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40)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思路是在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出现的,在此过程中,最关键的工作是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这也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就业困难的现象是一种社会现状。目前,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育形式也存在问题,再加上经济的不均衡增长,需要大学生具备创业认知,并且要使其通过不断地提升创业水平来确保就业稳定,只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很好的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鉴于此,本文就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相结合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
1.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在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我国已经步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目前我国的经济也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并且将重点工作从速度的增长转移到了质量的提升,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创新驱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并且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要想做好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就是就业面临压力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教育部显示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就能够发现,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总人数达到了820万人,大学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也比较大,政府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各个高校系统也逐渐开始落实创业教育,以此来顺应国家经济转变方式的需求,从而使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现环节就业压力的目的。
2.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关系
2.1创新创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这也是一种教育需求。随着当代大学生工作负担的不断增加,很多人开始自主创业,因此,很多人把创业当成了除留学以及工作之外的另一条路。这些人的素养比较高,并且知识储备也比较丰富,而且也没有受到过传统观念的限制,能够自主选择创业。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促使他们自主就业,从而有效解决如今面临的就业困境。
2.2就业能够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在大学生离开校园之后,他们应该转变自身的就业理念,做到双向选择。当大学生离开校园之后将会成为公司成员,这个过程也是大学生积累知识,吸取教训并且自我成长的过程。此时,如果环境成熟,大学生就能够选择继续工作或者是自主创业,以此来促进创新创业的不断发展。
3.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的结合路径
3.1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
(1)建立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模式。如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以就业类课程以及职业规划类的课程为主,这种现象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应该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为目标的就业形势,从而将创业类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构建立体的就业指导模式。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并且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2)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构建满足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我创业能力。(3)构建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平台。个人能力的发挥只有在对应的平台上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也能够确保实践的真实性。由此可见,应该加强对创业平台的建设,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总而言之,创业平台的构建的构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校外平台以及校内平台。构建校内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项目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校外平台是将训练基地以及实践基地当成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以此来有效确保该项工作的高效性以及实践性。
3.2就业过程中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
确保大学生就业体系的完善性,就应该给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保障。但是,仅仅借助完善的就业体系,并不能实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但是,能够给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就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鼓励以师带徒的就业方法。因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其实践能力欠缺,无法快速顺应对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为了不断优化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落实以师带徒方法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并且在确保学生掌握工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精神,从而实现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3.4依靠社会工作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事实证明,社会的就业工作能够不断提升,能够顺应当代大学生对于生产能力的需要,并且也能够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落到实处,从而加强他们对新技能、新理论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落实自身理论,从而加强大学生对于现有理论的认识程度。在具体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地掌握新理论,促使他们对创新意识的了解以及对新理论的提升,从而为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5高校要适应人才市场开展产学研合作
作为大学生创业以及创新市场需求方的连接体,应该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从而确保大学生能够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如今,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高校缺少对应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这就导致专业课程的内容和实际需求不一致。这种现象的存在,就要求高校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借助多种渠道来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从而保障大学生对“双创”能力的培养。比如,学校应该结合企业,建立对应的合作关系,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双创”孵化,通过构建和本专业“双创”工作对应的就业平台,和企业共同创建“双创”励志奖学金等。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不断强化专业课程和双创课程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大学生社会创业创新实践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效结合,以此来帮助学校营造出“以创促学”的高校的教学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大学生的培养与市场的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大,因此,国内开始注重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从而改变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并且帮助大学生提升自我的创新创业水平,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就业热潮中,同时也能够帮助大学生减缓就业压力。在具体落实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实践水平、就业理念以及所积累的经验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思维水平以及思维能力都有所提升,这种现象能够给将来自主完成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有效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将创新教育理念作为大学生开展就业工作的导向,并且将创业水平不断融入到实践过程中,能够实现缓解就业压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鋆,孔秋明.初探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教学融合[J].黄河之声,2018(16):139.
[2]张智勇.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的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19):127+129.
[3]谢青云,王珊珊,杨浩男,张媛媛.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专业学习的影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69.
[4]于丹丹,慕丽娜,杨立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9):18-20.
[5]刘凌.用制度创新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J].人民论坛,2018(28):82-83.
论文作者:洪玉颖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大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工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专业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需求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