崟鑫金矿区S7#、S9#脉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论文_祖宗虎

崟鑫金矿区S7#、S9#脉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论文_祖宗虎

灵宝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山金矿分公司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对于矿产资源需求度逐渐提升,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矿产开采成效,就需要加强矿脉的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在了解地质特征基础上,为后续的矿产资源开采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和保障,把握矿区矿脉走向。本文就崟鑫金矿区S7#、S9#脉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矿区区域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从地层、构造、岩脉和围岩蚀变几个角度进行阐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崟鑫金矿区;S7#、S9#脉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

小秦岭金矿田地处豫陕交界地带,从东至西全长大概40公里,南北宽度大概为10公里~15公里左右,区域构造位置为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北亚带东段与太行新华夏系隆起带连接部位。由于该区域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走向较为曲折,所以应该在充分了解矿脉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明确矿区的矿石类型和找矿方向。故此,探究崟鑫金矿区S7#、S9#脉矿床地质特征十分关键,有助于快速判断矿脉床具体位置和矿产资源储量,为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研究背景

地测技术经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在规范化运作以后,各项地测基础工作逐步走上正规,资料收集工作更加规范。为了能够有效控制石英脉型矿体边界,通过对上下围岩均布样化验,试验了解其中有极个别品位较高,所以希望能够探测到新的围岩蚀变型金矿体,以此来扩大矿石类型范围,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S7#脉是一条大型矿脉,同时也是含金石英脉型的典型矿脉,成矿类型简单。通过围岩进行取样化验,可以发现品位较高,分布有规律可循,矿体较连续。在此基础上,通过对S9#脉探矿工程中同样发现了相类似的矿体,经过取样化验后发现品位较高。故此,通过对两条脉对其围岩蚀变型矿体的成矿规律进行探究和分析,提升找矿工作成效。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的探矿工作提供参考,了解到具体的矿石类型,进一步增加后备资源,满足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需要,为区域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研究自2016年1月~2016年10月,项目周期为10个月;坑探工程总量为3313m,其中S7#脉为沿脉坑道,全长为2050m;S9#脉全长为1263m,其中沿脉643m,穿脉620m;化验取样的样品数量为820件。

S7#、S9#脉共探获围岩蚀变型金矿可采储量:矿石量79943吨,金属量870公斤,金品位10.88克/吨。其中S7#脉矿石51258吨,金属量606公斤,品位11.82克/吨;S9#脉矿石量28685万吨,金属量264公斤,品位9.21克/吨。

通过对本项目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含金石英脉型金矿的认知和了解,还可以通过对比围岩蚀变型金矿,了解到我矿区内是否存在蚀变型金矿,在实践中总结出矿脉的地质变化规律,了解矿石类型和成矿背景,有助于科学预测探矿靶区,节约探矿成本和工期,提升矿产资源开发效率,以矿找矿,获得更大效益。

二、矿区地质概况

小秦岭金矿田地处豫陕交界地带,从东至西全长大概40公里,南北宽度大概为10公里~15公里左右,区域构造位置为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北亚带东段与太行新华夏系隆起带连接部位。由于该区域地质结构较为复杂,矿产开采难度较大。该区域岩浆活动较为频繁,后续开采作业需要予以高度注意。区域内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受到近东西向及部分南北向的韧性剪切带影响其走向。

崟鑫金矿区地处小秦岭金矿田南麓,同陕西省陈耳金矿西向接壤,同枪马金矿东向连接,同文峪金矿北侧接壤、与老鸦岔金矿距离较近。

(一)地层

矿区内地层结构较为复杂,主要是以太古界太华群中组和上组为主。经过实践调查和探究,了解到地层走向为27°~300°,中部区域和南部区域朝着北侧倾斜,北部则是面向南侧发生倾斜,地层倾斜角度大概在50°~85°左右。就太华群中组来看,其中主要包括混合质斜长角闪岩、条纹状混合岩、混合片麻岩等,并且局部伴随着不同程度上的混合花岗伟晶岩。通过对地层分布规律的探究和分析,主要居中在该矿区中南部地区,出露地层厚度大概在920m~950m左右。就太华群上组内部组成来看,经过地质勘探发现该地层出露主要是在矿区的南部区域,出露厚度大概在400m左右。

(二)构造

就矿区构造来看,主要是受西峪脑-藏珠峪倒转向斜控制,区域结构复杂,主要是以断裂结构为主,活动较为频繁。矿区内经过探测发现成矿断裂主要有13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岩脉

