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环境审计论坛综述_环境审计论文

粤港澳环境审计论坛综述_环境审计论文

粤港澳环境审计论坛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论文,粤港澳论文,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环境审计是审计机关一项全新的具有开拓性、挑战性的工作。为了进一步探索、推进环境审计,2011年6月16日,由广东省审计厅、香港审计署和澳门审计署共同主持的“2011年粤港澳环境审计论坛”在东莞市成功举办。来自香港审计署、澳门审计署、广东省审计厅和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市审计局的32名代表出席此次论坛。广东省审计厅何丽娟副厅长、香港审计署黄德荣助理署长、澳门审计署高展鹏助理审计长以及东莞市审计局梁渠森副局长分别为论坛致辞;来自粤港澳三地审计机关的8位审计人员,围绕“探索和深化环境审计”的主题,将各地区环境审计开展情况、经验、案例和创新的技术方法在会上做了交流,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整个论坛气氛融洽、热烈,介绍了做法,展现了亮点,分享了经验,碰撞了思维,交流了体会,提出了问题,明确了方向,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为进一步开展和推进环境审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现将论坛综述如下:

主要成果

(一)环境审计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广东省审计厅提交的交流材料首先提出环境审计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这一主题并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论文提出,资源环境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环境问题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当一部分是以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其结果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江河湖海污染、矿产乱采滥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开展环境审计,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广东自2003年便开始介入环境审计领域,从结合专项资金审计关注环境问题到独立开展大型环境审计调查项目,到建立环境审计整体工作格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逐步深入地拓展环境审计空间,积极稳步推进环境审计实践和研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香港审计署也充分认识到开展环境审计对香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根据其地域特点积极开展对都市固体废物和室内空气素质管理方面的环境审计项目,并针对这些领域中存在计划、标准、监测、回收处理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促进香港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环境审计在澳门特区政府是一项新的工作,基于对环境审计对澳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澳门审计署致力于前期论证和借鉴经验,派员参与国家审计署“长江上游环境保护审计调查”,吸取工作经验,对其他国家及地区审计单位就环境状况、环保措施、破坏环境的因素、环境保护延伸的问题以及环境审计的相关文件及资讯作出综合分析,以科学综合的角度对环境审计工作作出研究。开展了首个环境审计项目《民政总署的绿化工作》,针对存在的城市绿化规划法律和体制不完善,有关管理部门权责不清,绿化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环境审计中创新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

环境审计的复杂性、涉及区域的开放性,要求审计机关突破常规的审计,灵活运用审计方法,灵活调度审计资源,灵活制定审计方案。在组织方式上,结合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将不同的审计项目或类型实行有效有机结合,开展区域合作审计。在技术方法上,突破常规的审计技术方法,积极探索量化绩效审计方法、审计调查方法、风险导向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以及计算机审计方法等。粤港澳三地审计机关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在这些方面都作了探索。

1.广东省审计厅2009年开展的广东省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在审计组织方式上,采用矩阵式系统化组织管理的创新模式,实行条、块、点联动和资源充分共享的系统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在技术方法上,运用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模式(主要用于对环保BOT项目的审计调查),及量化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等。以上三个方面的创新,分别撰写了《浅谈管理学原理在大型合作审计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基于风险导向的环保BOT项目内部控制审计模式研讨》、《量化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技术方法探索》等三篇文章,从理论层面上加以探讨。

2.香港审计署开展的都市固体废物项目审计和室内空气质素管理计划实施的审计两个项目,采用了量化的评价指标法和大量的数据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对香港废物堆填区的使用情况、人均固体废物产生量及总量、回收都市固体废物的进度、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非家居废物回收计划等的实施情况及成效的评估,找出管理控制的缺陷及可改进的空间,提出多项审计建议。对室内空气质素管理计划实施的审计立足于其计划推行方案,对其是否有效进行公众教育及宣传运动、是否更新室内空气质素指标、发布管理指引及专业守则的情况、室内空气质素检定计划的成效以及检定计划参与单位的实施成效等进行审查,评价政府空气质素管理计划的效果。审查发现有可改善之处,并就有关问题提出多项建议。两个审计项目均引起香港环境局及环保署的重视并采纳了相关建议。这两个审计项目内地开展较少,因此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3.澳门审计署对其首个环境审计项目“对澳门民政总署绿化工作的审查”项目的选择充分考虑审计风险、改进空间和可行性,主要采用风险评估和分析性复核方法进行审计,以民政总署投放最多的人力资源的管护树木相关工作为主要重点,通过审查分析,发现在本澳的总体城市及绿化规划方面,欠缺完善的法例和体制。鉴于澳门现时欠缺整体的城市规划,令本澳的绿化工作缺乏长远及具体的工作方向。至于规范绿化的专有法例,主要以《公共地方总规章》作为规范,然而有关法规并非绿化专有法规,缺乏针对性。针对这种情况,审计重点检查民政总署就绿化工作的管理及执行情况,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并向特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作出制订完善的城市规划法例及体制、成立跨部门协调单位以加强协作、加速制定绿化专有法例及树木保护法规和管理措施、加强树木巡查人员专业培训及规范巡查工作深度等建议,取得良好效果。

