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施工论文_卢晓华

探析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施工论文_卢晓华

身份证号:45242819811228XXXX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民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开始融入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不断创新。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项目,包含很多施工环节, 其中基础工程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第一个工序,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所以必须加以重视。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常用方法

一、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

(一)在基础施工前的设计规划阶段,应及时的得到地质部门的地质勘探报告书,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质结构,做出正确的工程地质评价与规划,为基础工程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二)在土方开挖前要获得许可并清除建筑物、路障、输电线路、沟渠、坟墓等妨碍基础施工的障碍物,清理工作完成后方可继续施工。

(三)施工期间会用到一些大型机械,要对大型机械驶往施工现场的沿途做好准备工作,对其沿途承载能力差的道路和桥梁加固处理,以确保机械准时运达,工程按期完工。

(四)在山区中施工除特别注意地质结构外,还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保护好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五)对于其各个定位控制线、基准点要保证其准确性,确保其达到相应的标准,进行预验检查,并对其妥善保护、定期检查, 一旦在复检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修正,以保证工程质量。

(六)做好项目所在地的土地平整工作,保持其平整并有一定的坡度,以确保积水的顺利排出。坡度的大小应符合项目施工标准并根据项目所在地特殊土地情况制定。

(七)开方挖土较深时可能会低于地下水位,这时要采取措施, 做好地下水排水工作,避免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通常将地下水位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0.5 米左右,然后再开展作业,可保证施工安全。

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常用的方法

(一)锚固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

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位置主要是山区。众所周知,在山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锚固法才逐渐被应用到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中。锚固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工程量。如果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坐落在山区,那么必须对基础进行特殊的处理, 以此才能有效的保证基础长期的稳定性。锚固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基础坐落在山区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二)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将预应力管桩运用其中,有效的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建设质量。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与后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预应力管桩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种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近些年来,预应力管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震动法、射水法以及静压法等方法是管桩在进行沉降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方法。预应力管桩在沉降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技术方法为:静压法;锤击法。静压法主要是通过桩机的作用, 对预应力管桩施加一定的力,将预应力管桩压到地面以下;锤击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速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建设质量。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首先对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最终所使用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水泥土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水泥土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质量。水泥土就是将水泥与水搅拌均匀之后,然后进行相关的反应,以此来达到所要求的强度。水泥土的主要作用是对地基进行加固,使得基础能够长期的处于稳定的状态。水泥土的灌浆深度一般在50 厘米左右,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以及也能很好地满足基础的承载能力。土壤的质量、密度以及水泥掺和量都与水泥土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水泥土进行搅拌之前,一定要对上述3 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保水泥土的质量。

(四)软土地基的基础处理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软土类地基主要包含淤泥、腐泥等自然含水量高、抗剪强度弱、承载能力不足、可塑性较强的土质,软土多为流塑或软塑性质。考虑到其质地柔软,故在高压下极易伸缩变形,甚至膨胀、位移或被挤出地质,给上层建筑稳定性造成影响。针对此问题常采用以下解决方式:(1)排水固结法。为了能够避免因为软土地基导致的沉降问题,进一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施工人员可以将该方法分为加压和排水两部分工程。(2)换土技术。有些地基土不符合地基工程的施工要求,可以通过把原来不合格的地基土换成水泥土、粗砂等符合工程需要的良性土,保证了地基工程的稳定性。(3)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固化技术。此技术主要利用荷载平摊原理, 使得地基受力均匀,一旦出现剪力破坏,表层地基的土工合成材料能够有效防止剪力给地面的破坏,并限制破坏规模,从而使得地基承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4)灌浆法。主要是利用水泥等材料的稳固性,将水泥浆、黏土浆等各类化学浆材加以液化后,利用压力将其灌入建筑及地基内的缝隙区域,使得地基稳固性获得实质性提升。

三、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施工质量

(一)加强基础施工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我国制定了很多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工程单位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依照这些法律法规进行,并制定符合工程要求的施工管理制度。此外,施工单位还应该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并细致检查施工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部分,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分析并找到原因,并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二)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和监督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施工设备和技术不断创新。作为施工单位为了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应该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快速地掌握新技术并熟练地使用新设备,这样也能够提高员工的施工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缩短施工工期。此外,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 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制作成立体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图,在后期施工中也方便设计人员更改图纸。在具体的基础处理施工中, 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还应该尽量的节省施工成本。通过改革各种施工技术,做好工程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更新机械设备,提高工程效率。

四、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施工质量,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基础处理技术要进行重视, 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保证。基础工程和地基工程在整个施工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施工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史云海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J] 科技与企业, 2013,19:202

[2] 朱瑞国 浅论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J] 科技与企业, 2013,18:188

[3] 张新胜 水利工程软基础处理方式探讨[J] 陕西水利, 2013,1:106-107

[4] 魏静,刘兆楠,丁万峰 探究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处理措施[J] 科技资讯,2013,6:73-74

论文作者:卢晓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探析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施工论文_卢晓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