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基本走向——对百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调查的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干部论文,百名论文,年中论文,形势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准确把握和科学预测中国社会形势的发展,领导干部的看法很重要。丰富的实际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及在领导岗位上特殊的锻炼,决定了领导干部对问题的看法会比较深刻,更能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基于这一考虑,“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于2001年10月对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的部分地厅级领导干部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115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达88%。下面是根据计算机统计、处理的数据,就领导干部对2002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调查结果。
一、关于前景、信心问题
1.97%的领导干部对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景“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这是连续几年来最高的信心指数。
怎样看待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景,被访的102位领导干部中41.2%的人对此“充满信心”,55.9%的人“比较有信心”,2.0%的人“说不清”,1.0%的人“信心不足”,没有一个人说“没有信心”。这表明,绝对大多数领导干部对中国的未来是持积极、乐观态度的,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继续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因为,对未来的信心是建立在对现实情况的判断基础上的,92.2%的人认为2001年的社会形势“非常好”和“比较好”,73.5%的领导干部认为2001年的改革“进展正常”。上述情况反映出了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中国现行改革开放、发展稳定政策的肯定。这一情况与前几年调查得出的信心指数(1999年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为92.3%,7.7%的人说不清和信心不足;2000年前三项比例分别为28.9%、63.3%和3.9%)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连续几年来的心态是稳定的。他们对中国未来形势有良好预期,对中国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也是中国社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2.72%的领导干部认为:2002年他们所在地区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会有提高。这明显好于前两年的调查情况。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它是一个综合变量,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领导干部,对自己所在地区2002年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预测是这样的:1.0%的人认为会“提高很多”,71.6%的人认为会“略有提高”,23.5%的人认为将基本持平,2.0%的人认为会“略有下降”,2.0%的人对此“说不清”。这与2000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上差不多。本次调查因增加了“基本持平”一项,故“略有下降”一项的比例有较大变化。领导干部对这一问题的预测是偏向保守的,以前将可能“基本持平”的部分也放到了“略有下降”中。总的来看,近两年的期望值是稳定的,且明显高于1999年和2000年。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变化。详见表1。
表1 领导干部对自己所在地区居民实际生活水平升降预测
(单位:%)
注:①1999年、2000年、2001年的调查样本分别为103人、128人与102人,下同。
②2001年有1.6%人未作回答,2002年2.0%的人未作回答。
③1999—2001年对“基本持平”一项未作调查。
二、关于改革重点、条件问题
3.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是领导干部2002年的头号关注重点。
改革越深入,情况越复杂,难度也越大。众所周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今后五到十年是怎样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治体制作为被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部分,也必然要被改革。目前,这方面的改革虽然已取得较大成绩,但还有很多很艰巨的工作要做,如对权力的有效制约、监督问题,腐败现象的继续蔓延、扩大问题,政治民主化与现代化的科学机制的建立问题,等等。这样,对2002年改革的关注点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主的一些改革上来。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是地厅级领导干部最关注的问题,选中率达到39.2%,大大高于前几年调查的比例。其次是机构人事改革(18.6%),再次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5.9%),以下依次是国有企业改革(9.8%)、“教育科技”(5.9%)、“劳动就业”(3.9%)、“医疗”与“住房”(均为2.9%)、“财税金融”(1.0%)方面的改革。上述情况与2000年的调查相比,排在第一位前三项的改革是一样的,而且顺序也相同。但2002年对政治改革的关注度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关注度降低了约4个百分点,对机构人事改革的关注度降低了约6个百分点。详见表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次调查领导干部对“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关注度提高了6.3个百分点,而且三年来的调查结果呈连续上升的趋势,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一情况是与领导干部将“收入差距”列为2001年社会形势发展中第二位最严重的问题相一致的。
表2 领导干部对2002年改革的关注点
(单位:%)
领导干部对改革重点的投向,反映了多方面的情况,如社会生活中新的矛盾和问题,未来工作的重点与思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着力点与新举措。在某种意义上,这是社会形势走向的晴雨表,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4.今后一段时期改革顺利推进的最重要因素是要保持社会稳定、强化宏观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保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
问卷中提出:“依您看,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顺利推进将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请依重要性排序。”在十一个可供选择的推进因素中,作为第一位的选择,“保持社会稳定”排在了首位,选中率为54.9%,比2000年的调查高出4.1个百分点。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这一判断成为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的共识;“宏观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排在第二位(20.6%),排第三位的是“保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8.8%);排在第四位的是“缓解一些突出的矛盾”,如失业、犯罪与腐败等,选择比例为6.9%。详见表3。
本次调查结果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相比基本相同。即对前三位的选择都一样,认为社会稳定、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是关系到未来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决定性因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第二位排序的结果显示,“缓解一些突出的矛盾”在此成了首选因素,选择比例高达21.6%。而且从第一位的选择来看,三次调查中,对此的选择越来越多,分别为4.9%、5.5%和6.9%。上述情况表明,社会是否稳定是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最重要因素;社会稳定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是第一位的,最为关键。稳定是前提和基础;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确保改革取得进展、实现突破的重要因素;保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缓解一些突出矛盾、清除一些障碍因素又是胜利推进改革的必备条件。这些都是中国50年来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和结论。
