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地铁建设风险评价和控制初步研究论文_尹嘉诚

清远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清远 511500

摘要:地铁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大、技术复杂、不确定因素多,导致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和不可预见因素。诸多风险因素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难度。造成后期额外的工程成本。通过对项目进行完善和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从而采取更有效和针对性的设计施工方案,妥善处理各种风险源所造成的不利后果,保证前期设计方案尽可能的贴合实际建设过程。推动项目建设计划预期圆满完成。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铁施工;风险控制;风险因子;风险管理;工程地质

一、地铁项目入风险控制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城市启动了地铁轻轨建设。地铁工程多建于热闹繁华的市区,地层条件和周围建筑物复杂、地下构筑物不确定加大了施工技术的难度,同时增加了地铁建设的安全风险,轻则导致工程费用超支。重则导致工程事故频发。这些教训让人们认识到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严重地制约着地铁工程建设。如果能在地铁项目立项设计阶段引入风险分析和控制机制,采用基于风险分析的方法进行工程设计,将会有效地减少工程事故,降低额外的工程支出。

二、工程背景

本文基于南京地铁某标段的设计和施工为背景,尝试引入风险分析和评价系统,将风险分析系统应用于施工技术支持和控制工程造价服务。尝试用风险控制的思路来为解决地铁建设的两个重点难题提供支撑。

南京市内三道基岩隆起,将市区分割为南北两个小盆地。内秦淮河水系和金川河水系贯穿市区,地下还埋藏一条纵贯南北的古河道,地铁场区地形复杂。建设标段区间全长419m,均为地下隧道,区间内现为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物和地下管网密集。场地以西属长江Ⅰ级阶地地貌单元,以东为秦淮河漫滩区,地层结构复杂。

该区间跨长江1级阶地和秦淮河河漫滩地貌单元,勘探深度范围内,地表浅部为近期杂填土、素填土,东部为2层新近沉积土;下部主要为为一般沉积的粉质粘土和中粗砂混卵砾石;基岩为白垩系红层,岩性为泥质粉砂岩、角砾砂岩、粉砂质泥岩,软硬相间。属极软岩。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孔隙微承压水,少见基岩裂隙水,第四纪水平层理发育。下伏基岩裂隙紧闭状多泥质充填,透水性差。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区粉质黏土为不液化土。区间东端分布有淤泥质粘土,高压缩性性,中等灵敏度,低强度,透水性差。

本场区属基本稳定区,适宜本工程建设,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

三、风险评估计算

地铁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主要由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3个阶段组成,风险辨识:分析工程施工期所有的潜在风险因素并进行归类;整理、筛选,重点考虑那些对目标参数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风险估计:对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后果进行分析和估计。风险评价:对目标参数的风险结果参照一定标准进行评判,给出评价结果并服务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地铁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包括不可抗力风险、自然风险、财政和经济风险、政治和环境风险、设计风险、施工风险。其中本文仅就其中的施工风险做重点讨论。

综合已有工程经验和相关规范并结合地质勘察成果,针对本场地的建设场地和环境,通过大量地质调查,参阅相关规范和研究成果,本次风险识别拟列出下列主要风险环节。

表1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中最关键的是风险因素概率和权重的取值,本文结合上表列出的风险因子和该工程项目的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查和综合专家意见成果,对各风险因素的权重进行多次独立赋值。列出的纳入计算范围的风险因素及权重如下表:

表2 风险分类及估值

根据上述主要风险因子,在本工程风险评估中选出重点控制对象。根据上面计算出的风险评价和分析结果,我们选出F1,F2,F3,F6作为第一重点控制对象;F4,F5,F7作为次重点控制对象。在进行概率和权重评价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对足够的已知数据的分析来找出风险因素的分布规律,从而预测出其发生概率和权重;另一条是在缺少足够数据的情况下,由决策者或专家对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权重做出一个主观估计。由于隧道风险评估系统资料较少,在缺少足够数据的情况下,本文主要采用专业人群综合评估赋值的方法(专家调查法)。

表3:风险估计值计算风险判断矩阵

 

标度值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重要性一致;3:表示一个比另一个稍微重要;5:明显重要;7:强烈重要;

根据风险排序计算成果,可以认为风险F3最高,F7最小。这也和实际工程经验相一致,地表沉降导致的工程事故发生频率相对较高,单次事故损失大。通过对风险评价成果的采用,可以为工程设计阶段提供设计所需的设计参数,并进一步为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三、风险应对建议

风险分析和评价成果,可以服务于整个设计和施工周期内采用经济合理安全的方式处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地铁建设过程周期较长,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风险控制的理念应当贯穿在整个设计和施工建设过程中。并时刻根据现场所遇到的情况进行变更完善。并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建议编制和审批重大风险点专项方案和应急预案根据不同施工阶段进行风险点动态识别,对已知的、可预测的重大风险点,必须编制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

同时应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监控。通过施工远程监控,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及时准确地调整施工步骤,并采取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 余洪川,徐佳彦,王达兴.地铁车站结构混凝土渗水裂缝的分析与控 制[J].建筑施工,2005,(10).

[2] 王艳辉,罗俊,张晨琛.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6).

[3] 李二兵,王源,谭跃虎,等.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现状与风险监控对策[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4,11(20).

[4] 范斌,骆汉宾,周诚.武汉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3,(2).

论文作者:尹嘉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南京某地铁建设风险评价和控制初步研究论文_尹嘉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