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鸣[1]2000年在《人IL-16的原核表达与其功能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IL—16基因编码一个631aa的前体蛋白(Pro—IL—16),它被胱冬氨酸酶(Caspase 3)切割加工后,C末端的121aa肽段具目前已知的IL—16全部生物活性。IL-16可引起CD_4~+T细胞迁移、活化和增殖。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作为一种新的细胞因子,IL—16的功能不是十分清楚,对它的研究还远远没有深入。但是天然的IL—16在血液中含量极低,约为10~(-9)M,不易大量制备,限制了它的研究和利用。因此,克隆表达得到重组的IL—16蛋白,是十分必要的。以往的研究还远不深入。 用RT—PCR方法将人IL—16基因的活性区段(783—1187bP)克隆至pBluescript SK(+)载体,测序验证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T7—7His,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为可溶性蛋白,分子量约为18kD,通过Ni~+离子亲和层析一次性纯化。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其具IL—16免疫原性,FACS检测证实该rhIL—16具促CD4~+细胞增殖活性。 本实验以重组及真核表达的IL—16,处理转染了含HIV启动子质粒的Jurkat细胞,其表达水平可通过HIV启动子后连接的CAT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无论重组IL—16或真核IL—16,对HIV启动子,均有抑制效果,但不十分显著。 本文工作选择具有CD4表面分子的白血病细胞株Jurkat E6—1,作为靶细胞,以100倍浓度递增的IL-16处理24hr。通过细胞计数,MTT,FACS检测互相验证,表明IL—16的加入,会影响细胞的增殖。在低浓度下(10~(-9)M,10~(-7)M)不明显改变靶细胞的生长状况;在高浓度下(10~(-5)M),靶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表现出IL—16在此间的促凋亡效果。 本文对凋亡可能涉及的基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无血清培养Jurkat细胞24hr后,随着rhIL—16浓度的增加,Jurkat细胞的凋亡程度也增加,与之相应,Bid和C一MyC的表达水平也增加,这表示BdC-M厂可能参与IL叫6诱导的扣水Ct细胞凋亡的调节。但是,同样培养条件下,F。L.q在对照和低浓度处埋下有表达,高浓度处理后并不表达。 CD4分子与IL叫6结合后。会介导该信号的传递,因此,本文对其下游可能涉及的信号传导途径的主要分子进行了初步分析。它们分别是皿C、PKA、M仇怅途径中的三个代表:*RK途径中的 IVthKI;SAPK/JNK途径中的 NI:15KICI;p38途径中的 p38。 结果表明,加入 PKC的抑制剂,强烈抑制了所有浓度*-16处理下细胞的增殖,暗示PKC在u一16与CD4结合后,可能传递了增殖相关信号,它的存在是Jllrk盯细胞的生长增殖必须的。结果表明,力。入 PKA才制剂 H89,与不同浓度的rhll-16共处理 jurku细胞 24小时后,细胞数目均表现为增力。。其中,10-’M rhll—16处理的增殖效果最为明显。这说明尸KA可能参与对IL-仍诱导Jurk吐细胞的调节,但是调节的方式还不清楚。 结果表明,加入 Nil3KI特异性抑制剂 PD 98,059,对以*’M。10’M、10’M和 10-‘M浓度的 rlL-16处理下的 *。hat,兰月增殖程度大幅度提高。 用RT—P口又方法对SA PK途径中的mKKI 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剂量IL一工6作用于靶细胞2斗fir,都明显诱导fi4lZKI<1的表达,而作用时间延长到48k,IL—16对它的诱导作用消失。P38也是 MAPK(Mltogen一。ctivat。d Protein inas4亚家族成员‘’‘’。IL一16东激后,会在HAC-12P5(CD4”巨嗜细月株冲,弓起p38 MAPK的磷酸化‘’。抑制剂实验结果证实,它对 IL—16诱导凋亡的效果是不显著的。
赵欣[2]2005年在《人白细胞介素15 cDNA协同优化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核酸疫苗治疗宫颈癌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宫颈癌是妇女因恶性肿瘤而死亡的第二位死因,是威胁妇女健康的大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尤其是HPV 16型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99%以上的宫颈癌病例都可检测到HPV感染。晚期宫颈癌的治疗除了手术放化疗以外尚无良策。那么针对宫颈癌的病因——HPV感染来研制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疫苗来战胜宫颈癌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治疗性疫苗多选用HPV的两个早期基因E6和E7基因作为抗原基因。这两个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主要癌蛋白。疫苗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微生物载体疫苗,蛋白疫苗,DNA疫苗等。大多数疫苗在动物实验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抗瘤效果,部分已进入临床实验。但目前得到的临床实验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所以提高治疗性疫苗的免疫原性从而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十分必要。