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1]。患者早期会出现关节僵硬并伴有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并累及心脏、肾脏、呼吸系统等。特征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该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往诊断该病的方法主要是使用X线、MRI进行诊断。随着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高频超声被更多的应用于关节疾病诊断中。为了对超声与MRI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进行了本次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8年至2019年收治的手部RS患者中随机抽选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88例,男性62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6.28±8.10)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痛等症状,符合RS诊断标准,均分别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检查,出院诊断膝关节均为RS。1.2方法超声检查:检查设备使用LOG10E9及PHILIPS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9~12MHz线阵高频探头,采用肌骨检查模式。患者取坐位,患者手腕伸直平放于检查台上,手背向上,对患者手部、腕关节进行横切、纵切等多切面扫查。检查部位及内容包括:掌指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查看是否存在滑膜增生、渗出,滑膜内血流信号,关节积液,骨侵蚀,腱鞘水肿,肌腱炎等。MRI检查:检查设备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T MRI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头上位伸直,掌心向上固定,对患者刷个双手、手腕进行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扫描。扫描结果经图像处理软件处理、重建后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影像质量进行审核,并进行阅片诊断,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滑膜增生、渗出,关节腔积液,血管翳形成,骨侵蚀等。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在150例患者中,超声检出率(98.67%)高于MRI的检出率(94.67%),差异显著(P<0.05)。在具体的检查内容上中超声检查的积液厚度、滑膜厚度平均分别为4.61±1.12、4.25±1.32,MRI检查结果分别为4.17±0.21、4.20±0.19,超声检查结果要高于MRI,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详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1 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比较 n MRI 超声 P 检出 142 148 未检出 8 2 检出率 94.67% 98.67% 0.001 积液厚度(mm) 4.17±0.21 4.61±1.12 0.68 滑膜厚度(mm) 4.20±0.19 4.25±1.32 0.15 3 讨论RS是一类慢性、进行性疾病[2],其在导致患者关节发生炎性病变的同时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该病易反复,患者关节长期患病会造成畸形、功能下降甚至丧失。该病多发于女性人群,与男性患者的比例约为2:1-3:1,同时该病多发生于手、足小关节,这些部位病变敏感性较高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致残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对于RS的治疗重视早期发现,因此准确、有效的诊断是临床上治疗RS的重要环节。当前临床上对于RS的诊断主要是依据20世纪80年代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RS影像学诊断标准中的X线诊断方法,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MRI图像更加清晰,并且可全方位、多角度、多序列的扫描扫查逐渐代替了X线检查,但也存在着成本高、检查时间长、成像慢等不足。随着现代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对RS有着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于患者关节周围炎性渗出、滑膜增生、骨破坏等病变能够清晰的表现,高频超声技术在关节病变的检查诊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经济、检查时间短等优势,较CT、MRI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的检查结果,发现超声检查在手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上具有更高的检出率(P<0.05),且相较在积液厚度、滑膜厚度上两者无明显区别(P>0.05),提示两者在图形清晰度、与患者实际情况的符合上效果相近。综上所述,不同检查方法在手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超声检查更加便捷、检出率更高,较MRI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参考文献[1]王晓磊, 哈斯, 乔春梅, et al. 高频超声与MRI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骨质侵蚀的比较研究[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 46(5):513-515.[2]李丽, 池守海.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手部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中外医疗, 2013(31):186-187.
论文作者:于淑芳,房芳,毕杰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