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理解及其策略训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听力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听力理解在外语学习和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高考英语试卷中听力试题的增设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人们对听力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关注的焦点是:什么是听力理解?它受哪些因素影响?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教师又该如何训练学生这方面的策略?下面,笔者围绕这些问题谈谈自己对听力理解相关理论的学习体会,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和感受,以求教于广大同仁。
一、听力理解的理论框架
与阅读一样,听也是领会言语含义的一项重要能力。听力理解是听者把接收到的语音符号“破译”为语义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活跃的动态思维活动。
(一)听力理解的两种相关知识:语言知识与非语言知识
听力理解要涉及两类知识,即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含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知识,犹如听者大脑里的一本“词典”,听者每听到一个或一段语音信息都要通过该“词典”来查找相关意思。非语言知识就是常说的背景知识,它可以是听者对相关话题的先前知识,可以是与之相关的情景和语境知识,也可以是听者长期记忆中关于某事物的“结构关系网”,对理解听力材料起着辅助作用。
(二)听力理解的两种加工体制:语言加工体制与问题解决体制
听力理解属于语言理解体系。整个理解体系由几个语言加工体制(1anguage processors)和一个问题解决体制(general problem-solver,GPS)构成。
语言加工体制与听者的“心理词典”相通,一旦得到语音信息,便分别在词汇、句法、语义层面上加工所得到的语音信息。问题解决体制则与听者的世界知识相通,听者根据前者加工过的信息,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寻与之相关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并加以运用,从而对说话者发出的话语信息进行预测、假设和推断,最后达到理解。
(三)听力理解的两种方法: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
从语言理解体系的两种加工体制来看,听力理解的方法可分为两种:“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
“自下而上”的方法就是在词汇、句法、语义层面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精加工”和“微处理”,主要表现形式有:(1)到“心理词典”里快速查验听到的材料,并确认熟悉的词语;(2)把语流切分为独立的音段,例如,把"theboywhoislyingunderthetree"切分成"the boywho is lying under the tree";(3)通过语法特征把听力材料再切分为句子构件:the boy和who islying under the tree;(4)确定听力材料的信息重心所在:…boy…lying…under…tree。
“自上而下”的方法是听者运用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对听力材料进行“宏观”处理,其主要的理解活动为:预测、推理、验证、修改等。例如,NMET 99的Text10是一篇关于火灾的新闻报道。在听之前,绝大多数考生对火灾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了解。所以,当考生一听到"fire",就立即启动了长期记忆中有关火灾的“结构关系网”,很可能在大脑中出现下列问题。实际上,考生听到的话语被用来验证预测,并填补其中某些具体细节。
(1)When and where did the fire break out?
(2)What's the cause?
(3)What loss did it bring?
(4)How long did it last?
(5)How was it put out?Did the firemen comeor not?
(四)听力材料的两种语言功能:交流感情与传递信息
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可谓千变万化,但是,归纳起来讲,可以简单划分为“交流感情”和“传递信息”两种功能。前者指的是人们使用语言的主要目的在于社交,着眼点是在话语参与者之间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例如“介绍、问候、打招呼、告别、闲聊、祝贺”等。后者的重心在于传递信息,说话人最关心的是,信息是否得到了准确完整的传递,常见的有“新闻报道、讲座、描述、指令”等。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必须对听力材料的目的和功能加以辨别:是交流感情呢,还是传递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听力策略,促进理解。
对于上述听力理解的两种方法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使用下列“田”字图予以标示:
例1.NMET 2000-Text 3
M:Well,I'd better be getting home now.It'sbeen great seeing you again.
W:Oh,It was nice seeing you,too.
Q: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doing?
A.Enjoying meeting each other.
B.Saying good-bye to each other.
C.Planning to see each other again.