本研究是关于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研究选用了DNA疫苗这一形式,采用HPV16 E7基因作为抗原靶基因,从增强疫苗免疫原性并消除抗原蛋白转化活性这一角度出发,对抗原基因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并将优化后的基因与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70(MtHSP70)基因相融合作为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的主体,为了增强免疫效果,还选用人白细胞介素15(hIL-15)基因作为分子佐剂协同免疫。研究首先构建了一系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使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以及ELISA方法验证了这些质粒的体外表达后,对动物进行了分组免疫,并对该疫苗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具体的疫苗优化策略和实验结果如下:1.对HPV16 E7基因进行系列优化。首先对E7基因进行gene shuffle,即基因切割重排。将E7基因分成a,b,c三个部分,将中间部分b重复一次,得到abbc序列,并在该序列的两端各添加一个HLA*A0201表位,得到重排的HPV16 E7基因(ShE7)。基因重排后,用哺乳动物偏爱的密码子对HPV16 ShE7病毒基因进行优化,并突变了与转化活性相关的Rb位点和锌指结合区,期望通过这样的优化策略来提高表位剂量,增加蛋白表达量并消除抗原蛋白的转化活性。基因优化后,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了HPV16 E7基因。2.选用VR1012作为疫苗的真核表达载体,将优化的HPV16 ShE7与MtHSP70基因相融合,构建了以HPV16 ShE7/MtHSP70融合基因为主体的DNA疫苗VR1012-HPV16 ShE7/MtHSP70,同时构建了野生型HPV16 E7基因,单独HPV16 ShE7基因和MtHSP70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VR1012-WE7,VR1012-SHE7,VR1012-MtHSP70。另外还构建了两个人IL-15的真核表达质粒—VR1012-hIL-15和VR1012-hIL-2S/hI1-15。将上述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COS-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的方法鉴定了WE7,ShE7,ShE7/MtHSP70以及Mt HSP70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通过ELISA的方法鉴定了IL-15在细胞中的分泌性表达。3.选用PGEX-4T1作为原核表达载体,构建了HPV16 E7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E.Coli(BL21/DE3)中表达了GST-E7融合蛋白并使用亲和层析的方法对该蛋白进行了纯化。该蛋白拟用于检测疫苗免疫后产生的特异性E7抗体,根据凝胶薄层扫描结果显示,蛋白纯度达到75%以上,可以满足体外免疫检测实验的要求。4.用上述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进行了免疫。将6-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六组:WE7免疫组,ShE7免疫组,ShE7/MtHSP70免疫组,ShE7/MtHSP70+hIL-15免疫组,hIL-15免疫组和空载体VR1012对照组。双侧股四头肌注射接种三次,肌肉注射后进行体内电穿孔以增强基因转染效率。在WE7免疫组内增加2只小鼠未进行体内电穿孔,用于比较体内电穿孔的效果。每次每种质粒接种100μg,间隔2周。作为宫颈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免疫原性的检测,体内抗瘤实验以及抗瘤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所作的工作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人IL-15协同HPV16 ShE7/MtHSP70核酸疫苗的免疫原性,体内抗瘤活性以及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魏丽丽[3]2008年在《IL-24原核和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活性检测及AdIL-24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白介素24(Interleukin 24,IL-24)是在人黑素瘤细胞终末分化时,通过cDNA文库差减杂交时首先发现的,生化数据显示该蛋白具有细胞因子活性,属于IL-10基因超家族。研究显示IL-24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的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同时又能刺激免疫系统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热点。为了进一步探讨IL-24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本课题拟通过重组蛋白直接作用的方式或腺病毒转入基因的方式,研究人IL-24对人宫颈癌细胞株CaSki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等的影响,并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AdIL-24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第一部分白介素24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活性检测摘要目的:克隆人IL-24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GST-IL-24融合蛋白,检测其活性。