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林省作为玉米大省,在产量连续增加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却陷入低迷。随着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农民也得到了相应的实惠。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玉米综合利用精深加工,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玉米产业链条综合链接是有效发展玉米深加工的根本出路,也是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玉米产业;精深加工;综合利用
关于玉米深加工,国内外学者有许多研究和思考。围绕着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对于玉米深加工的发展形成两种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玉米深加工业快速发展将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玉米深加工业的良性发展不但拓宽玉米的用途,并且还能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同时还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为了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确保饲料用玉米的供应,也为了有利于玉米深加工行业自身的发展,对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进行控制是必要的。
1、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发展的意义
1.1实现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吉林省作为传统农业的代表,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缓慢,随着深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加工效益提高,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发展玉米深加工业,可以承接玉米种植业和现代物流业,促进农业(玉米种植业)的标准化和市场化,打通一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用工业化搭载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载体。在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上已经拥有了淀粉、变性淀粉、氨基酸、淀粉糖、酒精、化工醇六大系列,加工产品品种已达300多种。这种加工链条的系列化,不仅延长了玉米深加工业的产业链条,而且拓展了玉米深工业向其他与玉米相关的产业链条拓展,使得玉米产业化经营得到了快速而有效的发展。
1.2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吉林省实施“玉米经济”策略,上马了一大批玉米加工项目后,很快解决了玉米大量积压、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同时还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种植玉米的收入。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对玉米原料的需求,拉动了玉米价格的上涨,从而扭转了过去几十年间价格持续低迷对农民收入的不利影响。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兴起,扭转了吉林省玉米产业不景气的局面,提高了玉米的生产效益,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国家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再加上玉米深加工行业对玉米的需求增加,种植玉米的农民收入增加比较明显。玉米精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还使玉米产业链条形成系列化发展,已经从简单的精加工口粮和饲料转变到深加工的精细产品、生物产品和有机产品,多元醇的发展已经与纺织、汽车、包装、电子、医药等产业相联合,极大了提高了玉米产品的增加值。
1.3拓展了农民就业空间。玉米深加工和产业链条的有效发展,吉林省玉米产业为下岗职工和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玉米产业链条的拓展关联,增加了很多新的相关联的产业。新的就业岗位随之产生,这些新的岗位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增加就业空间的同时,也使得农民的收入随之增加。并且使得农村整个社会分工增多,也使得专业化程度更加提高。
2、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增值幅度小。在玉米加工大宗产品中,玉米淀粉占45%,相应的淀粉下游产品开发深度和精度滞后,只有少部分用于省内深加工,约有50%以上以原料形式销往省外,产品附加值低,未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2项目布局过于集中,重复建设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玉米加工业涉及到诸多部门,而设置却按行政区划和部门进行布局和管理,这就造成了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产品品质雷同,在相同水平线上互相重复。例如,吉粮集团和中粮集团两个深加工企业间只相距30公里,松原的赛力事达和吉安生化两个企业只相距30米,企业相隔距离均未超过方圆150公里的半径。由于项目集中和重复建设,必然导致企业争原料、争市场,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2.3加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虽然形成了以长春大成公司、公主岭黄龙食品工业公司、吉粮赛力事达、乾安吉安生化酒精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玉米加工龙头型企业群,但整体上对全省经济具有强大拉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偏少,龙头企业仅占全部玉米加工企业的10%,多数是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对玉米的加工,既不能将玉米加工产业链条拉长,又对玉米资源利用不充分,造成玉米资源的浪费。还可能造成对环境污染。
3、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策略
3.1加强玉米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提升玉米加工业在整个玉米产业中的核心地位,依托吉林省丰富的玉米资源,特别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这标志着吉林省将成为首个突破六百亿斤粮食生产的省份。而其中规划中增产的100亿斤商品粮中玉米占60亿斤。拥有如此丰富的玉米资源,如果只靠玉米初加工,或者单一的深加工,是无法实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为了将玉米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首先,加快玉米深加工高端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玉米产业的附加值;其次,将玉米产业链条科学规划综合搭建,形成以玉米为核心的多链符合,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2继续扶植一批龙头企业,加强带动效应。发挥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效应,可以将玉米产业真正做成吉林省的特色。龙头企业在世界范围站稳脚跟,才能真正将吉林省玉米产业做大做强,并将吉林省玉米加工小企业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优化,带动玉米产业按有效模式运转。如继续扶持皓月公司,加大其生产加工能力,开发新品种,这样可以带动养殖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种养加链条的带动作用,可以使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形成种植业的一个循环链条。
3.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玉米深加工特色产品。玉米蛋白主要为醇溶蛋白、谷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等四种。其支链氨基酸和中性氨基酸含量均相当高,是植物蛋白中颇少见的特色组成。以前这是玉米蛋白利用的限制因素,但近年来却成为深层次加工的依据。玉米黄粉可以加工生产醇溶蛋白、玉米分离蛋白以及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玉米蛋白肽等通过对玉米蛋白改性,可以生产出多种功能食品。且玉米黄粉作为湿法生产玉米淀粉的下脚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但通过对玉米蛋白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为中国的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道路。并且增加玉米深加工产品在食品中的运用,既可以减少因为玉米深加工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争论,又提高了玉米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充分发挥玉米的保健功能。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探索玉米精深加工产品,特别是在发展柠檬酸(无磷洗涤剂)、生态塑料的研制,这种百姓日常消费品对于治理“白色污染”和应对石油资源的短缺,建设生态省都有积极的意义。
4、结论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资源和农业发展分析,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精神,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又能有效提高玉米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既能促进粮食的有效生产,又能保证生态省的建设实现;既能保证吉林省“玉米经济”策略的有效达成,又能实现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铁男.燃料乙醇与中国[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段秀萍.国家政策变化对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1(6)
论文作者:张大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玉米论文; 吉林省论文; 产业论文; 加工论文; 蛋白论文; 产业链条论文; 农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