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趋势--对当前国内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_历史学论文

新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趋势--对当前国内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_历史学论文

新世纪中国的历史学发展趋向——对当前国内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史学论文,历史学论文,中国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67(2002)06-0001-13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危机”的声音在学术界总是不绝于耳。历史学是一门古 老的学科,在任何国家都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历史学从古至今 都属于一种“奢侈”的学科。所谓“奢侈”,并不是指史学研究是“饱食终日”者的行 为,而是指历史研究的成果不会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如果得不到国家或公共资源的 扶植或资助,史学研究往往会出现萎缩或发生危机。从长远来看,史学研究在社会发展 进程中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且不说会对统治者或管理国家的精英有着“鉴往 知今”之功效,就大到国家或社会而言,历史的底蕴可以说是国家民族精神的基础,重 大的社会改革总是在对历史的反思或总结中开始和完成的。就小到普通公民而言,历史 体现出民族传统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对历史的了解是他们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提高社会 整体文化素质的先决条件之一。对一个不断走向进步的社会来说,其作用之巨大应该是 不言而喻的。因此,“史学无用”的论调是一种极为短视且非常有害的观点。中国一向 有着治史的传统,不管是官方修史,还是民间修史,在历史上都有过辉煌。在今天,史 学研究尽管受到了商品经济大潮的严重冲击,但治史的传统实际并没有丢弃。历史学依 然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大门类,这里没有具体从事史学研究者的数目,但队伍一定是 非常庞大。有人曾惊叹,高校历史学招收的博士生竟超过了计算机等应用学科的博士生 。当然,历史研究不见得队伍越大就越好,但历史学必须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其特有的作 用或功能,否则“危机”不仅难以克服,还会进一步加深,出现史学工作者不愿意看到 的“尴尬”局面。我本人从事美洲史的教学与研究,史学视野非常有限,只能结合自己 的专业对国内的史学研究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期以小窥大,在对国内史学研究反思 中从史学自身寻找危机的内在根源,并从中把握国内史学研究的基本趋势。

从史学研究的成果分类来看,大致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前者主要指研究者首 先构建起一个宏观的框架,在一种整体的视野中通过对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事件的考察,试图从理论上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这种研究的主要特征是研究视 野广阔,基本观点贯彻始终,给人“以木见林”的感觉。后者是对历史上发生的某一事 件或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主要特征首先在于史料的“功夫”,即需要掌握 大量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伪进行辨别,来搞清楚所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一般来讲, 宏观研究产生的影响较大,能够称得上大师级的史学家在宏观研究上都有所建树,如汤 因比的《历史研究》、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弗兰克的《白银资本》等 等。他们的研究打破了传统史学研究的单一性,对相同或不同时空范围内的复杂历史现 象进行比较分析,读他们的著作时往往被其立论、论述和结论的气势宏大而折服。微观 研究多见于国别史,有的著作通过对某一专题的研究,来展现出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 或者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为人们认识当代世界提供一些启发。这种研究比纯粹的 微观研究具有更大的影响。不过,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来都不是割裂的,而是互为因 果的,宏观研究是以长期的微观研究作为基础,是研究达到一定积累和高度的产物或结 晶。目前,在我国的世界史领域,微观研究的确出现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好的 宏观研究成果不能说没有,但显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在涉及到世界史研究体系以及许 多理论问题上无法与国际学术界接轨或对话,在这些方面国际世界史学界也很难听到我 们的“声音”。在以全球史观审视世界历史发展这一无法逆转的趋势下,对我们从事世 界史的研究者来说,研究视野应该更为广阔。研究任何一个问题,不要把它作为一个孤 立的事件,一定要把它置于一种世界范围内的背景之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新,做出 令人信服的史学研究成果。这既是我们的一个努力方向,也是世界史研究能够出现标志 性成果的重要基础。