该矿区内的岩脉中包含岩石种类较为多样,主要包括混合花岗伟晶岩、辉绿岩以及石英岩等。

(四)围岩蚀变

根据同金矿作用关系研究可以了解到,主要是将其划分为区域性围岩蚀变和成矿期围岩蚀变两种类型。

三、矿床地质特征

通过对S7#脉和S9#脉两条矿脉的探究分析可以了解到,结合当前对矿脉床的认知和了解,这两条矿脉主要是分布在矿脉的两侧和矿脉透镜体尖灭处,构造蚀变岩构造位置上应该含有大量的矿产资源。所以,在该区域内建设沿脉巷道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解是否存在矿产资源,经过实践证明,该区域有大量的矿产资源。纵观当前两条矿脉控制探矿标高来看,主要是在1801m~1230m范围内。

(一)S7#脉

在1450m~1330米标高范围内,主要是由四排坑道控制,即1450、1430、1380以及1330中段。通过探矿结果可以了解到S7#脉石英脉型矿体分布规律,主要是距离S3脉东西两侧100m左右的区域,东、西矿体长度分别为292m和203m。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是在两矿体之间或石英脉两侧,结合工程项目建设需要,主要有两个构造蚀变岩型矿体,其中均处于含矿石英脉两侧的构造蚀变岩中,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S7#脉通过探矿可以了解到,矿石总量主要为51258t,其中金属总量大概在606公斤左右,平均品位11.82克/吨。与此同时,这两个矿体在1430中段、1380中段均处于被控制状态,但Ⅱ号矿体在上采下采15m左右表现为垂高内尖灭,而Ⅰ号矿体的四个中段主要呈现为由低向高呈尖灭状态,在1450中段矿化段大概长度为9m左右,而1230中段的长度则为82m左右,并且发现中间两个中段表现为过渡状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预测,发现1330中段下部局限在蚀变矿体的中间部位。

(二)S9#脉

S9#脉的探矿工作开展,主要是在S7#脉探矿工作取得了可观成果后,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和实践工作经验,分别在S9脉布设三排坑道,即1801中段、1723中段以及1494中段。从探矿结果可以了解到,在903#脉东侧距离500m附近,1801中段和1723中段对应上下勘探,发现存在一个较大的矿体。故此,S9#脉探矿工作完成后,发现该区域内矿石总量为28685t,金属总量为264公斤,平均品位9.21克/吨。

从以上探矿结果可以知道,S7#脉与S9#脉均呈现出强烈的矿化现象,矿体平均品位分别在11.82克/吨和9.21克/吨,矿体中的矿石属于原生矿石范畴。S7#和S9#脉矿石类型除了最开始探明发现的石英脉型金矿之外,其它的都是多金属硫化物蚀变岩型金矿,矿石矿物是以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多金属为主。在了解到矿石类型和矿化特征基础上,根据赋存位置以及走向上的变化规律,可以科学预测矿体位置,提高找矿效率。

四、S7#、S9#脉蚀变岩型金矿成矿规律认识及找矿方向

通过探采资料的收集整理,对S7#、S9#脉脉的产出规模、形态,矿体特征,矿石矿化特征,石英脉与构造蚀变矿体产出关系的研究,及S9#、S7#脉与S3#脉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S9#脉、S7#脉的成矿规律如下:

1、S7#脉蚀变岩型矿体产出于石英脉透镜体边缘部位的构造蚀变岩中,范围一般在石英脉透镜体两侧8-85米之内,一般在石英脉顶底板围岩蚀变无矿,在以后探矿中应对石英脉两侧特别关注。

2、与南北向矿脉成矿关系密切。崟鑫金矿区S7#脉在南北向的S3#脉东侧构造蚀变带中成矿;S9#脉在S3#脉以东也成矿较好,说明东西向矿脉与南北向的S3#脉交汇点两侧一定范围内成矿条件较好,有矿体形成。S9#脉在1494中段的探矿成果就是应用该规律所取得的。

3、S9#脉一般在石英脉矿化较弱,而矿体的形成主要在构造蚀变带及构造带顶、底板的围岩蚀变中,蚀变厚度一般0.2-0.7米,矿化强烈,品位较高,最高品位108克/吨,一般3-15克/吨,平均品位9.21克/吨。

4、矿体以钾长石化、黄铁矿化为主要特征,是构造蚀变找矿的主要标志。

结论:综上所述,由于区域地质结构较为复杂,矿产开采难度较大,所以应该在充分了解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了解该区域的地质体征和矿脉走向,探明矿石类型,积累丰富的找矿经验,总结成矿规律,为后续探采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论文作者:祖宗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崟鑫金矿区S7#、S9#脉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论文_祖宗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