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空军沈阳嫩江街离职干部休养所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1)
摘要:目的:探讨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接受收治的20例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结果:20例患者经过治疗过程后均存活,存活率为100.0%。其中有1例(5.0%)患者遗留单纯舌咽神经损伤症状,2例(10.0%)患者遗留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5.0%)遗留轻度肝功能障碍。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发现及时并正确处理,降低劳力性热射病患者体温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病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军事训练;劳力性热射病;临床特点;治疗措施
劳力性热射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主要是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高强度的运动所导致的重度中暑状况[1]。由于高热诱导对组织的破坏使得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从而会累及患者的肾脏、肝脏、血液、呼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及系统,热射病的发生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致命的危险。如不对患者采取及时治疗,病死率可高达80%左右,而由于我国部队处于亚热带气候,气温高且湿度大,因此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组织不当极其容易发生热射病。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接受收治的20例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接受收治的20例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其中包括2例干部,18例战士;10例患者为刚下连队的新战士,5例患者是从机关到连队进行锻炼的老兵,剩下5例患者在训练前便出现腹泻或者感冒等不适症状。年龄19-32岁,平均年龄(26.42±4.15)岁;患者发病时间主要为5-8月,训练1h左右发病,训练的2-3h左右为热射病的发病高峰期,就诊时间为患者发病后的2-6h,平均就诊时间为(4.23±0.52)h。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均无特殊慢性病史,身体健康,在临床上出现明显头晕、疲倦、嗜睡以及乏力等症状,均符合热射病的诊断标准。
1.2 一般方法
1.2.1 现场急救
当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便迅速将患者抬入有空调的救护车内,解开患者衣服后给予其冰敷以及酒精擦浴,采用温度为4℃的冰盐水进行静脉点滴。与此同时给氧,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将其快速地护送入院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转送至医院救治
将患者转至医院后需要继续给予其降温毯进行物理降温,同时需要打开空调与电风扇进行对流降温。若患者属于昏迷状态、超高温、抽搐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则需要采用剂量为25-50mg的氯丙嗪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采用安定及鲁米那进行肌肉注射,采用速尿、甘露醇以及地塞米松来降低患者的脑水肿。在临床上合并休克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开多条通路进行快速输液;在临床上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要给予其止血以及保护胃黏膜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采取气管插管以及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在临床上存在心跳停止的患者应该采用肾上腺素与电除颤进行治疗;合并DIC的患者在早期需要给予肝素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合并高血糖的患者需要采用胰岛素来降低其血糖;在临床上合并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患者应该及时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治疗。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大量补液治疗[2]。患者每日补液剂量应该控制在500ml以上,采用水化疗法、活血化淤以及抗感染治疗,及时地对患者采用CRRT超滤、血浆置换以及免疫吸附等血液净化治疗措施。对于临床上存在呼吸困难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及早地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以及加强营养等综合治疗措施。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20例患者经过治疗过程后均存活,存活率为100.0%。其中有1例(5.0%)患者遗留单纯舌咽神经损伤症状,2例(10.0%)患者遗留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5.0%)遗留轻度肝功能障碍。
3 讨论
劳力性热射病是临床上中暑症状最为严重的类型,致病原因主要在于患者所处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当患者劳动强度过大以及散热机能失效后,从而导致患者体内热量大量积蓄,体温可升高至42℃以上,最终十二点患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以及衰竭等[3]。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特点为:①出现头晕、头痛、乏力以及嗜睡等较为明显的前驱症状;②大多患者体温处于39℃-40℃,甚至体温达到41℃以上;③患者出现意识改变状况包括神智朦胧、浅昏迷以及深度昏迷;④患者出现呼吸循环障碍,包括呼吸衰竭、心动过速以及低血压;⑤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⑥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不同程度消化道症状,如消化道出血以及大便失禁;⑦神经症状;⑧出现少尿或无尿等肾功能障碍。本次研究中,2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存活,存活率为100.0%。这说明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发现及时并正确处理,降低患者体温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病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发现及时并正确处理,降低劳力性热射病患者体温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病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洪萍,莎宁,秦秀菊等.热射病的发病学特点及流行病学进展[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06(8):702-704.
[2]何强华,周赤龙,李裕标等.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5):315-318.
[3]安芳,程晨,王静等.热射病部队与地方患者临床特点比较及预后影响因素[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23(9):823-825.
第一作者(样刊快递联系人):张婕,女,1974.2,江西省宜春,中称,本科,防疫,解放军93271部队卫生队,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79号,110035,18704096355
第二作者:张琛杰,女,1981.4,江西宜春,初称,本科,老年病及防疫,空军沈阳嫩江街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嫩江街78巷10号,110031,18602441290
论文作者:张婕1 张琛杰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患者论文; 军事训练论文; 嫩江论文; 沈阳市论文; 症状论文; 辽宁省论文; 体温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