表3 影响改革顺利推进的因素
(单位:%)
5.75%的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要取得成效,必须处理好党政关系、扩大党内民主和进一步转换行政机构职能。
政治体制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复杂的问题,是改革中最需要突破的问题,也是目前地厅级领导干部最关注的问题。种种情况表明,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其它各项改革能否取得重要进展的关键。
那么,政治体制改革要取得成效,取决于哪些因素呢?在问卷中列出的11个要素中,“处理好党政关系”被排在了首位,选择率为30.4%,其次是“扩大党内民主”(23.5%)、“进一步转换行政机构职能”(21.6%)。这一点,从第二位的选择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此外,“改善决策机制”和“严格推行干部任期制”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地厅级领导干部认为“提升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是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在第二位共11个因素的选择中,该因素列第三位,选中率为13.7%,仅排在“转换行政机构职能”与“扩大党内民主”之后。详见表4。
表4 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要素选择
(单位:%)
三、关于改革与个人得失问题
6.1/3的领导干部认为,每项改革都会对他们有益处;“医疗改革”和“住房改革”对他们的损失最大;“说不清”改革对他们是有益还是有损的是“劳动就业改革”和“金融改革”。
问卷中列举了10项与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相关的改革,以测试这些改革对他们的利益关系的影响程度。调查结果表明:每项改革均有1/3以上(“医疗改革”一项除外,为27.5%)的干部认为会对他们有益处,其中“工资改革”一项高达91.2%,“住房改革”、“政治改革”与“教育科技改革”均在60%以上,分别为65.7%、63.7%和62.7%。认为改革会对他们的利益造成损失的主要集中在“医疗改革”、“政治改革”和“住房改革”上。与2000年的调查结果比较,有几个异同点:在“有好处”一栏中,列前三位的未变,且顺序也相同,其它也无太大调整;在“受损失”一栏中,其顺序、选中率也基本未变;在“说不清”一栏中,只有“机构人事改革”上升了10.7个百分点,幅度较大,其它情况与2000年调查结果基本相同。详见表5。总的来看,在改革与个人利益得失关系问题上,两年来的调查结果没有太大的变化。中央的政策能否切实贯彻,与各级干部的个人得失密切相关。朱镕基总理曾经指出,中央的政策到了基层,有的80%得到了落实,有的只有50%,这是令我们十分忧虑和头痛的地方。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在利益问题上,既要考虑领导干部的得失,更要考虑到改革全局,考虑到广大百姓的满意程度和拥护程度。
表5 改革对领导干部个人利益的影响
(单位:%)
第一至第十项内容,分别有5人、4人、6人、6人、6人、6人、4人、5人、5人、6人未作回答,2001年一栏、2002年一栏,分别有32人、4人、4人、4人、4人、3人、4人、3人、4人、3人未作回答。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改革都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每个人的利益,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自然也在其中。一项改革能否实施并取得成功,取决于它能否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其中特别是改革执行者的支持。领导干部作为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对改革的拥护程度、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改革的成与败。从调查的结果和平时的观察、分析看,笔者认为在改革的利益关系问题上有四点需要引起特别注意:一是由于改革对他们带来的好处程度不一样,执行改革政策和落实改革政策的情况可能就不一样,这样会造成各地区、各部门改革进展的不平衡。二是作为调整利益关系的改革还会使一些人失去既得利益,这些人可能会以各种方式阻挠和反对此项改革的实行。情况严重者,可能使某项改革中途夭折。因此,任何一项改革在时机基本成熟时,一要坚决、果断、大胆,二要慎重、稳妥,特别是要对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比较科学的估计,并备有相应的措施去解决它。三是由于改革的效果是预期的,与个人的利害关系难以确定,而且因人的认识水平的差异,对改革的认同程度也不一样,这样,每项改革对个人利益的影响在一部分人那里都会存在“说不清”的情况,有的甚至高达53.9%,如“劳动就业改革”。这种现象的出现尽管是很正常的,但会给改革的实施带来不小阻力。因为不可预见,大大影响了人们改革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宣传、发动、解释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四是必须充分认识到,对领导干部有益处的,对老百姓不一定有益,反之亦是。因此调查结果中比例的高与低,并不代表某项改革政策的好与坏。对一项改革政策的评价,一要看与其它改革的配套情况,二要看是否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三要看是否合乎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潮流。必须使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全局上认清改革的伟大意义,并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的贯彻和实施。
四、关于社会稳定的条件问题
7.75%的领导干部认为,今后一段时期保持社会稳定的最关键因素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问卷中列出了12个与社会稳定相关的因素,领导干部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的选择达到了高度一致。75.5%的人认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社会稳定是最为重要的,2000年的调查结果是76.6%。首选因素中“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惩治腐败”问题两项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与去年的调查结果比较,对每一位因素的选择基本相同;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第二位关键因素的选择,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减轻农民负担”的选择比例越来越大,而且今年出现了大幅提高,达到19.6%,前两年分别为3.9%和5.5%;在“第三位”一栏的因素选择中,“调节收入差距”一项比去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此外,“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详见表6。没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体制,就无法实现对劳动者的优胜劣汰,就无法实现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造、改组,就无法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无法在确保效率优先的同时兼顾好公正、公平,无法实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
表6 今后一段时期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选择
(单位:%)
说明:2000年10月的调查有1人未作回答,样本为127人。
此外,连续4年对地厅级领导干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惩治腐败”一项稳坐第三的位置不变,这与百姓对惩治腐败的强烈呼声是一致的。而且各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腐败已成为头号的社会问题。如当这次调查中问到2001年“社会形势中最严重的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时,19.6%的人认为是“腐败”,居问卷中所列问题之首。我们认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治体制改革”才成为了在今后一段时期最受领导干部关注的改革。在一些地方,经济越发展,腐败越厉害的现象绝对是不正常的,应当使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