化为例,中国大量的诗词歌赋多以植物为命题,借植物抒发情感,借物咏志,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归时绿水人家绕”,“自从分下月中秋,果若飘来天际香”,“偷来梨蕊三分白,盗得梅花一缕魂”等,这些瑰丽妖娆的辞赋,体现了华夏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民俗文化方面,人们赋予了各种植物以形象的寓意,如牡丹寓意富贵,梅花寓意超凡出尘,竹寓意高雅、刚正,菊花寓意隐士等。正是这些寓意,使得植物文化性得以特立独行,成为了独特的文化现象;植物文化性在宗教方面更是大放异彩,如释迦摩尼坐化于菩提树下,观世音足下的莲花,盛开于忘川彼岸的曼珠沙华等。在日常的宗教活动中,人们也常常以植物作为贡品,表达对宗教神灵的敬仰。植物成为沟通神灵世界的媒介。
2.1.2 中西方植物文化性差异
人们对于各种植物的看法、态度以及各种植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是植物文化性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民族文化中有关道德情操、生活态度、美学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民族文化由于背景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植物文化性。了解这些植物文化性的差异,有利于景观工作者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
2.2 植物文化性的分类及其评价依据
2.2.1 植物的美学文化性
“美是什么?”,这是来自柏拉图的发问。正是这一问,开启了美学的历史。美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使人超脱世俗的平庸和鄙陋,从而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同样,当美学被合理的利用在植物配置之中时,植物就会彰显其独特的美学文化性。植物的美学文化性主要体现在色彩美、形式美和意境美三个方面。牡丹的“艳丽”、竹子的“虚空”、梅花的“骨感”、兰花的“幽静”等,这些都成为构成植物美学文化性的重要元素。植物色彩的丰富是景观环境得以千变万化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白色系的花木给人以纯洁的感受,红色系的花木赋予人们热烈的情感,黄色系的花木让人们体验到尊贵、大方。在不同景观环境中,合情合理的利用相应色系的花木,是植物美学文化性的重要体现;植物的形式美亦是构成植物美学文化性的重要部分,如松柏的高大铅直,紫薇、金银木枝干的虬曲,竹类的“节节高升”等等。这些不同姿态形式的植物给人以不同的美学感受;还有植物的意境之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都是植物的意境之美在审美主体眼中所形成的独特美学感受。
在景观工作过程中,植物文化性应该成为考察植物配置水平的重要因素。而植物的美学文化性作为植物文化性的分类之一,不仅是构成植物文化性的组成部分,还是考察植物文化性水平的评价依据之一。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巧妙地运用植物的线条、色彩、姿态和独特的意境表达,从而创造出和谐统一的园林美景。
2.2.2 植物的教育文化性
“学校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和几个人讨论自己的见解看法”。想来这是植物和教育之间联系的最早渊源。植物不仅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现实意义,还可以具有独特的教育文化性。植物的教育文化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增长知识功能。如我们在园林景观中常常见到的一些绿色植物上悬挂的标识牌,牌面用中文、英文、拉丁文等文字标注植物名称、科、属等,使人们能经常认识植物,了解植物,在赏心悦目之间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文化。二、净化心灵功能。人们认识外界环境,首先通过感觉器官。当身边的一草一木对审美主体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人们必然感到心情开朗,疲劳顿消,既陶冶了情操,又焕发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三、道德观、人生观的教育。指人通过对于植物某些特性的观察所产生的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悟。如“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等,这就强调了植物对于人精神的陶冶。
植物的教育文化性是植物文化性的组成部分,也是园林工作者在植物配置时,考察植物文化性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景观工作者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意利用植物作为媒介,让人们在审美的同时,尽可能的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不仅可以了解植物本身,还可以增强意识,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人们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
2.2.3 植物的历史人文文化性
植物的历史人文文化性是由人类活动的历史性决定的,深远的历史和特殊的人文意义使植物具有超越其自身的价值。正是时间和文化共同赋予了植物以特殊的历史人文性。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是千百年后,逝者如斯夫,唯有上了年月的“孤藤老树”作为无数段历史人文时期的“见证者”,默默的伫立在原地,等待着后来者的评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修浚西湖,并在湖堤上种树,因而留下了“苏堤春晓”这一著名景点;柳宗元贬官柳州,但仍不忘种树,才有了“柳州刺史,种柳柳江边”和“手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的记载。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平叛,沿途大种柳树,被称作“左公柳”。在我国黄帝陵,传说是黄帝亲手栽种的柏树,称“黄帝手植柏”;古城曲阜有孔子的“先师手植柏”。泰山岱庙也有“汉武帝手植柏”。这些千年古树现如今都成了重点保护文物。“中庭树老阅人多”,炎黄子孙树下瞻仰时,自然会生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崇敬之情。植物的历史人文文化性是植物文化性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水平植物景观的体现。是考察植物文化性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植物的历史人文性需要一定的历史时期来积淀。所以,景观工作者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意对原有的历史悠久的植物进行调查和保护,不能随意的砍伐。同时要注意栽植一些寿命较长的花木植物,并且将一些人文活动与植物栽植相结合,利用植物来营造独特的“历史人文符号”。
3植物文化性在不同园林景观中的表达
3.1 植物文化性在寺庙园林中的表达
“菩提树下好参禅”,寺庙园林从其伊始就和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最著名的佛教文化植物有,菩提树、银杏、柳树、罗汉松、龙爪槐、丁香、莲花、曼陀罗、曼珠沙华、昙花等。各地的寺庙园林在本着以本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的原则之外,都会多考虑种植一些与佛教文化相关的植物。寺院绿化具有典型文化性的植物主要分为:成道植物、悟道植物、瑞祥植物、寺庙绿化植物、礼佛植物和花语植物等。这些植物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文化性在寺庙园林中的独特表达方式。
相传每一个佛陀都得道于一棵树下,这些树就被佛家称为成道植物。如释迦摩尼的菩提树;还有悟道植物,指佛家弟子效仿世尊在悟道植物之下,通过善用其心,获得一切圣妙功德。如莲花。莲花在佛教文化植物中的地位仅次于菩提树。佛教中有以莲花命名的《妙法莲花经》,教人学佛向善,“净莲花离污染故”。梅花也为佛家悟道之花木。佛学宣扬向大自然学习,随缘自在,所以才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之说。同时也体现了植物文化性对于佛学家们的教育作用;桃花属于瑞祥植物,由于其先花后叶,早春开放,自古都被佛道儒视为镇恶驱邪的吉祥之花;寺庙绿化植物主要有菩提树、榕树、金钱松、银杏等。此外,涉及佛教文化的植物还有很多。
4 结语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文化的元素也渗入了植物造景之中。作为一项优秀、成熟的景观作品,植物文化性的的彰显是不可或缺的。在富有文化意境的植物造景环境中欣赏植物文化性所带来的美,感受人文气息,提炼内在精神世界,对于欣赏者无疑是赏心悦目之事。因此,了解植物文化性的内涵,植物文化性的分类和评价依据对于景观工作者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景观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篇论文创新性的对植物文化性含义、分类和评价依据进行初探,并且通过实例来分析在不同场景中植物文化性的差异。希望能够对植物配置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论文作者:黄慧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植物论文; 文化论文; 美学论文; 景观论文; 人文论文; 独特论文; 历史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