4.广州市审计局在广州治水工程项目跟踪审计项目中着重对组织方式进行了创新:一是打破以往事后审计的常规做法,提前介入,将审计关口前移,开展跟踪审计。二是创新审计组织模式,实行“统一组织、统一调配、分级负责、上下联动”。三是通过与有关职能部门共同构建内外监督、上下监督、左右监督的立体监督体系,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四是创新方法,提前介入与阶段跟踪相结合,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资金审计与工程审计相结合。五是建立了审计月报、例会制度,并注重分析问题,落实整改。

5.中山市审计局介绍了其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近两年,中山市在借鉴国外环境审计模式和成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抽样统计、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中山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特点以及政府环境绩效考核体系,选取有价值的评价指标,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山实际的地方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其体系架构包含合规性审计评价指标、财务审计评价指标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同时,本着“科学性、政策性、可行性、协调性”的环境审计标准筛选原则,确定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以定性和定量地评价审计对象的行为对环境影响程度。研究提出在环境审计初期试用阶段,宜采用权重总和计分法以及分级评价法。

(三)环境审计必须融入地区经济发展大局。

经济、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对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粤港澳各地审计机关一致认为,环境审计必须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就如何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将环境审计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大局,因地制宜突出亮点方面作了充分的交流。

1.广东环境审计服务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广东将环境审计积极融合到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工作大局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紧紧围绕我省资源环保工作的中心,维护资源环境利益,防范资源环境风险,保障资源环境安全,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一是检查资源环保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政府履责绩效,促进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规范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行为;二是检查资源环保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揭露存在的偷漏拖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分析评价资源环保资金使用绩效,促进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检查资源环境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果,揭示和查处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资产流失等问题,促进加强资源环境管理,维护资源环境安全。

2.香港环境审计服务于提高行政效能。香港审计署根据自身区域的环境特点,着重于检查并发现环境局及环保署在管理都市固体废物处置、室内空气质素的改善等方面环境措施的可改善之处,并就有关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并产生良好效果。香港审计署提出将会继续密切留意香港特区政府当局在推行处理都市固体废物以及提高空气质素等环境保护方案时所达到的节省程度、效率和效益,以及是否已按其目标妥善推行,以促进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的提高,为特区政府制订长远发展和环境保护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3.澳门环境审计致力于推动法制健全的进程。鉴于澳门的土地面积少,三面环海,很多环境的因素及环保议题均涉及区域性的考虑,以及本澳缺乏系统性的环保相关法规等特点,澳门审计署提出澳门环境审计在未来的发展中一个主要方向是根据施政方针的理念,致力推动部门环保法规及工作的制定、落实和执行,促进环保的发展。另一方面,将逐步在常规的审计工作中,增加对环境审计的注意,即在经济、效率和效益的3E(Economic,Efficiency,Effectiveness)基础上,加强关注部门在执行各项政策时,对环境的考虑,即第四个E(Environment)。在环境审计项目方面,在短、中期会朝向一些较基本但具重要性的议题作出研究,同时将参考邻地区发展较为成熟的环保项目做研究对象,加强交流合作,逐步提高环境审计工作质素,拓展项目和内容。

4.深圳环境审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深圳市审计局积极主动将环境审计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环境审计作为审计发展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组成调研小组到相关资源环境主管部门进行了调研,内容包括各部门在资源环境工作方面的分工、职能设定等总体情况、资源环境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资源环保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深圳市“十一五”期间在资源环境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等方面的情况,并制定了《深圳市环境审计“十二五”规划》,对深圳市资源环境审计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谋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审计环境设计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实现发展目标的对策措施。

5.东莞环境审计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东莞市审计局分享了产业转型升级下开展水环境审计的思考和探索研究,针对东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深入分析东莞改革开放以来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因以及产业转型下财政资金投向将大幅倾向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特点,积极思考和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和财政投入的重点方向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为东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6.汕头环境审计服务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汕头市审计局提交的题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量化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运用”的论文指出: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将环境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履行环境责任与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改变“重发展、轻环保”的现状,推动环境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文中运用环境经济理论、财务会计理论的多种技术方法,把环境问题所增加的社会成本及其产生的效益量化计入环境审计绩效评价,探索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量化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运用。

粤港澳环境审计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是审计依据的制约。现行的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和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仅赋予审计机关环保资金审计的职责,未明确开展全面的、广义的环境审计应有的地位、权力、审计对象、范围及取证方法,使得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体开展环境审计的法律依据不够充分。二是审计基础的制约。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没有建立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经济增长评价体系,大部分单位不重视环境成本、效益的核算,不能披露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审计数据全面真实性的制约。由于环境数据涉及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又涉及企业的运营成本,审计对象存在造假的动因,使审计证据的真实全面性也受到较大的制约。四是人力资源的制约。环境审计是综合性和复合型的审计,涉及环境科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知识,审计手段要求具有更高的科学技术含量,目前的审计队伍尚不能很好适应资源环境审计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是加强审计机关的全方位沟通协作,特别是加强粤港澳三地的沟通协作,建立协同机制。二是加强信息提炼和互动,建立资源环境审计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三是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环境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工作格局的作用。四是进一步拓宽环境审计范围,积极将环境审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五是加强环境审计的实务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以理论指导环境审计实践,逐步构建符合实际的环境审计理论体系框架。六是加强环境审计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工作,努力培养环境审计复合型人才。

标签:;  ;  ;  ;  ;  ;  ;  ;  ;  ;  ;  ;  ;  ;  ;  ;  ;  

粤港澳环境审计论坛综述_环境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