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在这里,孩子们将从懵懂无知到逐步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在这里,孩子们将学会欣赏生活的甜美,陶冶自己的情操和净化自己的心灵;在这里,孩子们将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了孩子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我们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广泛渗透科学元素,为孩子营造一个具有科学文化氛围的成长环境。
一、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资源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非常重视自然景观的建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花草树木和绿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进行更多的科学实践。
1.建立植物身份证
我们学校校园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令人赏心悦目,却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各种植物因为没有名称标识,老师和孩子们对一些植物叫不出名字来,更不要说对这些植物特性的深入了解。为此,我们给学校每种植物设计了“身份证”。首先我们向林业局专家请教了学校各种植物的名称,再让六年级的学生根据名称在网上查询它们的相关资料,给每种植物制作蓝底白字的小标牌戴在身上作为它们的“身份证”。植物“身份证”主要包含植物身份证号码、名称(学名、别名)、所属科目、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应用价值等。由于标牌的统一,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同时,植物“身份证”的建立,充实了学生的植物科普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研究,培养他们热爱植物、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2.让校园的绿地更绚丽多彩
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地资源,规划出一块花卉培育基地。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动手、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更加珍爱学校的花草树木,同时美化了我们的校园。
比如:我校根据科学课教学内容,发动三年级学生种植凤仙花,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种植一到两株凤仙花,定期浇水、施肥,定时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每周五利用自习的时间,各小组汇报他们种植的凤仙花生长情况,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同时,四年级学生种植其他(蒲公英、月季花、牵牛花等)花卉,重点观察它们的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了解阳光、水分、养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向低年级同学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二、有效地利用校园设施设备
我们不仅要在校园自然景观建设中融入科学元素,也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校园的一些设施设备,特别是被大家忽略的地方,建设起科学知识宣传基地,让学生在充满科学氛围的环境中受到熏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建设好气象公告栏
我们利用学校的百叶箱,把四、五年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天早上、中午、下午轮流观察,记录每天的云量、气温、降水量、风速、风向,公布在学校设立的气象公告栏内。学生通过边学习、边观察、边记录、边公布,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更激发了全校师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还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品质,养成了一丝不挂、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2.建设科技走廊
教学楼的走廊是人们容易忽视的空间,认为只是学生来去匆匆的过道而已。其实它是学生亲密接触的空间,是学生课间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学生每天不知要走多少趟,在这来去过程中也不知要发生多少事。因此,在走廊上营造一种科学文化氛围,来影响学生言行,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宣传、科学家简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3.建立科学小屋
根据学校整体规划,可将教学楼一楼闲置的楼梯间或其它闲置空间布置为科学小屋。科学老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制作的风筝、万花筒、船的模型等科技小作品,在科学小屋里进行展示。科学小屋里还可陈放一些科技图书,摆上一些小桌凳,学生在参观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还可通过阅读这些科技图书了解这些作品的制作方法及原理。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学科竞赛活动
形式多样的校园竞赛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和实践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学科竞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由被动的接受科学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参与,亲身去感受科学、认识科学、热爱科学,还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1.定期举行手抄报比赛
每学期可分年级或年段举办一次专题科技手抄报比赛,低年级手抄报主要以绘画为主,中高年级要求图文并茂,文字为主。每次手抄报比赛确定一个主题,如消防知识、防震减灾知识、生命知识、地球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等内容。获奖的作品在全校进行公开展示。这样既美化了校园,又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
2.开展丰富的科学知识竞赛
每学期可分年级或年段开展一次科学知识竞赛活动,科学知识竞赛的内容80%左右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的,20%左右为开放性的课外内容。活动形式可以分为书面答题和口头答题两种,书面答题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等,口头答题题型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选答题等。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促使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校园文化建设中处处可以融入科学元素,只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师生携手创建一个有着科学文化氛围的校园,就能达到“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科学与文化相和谐”的美好境界。
论文作者:张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3
标签:科学论文; 学生论文; 植物论文; 校园论文; 学校论文; 孩子们论文; 知识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