方法:用密执毒素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表达IL-24 mRNA,通过RT-PCR获取IL-24 cDNA,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测序结果显示在IL-24 cDNA第223位G→A,370位T→C,从而导致其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发生改变:A75T, H124Y,通过二次PCR将其纠正,重组载体pGEX-IL-24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经GSTrapTMFF柱分离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表达。将CaSki细胞分为:PBS对照组、GST组、GST-IL-24组,通过MTT、流式检测GST-IL-24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作用。结果:获取人IL-24 cDNA,突变纠正后序列与GenBank公布序列(登录号:NM_006850)完全一致,成功构建pGEX-IL-24原核表达载体,0.1mmol/L IPTG可以有效地诱导融合蛋白GST-IL-24以可溶性形式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50 kDa,可以显著抑制CaSki增殖:终浓度5mg/L,10mg/L,25mg/L,50mg/L纯化的GST-IL-24处理CaSki细胞72h后,MTT检测显示它抑制率分别为:18.1%,29. 1%,47.9%,56.1%,显著高于相应浓度的GST组,Annexin V流式细胞仪检测GST-IL-24组早期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克隆得到人IL-24 cDNA,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得到GST-IL-24,该融合蛋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CaSki细胞生长,促进凋亡。第二部分白介素24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及活性检测摘要目的:构建人白介素24腺病毒载体,获取病毒重组子,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pGST-IL-24为模板,通过PCR扩增IL-24并将之克隆至pAdTrack-CMV载体,经Pme I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在BJ5183菌中同源重组,HEK 293细胞包装扩增,PCR、Western blot鉴定。AdIL-24处理宫颈癌CaSki细胞,通过MTT、细胞存活实验检测其活性;Hoechst 33342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 pAd-IL-24经Kpn I和Xho I双酶切后可见9kb和650bp左右的条带,证明构建成功。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Ⅰ酶切后可见一条4.5kb和一条约30kb的条带,表明同源重组成功。线性化同源重组的腺病毒,转染293细胞,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表明有目的蛋白表达。MTT结果显示:AdIL-24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明显抑制CaSki细胞增殖。细胞存活分析实验表明可以明显抑制癌细胞的长期活力。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AdIL-24处理的CaSki细胞:核着色变深、固缩、碎裂、出现典型的凋亡小体,而对照组细胞形态学没有明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AdIL-24(100pfu/cell)处理CaSki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为33.58±3.31,相比Advec组(2.63±0.63)和PBS组(2.32±1.42)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成功构建人IL-24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其病毒重组子具有生物活性。第三部分AdIL-24抑癌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摘要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AdIL-24对宫颈癌CaSki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AdIL-24处理前后细胞总蛋白,并对胶条(pH3-10NL,pH4-7)、SDS-PAGE浓度(10%,12%)、电泳时间(6h,7h)进行优化,PDQuest图像分析, MALDI-TOF质谱鉴定, MS-fit和Mascot软件查询SWISS-PORT蛋白质数据库,半定量RT-PCR检测p53、BAX、AK1、GADD45γ、BCCIP、eIF-5A 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在蛋白质水平对p53、BAX进行验证。结果: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CaSki细胞双向电泳图谱,图像分析显示有43个蛋白斑点表达有差异,经MALDI-TOF检测,鉴定了29个可能蛋白,15个上调表达(p53、BAX、AK1、GADD45γ、BCCIP等),14个下调表达(eIF-5A、Protein DJ-1、Annexin V等)。AdIL-24处理后p53、BAX、AK1、GADD45γ、BCCIP的mRNA表达上调,而eIF-5A mRNA表达下调。p53、BAX蛋白质在AdIL-24处理后表达上调。结论:AdIL-24处理前后有多种蛋白质差异表达,这些蛋白质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信号通路,提示这些蛋白质可能参与AdIL-24的抗肿瘤作用。
