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米高论文,夏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品种选择
根据本区域的气候条件,选择通过审定的在该区域推广的综合抗性较好、中熟、矮秆、紧凑型玉米杂交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丰玉4号、蠡玉37等。
二、搞好种子处理
(1)晒种。一般晒种2~3天,对增加种皮透性和吸水力,提高酶的活性,促进呼吸作用和营养物质转化有一定作用。晒种后,出苗率提高13%~28%,早出苗1~2天,增产6.4%。
(2)药剂拌种。为保证一播全苗,要求所有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选用包衣种子,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具体方法: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兑水适量拌玉米种100公斤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包衣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用量的0.2%~0.3%拌种,用于防治苗期病害。拌种时,先拌杀虫剂,晾干后再拌杀菌剂。
三、科学配方施肥
夏玉米提倡“稳施氮肥,控磷增钾,合理补施微肥”。要施足种(底)肥,重追穗肥,补施花粒肥。一般按照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纯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2公斤的比例施肥。播种时施用全部磷钾肥和1/3氮肥做种(底)肥,肥料要与种子分层或分行施用,避免烧苗;大喇叭口期机械深施氮肥总量的2/3,在花粒期再补施适量氮肥。种肥使用氮磷钾复合缓释肥,追肥以速效氮肥尿素为主。
提高玉米播种质量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力争做到一播全苗,实现“苗齐、苗匀、苗壮”。
(1)局部整地。麦收后按玉米的计划行距用犁开沟,深耕10~12厘米,沟内撒施基肥,顺垄播种。
(2)麦收后不整地。顺麦垄带茬条播,种后浇蒙头水,节省农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为玉米早出苗争取时间。
(3)使用带有施肥功能的玉米单粒穴播机。播种前确定播种密度和留苗密度,播种密度要高于留苗密度10%以上,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均匀一致,覆土盖严,亩播量2~2.5公斤,使用氮磷钾复合肥做种肥,每亩30~35公斤,肥料要与种子分层或分行施用,避免烧苗。
五、抢时早播,合理密植
(1)适时早播。“春争日,夏争时”,夏玉米一定要争取及早播种。早播可增加有效积温,延长玉米有效生长期,避免“芽涝”和后期低温影响,保证玉米充分成熟,实现籽粒饱满和增加粒重的目标。一般应在小麦收获后及时免耕直播,争取麦收当天完成玉米播种,实现“零农耗”,力争在6月15日前播完种。
(2)合理密植。发挥玉米的群体优势,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推行等行距为60厘米的种植模式,缩小株距,增加种植密度。具体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地力和水肥条件等来确定,一般肥力的地块留苗密度在4000~4500株/亩,高肥力田的留苗密度在4500~5000株/亩,保证有足够的收获穗数。同时要采取增施钾肥、避免拔节期追氮肥等,预防倒伏。
六、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播种—拔节)
(1)化学除草。玉米播后苗前,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可用40%乙阿合剂或48%丁·莠合剂、50%乙草胺等除草剂,兑水后进行封闭除草。没有条件进行封闭除草的地块,在玉米苗长至3~5叶期,用烟嘧莠、玉农乐、耕杰等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在使用除草剂时应适当增加兑水量,并避开高温天气,做到不重喷、不漏喷。玉米苗长至7叶后禁止使用。
(2)间苗定苗。玉米出苗后要根据“早间苗、适当晚定苗”的原则进行间苗和定苗,即在3叶期间苗,5~6片可见叶(4~5片展开叶)时再定苗。如当时地下害虫较多,定苗时间可适当推迟,以保全苗,但最晚不宜超过6片叶。定苗时要去除弱苗、病苗、虫苗,留壮苗、匀苗、齐苗。缺苗时可在同行或相邻行就近留双株,缺苗太多时则应及早补苗。
(3)蹲苗。常用控制肥水、中耕方法进行蹲苗。如果基肥和种肥充足,幼苗长势良好,一般苗期不再施肥。正常年份玉米苗期不浇水,尽早中耕除草,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保墒抗旱,消灭杂草。但如果在同一地块上发现有大小苗,必须及时对小苗、弱苗施肥、浇水,并及时松土,促苗生长,达到苗齐、苗壮,为夺取高产打好基础。
2.穗期管理(拔节—抽雄)
(1)防治玉米螟。大喇叭口期,可用1%辛硫磷颗粒型触杀剂进行灌心防治,一般每亩用药1~2公斤。
(2)大喇叭口期机械追肥。穗期追肥既能满足穗分化发育对养分的需求,又能促叶壮秆,利于穗大粒多。追肥时间为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30~35公斤,推广玉米小型追肥机,隔行追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还能起到中耕的作用。
(3)浇水。抽雄扬花期,每亩浇水40立方米,防止“卡脖旱”。
(4)防止倒伏。在选用耐密植抗倒伏品种基础上,采取合理密植、施肥、蹲苗、中耕培土以及去除小、弱、空株等措施预防倒伏。若密度过大、遭遇大风,小喇叭口期前发生倒伏,可不采取措施,靠植株自我调节进行恢复,基本不影响产量。小喇叭口期后发生倒伏,应及时扶正,并浅培土,以促根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恢复叶片自然分布状态,降低产量损失。
3.花粒期管理(抽雄—成熟)
玉米抽雄后的生育特点,是以开花授粉和籽粒形成为中心。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应为供应足够的水肥,以保证玉米植株开花、授粉良好,促使养分顺利地向籽粒转移,延长中、下部叶片的寿命,防止后期脱肥,达到果穗及时成熟,籽粒饱满,减少秃尖,增加粒重的目的。其管理措施如下:
(1)看长相巧追攻粒肥。如果发现叶色转淡,有早衰现象,甚至中下部叶片发黄有干枯时,应及时补追氮素化肥,也可采用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尿素水进行叶面追肥。有条件的可喷施锌、硼等微肥。
(2)攻粒水。玉米抽穗至乳熟期需水量最多,若遇“秋吊”,应灌攻粒水,不仅可以提高结实率,而且能促进养分的运转,保证籽粒饱满,提高产量。
(3)隔行去雄,促穗增重。由于花粉粒从形成到成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为了减少植株营养物质的消耗,使之集中于雌穗发育,增加果穗穗长及粒重,可在玉米抽雄始期,及时隔行去雄,能够有效增加果穗穗长和穗重,双穗率有所提高,植株相对变矮,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了光合生产率,因而籽粒饱满,产量提高。
(4)防治蚜虫。当蚜虫的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标准时,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除治。
七、适时晚收
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时间,一般应掌握在10月1~5日。收获后剥去苞叶及时晾晒,水分降至14%以下时脱粒。夏玉米收获前7~10天浇水一次,为小麦播种造足底墒。
八、机械收获
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提高机械化收获水平,有利于加快玉米收获速度,在实现玉米晚收的同时,保证小麦适期播种。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