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标理念引领小学生提高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论文_高娥

用新课标理念引领小学生提高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论文_高娥

高娥(湖北省巴东县光明小学 湖北 巴东 444300)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068-0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比较分析

在关于应用题教学方面提到要注意几点: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在解题和计算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解法或算法,以利于培养思维和敏捷性和灵活性。新课标中对于解决问题的要求在总体目标的第二点中这样提到圆: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对总体目标做进一步的细化,分为四个方面的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其中对于解决问题目标的具体要求如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由以上对《大纲》和《标准》中关于“应用题”和“解决问题”内容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不同:

1.1 《标准》避免了传统的“应用题”的提法,这不仅仅是一种称呼的改变,而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应用题”向来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于是老师们想尽办法让学生会解“应用题”,以至于演变到最后形成一种“题海战术”,将“应用题”分门别类,分为“行程问题”、“植树问题”等等,归纳出每一类应用题的解法,再辅以同类型的大量习题帮助同学掌握这种解法,而当学生真正面对实际问题时,并不是这样如此单一的一种类型的问题,曾经的熟练掌握现如今依然是一筹莫展。《标准》不再说“应用题”,而是将“应用题”背后所隐藏的“解决问题”提到台面上。

1.2 《标准》中对“应用问题”做了更具体的要求,避免了单一化的模式。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1.3 《标准》中关于“解决问题”的内容更加详尽,将“解决问题”的位置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显示了当今社会对“解决问题”的重视程度,将数学的社会意义更加突出的展现出来。

2 基于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

课改之前的老教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比较强调解题策略,于是对应用题强调分类,一般将应用题分为两类: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简单应用题一般只用一步运算就能解决,复合应用题需要两步或两步以上的运算此案能解答的四则应用题,将一类用同样的解题策略去解决的应用题被归总在一起,这种方式呈现的应用题,确实让学生在面对具体的应用题这种类型的题目时便于选择解决策略,可是对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否有利还是一个未知数。

比较新老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与“应用题”之后,可以归纳出以下两点:

2.1 老教材注重对“应用题”的分类,新教材则注重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抛弃了传统分类的思想。将“应用题”分类的思想继承于中国的传统数学,从《九章算术》开始,历代的数学都对应用问题采用了分类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原本是很好的,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善于思考总结的优秀品质,然而到了近代,这种分类的思想反而成为一种枷锁,在传统的“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观念指引下,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应用题”的解法而对学生施以大量的习题,甚至出现先记忆后理解的方式来解答应用题的模式。现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的世界,现代人所面对的问题也不再仅仅是某个简单的问题,会解答简单的“行程问题”就能解决真实生活面对的问题么?还需要考虑汽油的燃烧速度,以及机器的磨损等一系列问题。破除传统的对“应用题”的分类模式,是现代教材一个大胆的尝试,只是老师们在应用教材的时候,有一个正确的数学观作为指导,数学是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2.2 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更接近现代生活。老教材中的“应用题”给出的条件往往是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有不少“应用题”具有明显的人为编制的痕迹,现实生活中几乎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训练的纯粹是学生的一种计算技能,而不是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考与建议

3.1 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

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及校本培训,要落到实处,着眼于老师感到困惑的地方,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老师们有些想法希望实施,可是困惑于时间的限制,对于这一点需给予解释,教学进度的要求是看一个阶段而不局限于具体一节课,如果老师们认清了这一点,对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的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教学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2 完善评价机制。

从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彻底走出来,让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最终目标,迫在眉睫的是要完善当前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不要只局限在书面上的一些文字题,将实际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与运用解决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将这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不仅用于平时的教学中,更用在考试中。

3.3 促进骨干教师的探讨与示范作用,促进所有教师的实践。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将别人的直接拿来往往是不合适的,因此需要每个学校组织自己的骨干教师多探讨,拿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要真正去实践,这样的过程需要学校领导与教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倡导。

3.4 促进教材的进一步完善。

为适应新课改的新理念而编制的当前使用的新教材基本上是适应的,作为老师教学的蓝本,学生学习的范本,教材的编写应秉持一个理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涉及的面更广,更接近生活,在促进学生各种能力方面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

论文作者:高娥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用新课标理念引领小学生提高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论文_高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