在普通人的脑海中,提起史学研究,就可能会出现“象牙塔”或“故纸堆”的图景。 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永远是过去,许多问题只能从“故纸堆”中寻求答案。因此,离开了 “故纸堆”,史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更谈不上研究了。但史学研究决不是与现实 完全脱离的“象牙塔”,史学工作者更不能坐在书斋中潜心于历史的考证性研究。许多 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优秀史学成果都反映出对现实的理论思考。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不能仅仅局限于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更重要的是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鉴往知来。这 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功能,用中国古代史家的话来说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用西方人士的话来说是“历史的用处就是要对当前有所帮助”(爱默生之语)。不过对史 学工作者来说,处理好历史研究与现实的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史过于现实化 就难免使研究落入套路,甚至会扭曲历史。如在我本人从事的美国外交史研究中,现实 化的倾向就比较明显,研究人员的视野自觉或不自觉地局限在某些已经确定好的框框之 中。在研究中,他们基本上是把美国作为一个批判的靶子,从历史中寻找现实的影子。 这样自然对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处处体现了与政 府的外交口径保持高度的一致,稍有越雷池一步,便会冒政治上遭到批判的风险。近些 年尽管学术研究环境进一步宽松,但还是存在着“度”的限制。这里并不是说我们对美 国外交史的研究完全脱离开国家的需要,不过如果所受限制过多,或者说阐释历史仅仅 出于回应现实的目的,研究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这既不利于学术发展 与创新,还可能给国家有关部门对美国外交的认识传递了失真的信息,对决策产生误导 。这种过分现实化的倾向同样体现在美国史的其他研究领域,或多或少也存在于其他国 别史的研究中。所以,历史的现实性决不是为现实而失去历史的真实,但史学研究也决 不仅是脱离现实的纯粹历史考证。正确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是我们史学研究人员所 面对的一个挑战。史学研究只有在展现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才能为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才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发人深省的警戒。这无疑是史学具有 存在价值的意义,也是史学研究具有生命力的所在,同时也体现出了史学研究发展的一 个大的趋势。

对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来说,史料是最基本的东西。一篇历史论文或一本历史专著写的 无论多么有文采,论述的无论多么严谨,如果缺乏最基本的史料,都很难说是优秀的或 高质量的。因此,掌握第一手史料并能对其真伪做出鉴别是史学研究者的一个最重要的 基本功,也是研究能够“出新”的首要之基础。在很长时期内,资料匮乏是研究外国历 史者无法逾越的一大障碍,无资料,犹如做“无米之炊”。在这样一种条件下,研究者 无法涉足许多重大的研究领域,即使偶有涉猎,也是采用缺少权威性的二手资料,结果 对重大问题的探讨只能在原地打转,难以出现根本性的突破。目前对世界史学科而言, 不能说资料问题彻底解决,但至少比以前大为改观,特别是许多档案在网络上的公布一 下子就缩小了我们与外国同行在掌握史料上的差距。不过,有了资料,并不等于所有问 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有人在研究某一专题时面对着大量的资料,有时感到无所适从,这 里就需要对资料进行筛选鉴别。杨生茂教授指出:“研究外国史,其中包括外国外交史 以及与之有关的原始材料,必须审慎精思,采取鉴别筛选的态度,要发挥独立判断的功 力,切忌东施效颦。”这番话尽管是这位史学前辈针对美国外交史研究所发的议论,但 对从事世界史或国别史的其他研究领域的学者来说同样具有启迪的意义。故研究国别史 ,不仅要识别出研究对象国政府公开的材料的真伪,更重要的是,如果条件允许,到这 些国家的档案馆搜集那些未公布的原始档案材料以及亲身体验一下研究国的文化氛围。 只有这样,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宏观立论,还是微观探索,才会有所建树。 但令人堪忧的是,实际上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很多,即使有机会去研究对象国,能 够静下心来蹲档案馆的人恐怕为数也不会太多。至于对那些无机会出国的教学研究人员 来说,许多人出于评职称等现实需要,在无任何新的资料前提下继续“研究”那些已经 “炒熟”了的题目,或者应国内政治形势的需要一窝蜂而上,发表的文章数看起来很多 ,但内容似乎都是出自一个模子。很多属于重复性选题,观点和材料如出一辙。这种“ 炒冷饭”现象不克服,研究看起来貌似热闹,实则空洞无物,既无补于学术的发展与创 新,又造成了研究者的急功近利思想。低水平的选题重复很容易导致材料和行文的抄袭 ,即使是改头换面,也是属于东拼西凑。当然,这种现象并不代表国内世界史研究的主 流。目前在国内世界史学界,活跃着一大批国内外培养的高级专门研究人才,他们年富 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已经做出了能够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高质量成果。显而易见,利 用原始资料探讨一些重大问题代表了国内世界史学科的发展方向,也是这一研究领域具 有充满希望的未来的根本所在。

受篇幅所限,有许多问题无法展开探讨,如研究者在研究中如何避免或克服“文化本 位主义”的偏见,如何以宽大的胸怀正确地鉴别吸收外来文化,如何进行比较研究和理 论创新等等。总的来说,“史学危机”反映出国内史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弱点和缺陷, 同时也敦促史学工作者对史学研究自身进行反思。不过,只要研究人员脚踏实地,少一 点“浮躁”,多一些“耐心”,发扬求实求真的精神,以自身研究对现实可做借鉴的成 果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又以研究的高质量的学术价值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只有这样,我们的史学研究才能走出危机,有一个前景光明的未来。

标签:;  ;  

新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趋势--对当前国内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_历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