考生必须先在词汇、句法、语义等层面上,对听力材料进行微处理,得出信息重心,然后才能判断出它的语言功能为:告别。用“田”字图可以标示为:
例2.NMET2000-Text 10
这是一篇关于storm的新闻报道,其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在听之前,大多数考生对之有所了解,故在考生的大脑里事先存储一个与storm相关内容的期望值。考生在听的时候,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用“田”字图可以标示为:
例3.NMET 1999-Text 9
在该听力材料中,Mary和爸爸商量如何给她妈妈过生日的事,他们的对话的重要目的应是交流感情。另外,大多数考生们对生日话题事先有所了解。用“田”字图可以标示为:
(五)听力理解的两个信息加工过程:自动过程与控制过程
信息加工有自动过程和控制过程之分。自动化过程的反应速度快,毫不费力,但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才能形成。在控制过程中,大脑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通过人为控制的方式被激活的,需要大量注意力,既花时间,又会抑制或干扰其它信息的同步处理。这就是为什么老驾驶员能轻松自如地开车,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而新驾驶员比较紧张,应变能力也差。
同样,初学者或效率低下的听者在听力理解中比较依赖“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法,注意力主要花在辨认词、句上。再加上听力理解中的语言信息是以“流水线”的形式输入,听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这样一来,工作记忆的运作负荷就会加大:既要进行信息加工,又要忙于储存信息。如果听者的自动化程度低,那么他的工作记忆就会忙于辨认词、句或对付语言中的难点,使控制过程成为主导,其结果是信息加工过程放慢,常会顾此失彼、丢失信息或加工不出有意义的、内容连贯的有效信息。
二、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
听力理解是一个内在的脑力活动,无法直接去观察和研究。但是,通过研究听者对所听信息的反应可以发现,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听力材料本身的特点
1.时间变量,即语速、停顿和迟疑。语速是听力理解中的决定性因素。语速太快,听者来不及反应;语速过慢则会给听者造成心理上的障碍,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容易引起厌倦等情绪。不同来源的听力材料对语速要求并不相同(如表一);不同水平的听者对语速有着不同的要求(如表二)。语速并不是一个在听力过程中独立作用的因素,它与材料本身的特点、听者的背景知识等密切相关。另外,迟疑和停顿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是有利的、积极的。
表一
美国广播采访
190wpm
美国日常会话
210wpm
美国一般讲座
140wpm
表二
200wpm
中下水平的听者有较大困难
127wpm
中下水平听者所需要的语速
145-185wpm 对听力理解的影响程度不明显
2.听力材料的类型。(1)书面材料比口头材料更难以理解,因为它在词汇选择、句法结构等方面更为复杂;(2)在理解的难易程度上,新闻最难,讲座次之,对话较容易;(3)以时间为顺序的描述材料要比插序和倒序的听力材料更易于理解;(4)有视觉支持(音像结合)的听力材料也易于理解。
(二)任务特征
听力理解任务的类型对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有影响,听者对不同类型的任务有着不同的反应:(1)回答多项选择题要比以疑问词"wh-"提问的问句容易;(2)回答针对具体线索的提问比依据整体线索的提问容易;(3)概括理解和综合信息比寻找某个特定信息的难度要大。
(三)听者的特征
听者的语言水平、背景知识、记忆力、情感因素和听力策略也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方面。目的语输入的记忆跨度(memory span)要比母语短。但是,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能成功处理的英语输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所以说,记忆时间长度是听者整体语言水平的标记。与话题有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听者进行想象、猜测,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当然听者坚定的自信心也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效果。
三、高中听力教学的目标和现状
(一)中学听力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现行英语高中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设想都对高中英语的听力教学提出了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见表三、表四)。
表三
现行教学大纲对英语听力教学要求
高中二级教学目标
1.能听懂课堂用语,并做出相应反应。
2.能听懂教师用学生已学的英语解释新
的语言现象和教学内容。
3.能听懂对方基本在所学过的语言范围
内,用略慢的语速谈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偶
尔需要对方重复。
4.能基本听懂没有生词、题材熟悉、难度
略低于所学材料的语段。语速为每分钟110-
120个词。
5.能听懂广播、电视及其它音像制品中与
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语言材料或教学内容。除教
材外,泛听总量应达到40小时左右。
表四
新课程标准设想对英语听力技能的描述
高中毕业基本要求
1.能从有关熟悉的话题的演说、讨论、辩
论和报告中提取信息。
2.能推断陌生习语的意思。
3.能通过线索将简单的事实和信息联系
4.能从简单的文段中区分事实与观点。
5.能基本听懂国内广播电台或电视台一
般英语新闻的主题或大意。
6.能听懂各种故事中人物和行为的发展
7.能听懂他人委婉的建议、忠告和推
8.能听懂交谈中他人的观点、态度和
9.能意识会话中语气的正式程度。
(二)中学听力教学的现状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可谓是希望与困难并存。一方面,社会需求和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增设势必引起学校、师生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由于课时有限、班级人数众多、听力教学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必要的视听设备、音像材料等因素,显然使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坦言之,我国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测试及其理论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广大的探索空间。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听力课被上成了听力测试课。这种纯粹的测试检查课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感压抑,反应冷漠,教学效果不明显。
