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充分发挥论文,工会论文,职能作用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执政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提出来的。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同时也是对我国工人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工会工作者的思想武器和工会组织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工会组织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实践“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这既是中国工会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也是工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决定的。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会员中不仅有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而且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通过工会组织的活动,这种人才优势能够转化成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会从自身的性质、特点出发,通过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用先进的文化和理论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于群众之中,潜移于思想、物化于行动之中,能够使工人阶级的思想道德水平保持其先进性。工会运用《工会法》和《工会章程》赋予工会组织的权力,替工人办事,为人民说话,就能更好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当好“三个代表”,充分发挥工会的各项职能,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应当成为各级工会组织的工作目标。
一、工会要按照“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这个阶级基础决定了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党。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党必须通过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去实践“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工会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首先就是要按照“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一是在深化改革方面发挥推动作用。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改革越深入,攻坚难度越大,就越需要广大职工的支持和参与。工会组织要帮助职工了解深化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积极疏通职工参与企业改革的渠道,动员职工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出谋划策,推动改革深入进行,尤其要在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中充分发挥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作用,把广大职工对企业改革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反映到企业的决策层面,体现到企业改革的各项措施中去。二是在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方面发挥引导作用。技术进步与创新是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是企业拥有竞争实力的基础。在当前绝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企业能不能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能不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增强发展的后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抓好技术进步与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必须努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要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把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增加活动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术练兵、技能竞赛、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活动形式,引导和帮助一线工人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人员主动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在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发挥促进作用。强化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措施要落到实处,管理必须紧紧跟上。应该看到,造成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决策随意、制度不严、管理松弛、管理水平低下。即使是那些生产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在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方面也大有潜力可挖。加强管理,从严治企,不仅是经营管理者的事情,也是职工自己的事情,只有群策群力才能真正把管理搞好。工会要引导广大职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提高工作质量,同时积极组织他们参与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向管理要效率、要质量、要效益,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作出贡献。
二、工会要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文化对经济起巨大作用,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党只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制定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和策略,成为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先锋队。实践充分证明,工人阶级不仅在经济建设中奋力拼搏,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而且在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中大胆开拓,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崇高思想和模范行动,始终昭示着我们这个时代前进的方向。工会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要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充分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使工人阶级永远保持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力量源泉,始终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一是要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职工,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深入持久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和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竞争和创新意识,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二是要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企业素质的提高依赖于职工素质的提高。工会组织要加强对职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引导职工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深入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要鼓励广大职工“学习一门新技术、提出一项新建议、创造一项新成果、推广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记录”,着力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和职业技术素质,使更多的职工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技术与工艺,充分发挥劳动模范、能工巧匠、技术人员的骨干作用,把职工的创造发明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三是要切实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总的来看,当前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向上的,广大职工是衷心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拥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一部分职工中也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思想困惑或模糊认识,这些思想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不仅会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发挥,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工会组织一定要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特别要贴近职工的思想实际,从解开职工的思想疙瘩入手,做好经常性的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为深化改革排除思想阻力,注入攻坚的动力,营造齐心协力的凝聚力。
三、工会要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充分发挥维护和参与职能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护职能和参与职能是代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决定的。工会是职工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自愿结合起来的群众组织,工会如果不能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维护工人的利益,就会削弱、动摇乃至失去工会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工会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根本的是要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从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充分履行维护职能和参与职能,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努力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帮助广大职工解决求知识、求发展、求进步、求富裕的需要。
首先是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这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和前提。实践充分证明,企业没有工会组织,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一旦发生劳动关系矛盾,就难以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最终很可能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大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力度,把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紧密结合起来,着力突破薄弱环节,做到企业改制到哪里工会就组建到那里,哪里有企业那里就有工会,努力实现组织网络化、工作目标量质化、职能作用发挥规范化。
其次是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的经济成份、利益主体、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矛盾将进一步凸现,工会组织必须旗帜鲜明地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这既是法律赋予工会的职能,又是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当前在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中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屡有发生,有的工资标准偏低且不能按时发放,有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且不给加班工资,有的安全生产措施不落实,有的养老统筹和医疗保险不落实,等等。面对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进一步突出和履行维护职能,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各级工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调整劳动关系是工会维护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的两个重要手段,必须认真落实。要推动企业把建立平等协商机制与签订集体合同结合起来,把坚持劳动标准与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推动企业依法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体现在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之中。二是要建立健全调整劳动关系矛盾的保证机制,确保维权收到实效。在企业内部,要充分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在解除劳动关系矛盾中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包括预测、预审、预报、预防等“四预”内容的劳动关系矛盾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劳动关系矛盾的预警协调机制,由事后调解转向事前预控,主动排查各种矛盾和隐患,尽最大努力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三,要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重要途径。要继续在国有集体企业和公有资产控股的企业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凡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召开职代会讨论。工会要积极参与研究、制定、出台涉及职工利益的各项改革方案,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中,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都要有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要配合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对经营管理者的民主监督机制,发动和组织职工进行民主监督,特别是要依法组织职工代表定期不定期地对职代会的有关决议事项、集体合同条款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要广泛开展为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朝着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救助特困职工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工会组织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和义务,建立完备的困难职工档案,形成有效的帮困机制,不断推动送温暖活动朝着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开展送温暖活动,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的关系。各级工会组织在对特困职工进行“输血”,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的同时,要帮助有劳动能力的特困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通过送政策、送技术、送资金、送信息等多种形式,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实现送温暖工程从救济型向自救型转变。二是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在坚持向一般困难职工送温暖的同时,要突出重点,把生活困难比较大的特困企业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困难劳模、孤寡职工和因公致残职工作为送温暖的重点对象,使有限的送温暖资金集中使用在刀刃上。三是正确处理救助职工与帮扶企业的关系。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困难,最根本的是靠搞活企业,增加职工就业和职工收入。工会在坚持为困难职工送温暖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帮扶困难企业,为他们出谋献策,协调关系,帮助解决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企业扭亏为盈,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德。
综上所述,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中国工会的性质具有一致性,同中国工会的职能具有融合性。各级工会组织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要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努力防止和克服机关化、行政化倾向。要深入基层,倾听职工的呼声,把握他们的脉搏,着力解决他们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竭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真心实意为职工服务,使工会真正成为深受职工信赖和拥护的组织。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实践了“三个代表”,当好了“三个代表”,才能团结带领工人阶级肩负起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