我们认为,真正的听力教学不仅需要为学习者提供有益于提高听力水平的针对性练习,还必须注重相应的学习策略训练,以帮助学生“内省”,找到听力理解中的困难及其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适时对自己进行监察、评估和调节。策略训练在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就起到了“授人以渔”的良好效果。
四、听力理解策略及其训练
(一)听力策略的概念
听力策略是一种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或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思维或行为活动,可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元认知策略指的是语言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活动的顺利完成而采取的计划、监察、评估等行动,是学习者进行自我管理所采取的措施。认知策略则与学习者的学习任务有直接的关系,它涉及对输入信息的处理,如重述、借助上下文、推理、联想发挥等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指的是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与别人合作,或自己控制情绪,消除紧张和不安等。
国内学者对听力策略的研究表明:(1)学习策略对成绩有明显的影响;(2)有意识地调整学习策略是取得成功的关键;(3)策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4)策略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不但要向学生提供听力实践的机会,还要加强听力策略训练。
(二)听力策略训练的内容
策略训练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有效的听力策略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熟悉英语口头语的形式,学会“听”英语,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主动性,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听力策略训练的内容包括情感策略、管理策略和认知策略。
1.情感策略训练。学习英语时,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害怕、缺乏信心和毅力等心理障碍。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意志等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以下情感策略:
·认识听力理解在英语学习和实际交际中的重要性。
·对听力训练持积极的态度,充分利用每一次接触“活”英语的机会。
·克服对英语听力理解的畏惧心理,树立坚定的信念。
·在听的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遇到困难不急躁。
·能正确看待考试中的听力成绩,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2.自我管理策略训练。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听力学习进行计划、反思、调整和恰当评价。具体地说,就是指导学生:
·明确听力训练的阶段性学习目标。例如:(1)听懂老师的英语授课,(2)听懂同学的英语对话,(3)能应付一般的听力测试,(4)能听懂或看懂难度适当的电台和电视英语节目等。
·进行反思,找出自己听力理解中的薄弱环节。例如:(1)辨音能力差,(2)听力词汇量小,(3)语言知识基础不牢,(4)短时记忆能力不强,(5)对背景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等。
·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包括听力训练材料的选择和时间的安排等。
·及时总结听力训练的成功经验,或反思训练效果欠佳的原因。
·遇到困难时知道如何获得可能的帮助,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体会和经验。
3.认知策略训练。让学生知道如何利用他们已经具有的母语听力能力和有效的思维方法,有目的、有选择地获取必要的信息。
·根据不同的目的或要求去选择相应的听力策略,如整体听、选择听或精听等。
·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如记笔记,边听边记下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或在听懂一段话以后概括其主要意思并记录。
·根据语境或一些其它的线索进行预测。如考试时,借助图例、标题或问题的选项,对听力材料的话题或下文进行预测。
,能借助联想,把相关的新旧信息有效地联系起来。如联系已有的知识,包括文化知识、生活常识或亲身体验等,去理解听力材料。
·运用语法知识(如虚拟语气、定语从句等)、辨别语篇标记词(如but,however,in other words,in on word,etc.)或分析长句的结构以帮助理解。
·能借助非语言信息进行推理。例如根据背景声音、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说话者的态度等线索去推测谈话发生的地点以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
(三)听力策略训练的三个层次和方法
1.三个训练层次。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策略训练:(1)盲目的训练。学生做一种需要某种策略的练习,但不指明该策略及其价值,也不加以讨论;(2)有意识的训练。告知学生具体的策略及其用途;(3)控制的训练。向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去比较和评价使用不同认知策略的情况。
2.三种训练方法。一般来说,训练方式有三种:集中训练、分散训练和个别指导。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都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前者必须脱离正常的语言教学任务进行;而后者可以贯穿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因此,从操作层面上看,分散训练更容易被一般教师接受。个别指导通常用于解决个别差生存在的严重问题,其特点是针对性强,但耗时费力,难以大范围开展。上述三个方法各有利弊,教师应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