胡艳秋[4]2004年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文中指出为研究和论证细胞因子IL-1及其调控因子Ⅱ型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对IL-1RⅡ在正常内膜(n=9)、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在位(n=15)和异位内膜(n=16)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正常内膜IL-1RⅡ基因表达(0.8736±0.0972)明显高于患者的在位(0.4674±0.2324)及异位内膜(0.4750±0.2688)(P<0.05)。并且正常内膜IL-1R Ⅱ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为(2.057118±0.838522>1>0.630981±0.591847)(P<0.05)。提示IL-1RⅡ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局部免疫环境的调控,IL-1R Ⅱ的转录表达不足和翻译受阻,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 为进一步研究IL-1RⅡ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细胞的调控机制,为临床生物治疗内异症提供依据。采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克隆人的IL-1RⅡ基因并经测序证实。通过对该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发现IPTG诱导后菌体主要表达Mr为45,000的IL-1RⅡ。并且该蛋白具有免疫活性,能与小鼠抗人IL-1RⅡ mAb产生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我们构建了LZRSPBMN-IL-1RⅡ,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了该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可以成功地在真核细胞中表达IL-1RⅡ蛋白,为研究IL-1RⅡ对IL-1的调节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同时,采用自体内膜组织种植方式,我们成功地建立了ICR小鼠Partl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和生物治疗的鉴定方法莫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IL一IRn表达不足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人IL一IRH基因的克隆和表达以及ICR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为我们深入了解IL一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生理中,尤其是在整个与细胞及体液免疫相关的各种细胞因子网络中的作用机制,发现内异症新的生物治疗靶点莫定了基础。
佚名[5]2004年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4年第20卷总目录索引》文中研究表明基础研究雌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脾脏免疫学改变的形态学观察 (英文 )张庆红 ,曹 军 ,胡玉珍等 (1- 1)…………………………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相互作用蛋白基因的克隆佟明华 ,陈思强 ,姚汝华等 (1- 7)………………………………………………hd
徐炳森[6]2001年在《草鱼白细胞介素-2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研究》文中指出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机体复杂免疫网络中起调节作用的关键淋巴因子之一,在人和其他高等脊椎动物中已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对低等脊椎动物的IL-2仍知之甚少,鱼类在进化上处于连结低等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脊椎动物的关键地位,开展鱼类IL-2的研究,对了解IL-2的分子起源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用ConA刺激体外培养的草鱼头肾白细胞,MTT法检测发现体外诱导的草鱼白细胞培养上清液具有促进草鱼头肾淋巴母细胞增殖的作用,观察到了草鱼IL-2活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草鱼IL-2cDNA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研究。 草鱼头肾白细胞用PHA和ConA协同PMA诱导14小时,提取细胞总RNA,用Oligo dT_(18)引物把mRNA逆转录为第一链cDNA。以此cDNA为模板,根据人和其他生物IL-2 cDNA基因两端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做RT-PCR扩增。通过优化扩增条件发现,当退火温度提高到56℃时,可得到特异性的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目的条带大小约为500bp。该RT-PCR产物经纯化后,采用T-A克隆的方法,插入pUCm—T载体,用T7启动子引物在ABI377测序仪上测定了产物的全部核苷酸序列。用DNAMAN-和OMIGA软件分析表明,该序列全长492bp,编码164个氨基酸残基,其推算的分子量约为17.5kD,包含编码信号肽的序列和编码草鱼IL-2成熟肽的开放读码框架(ORF)。分析该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发现,草鱼IL-2多肽中存在潜在糖基化位点,推测为糖蛋白。没有发现Cys残基,无潜在的S—S键结构。通过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草鱼IL-2 cDNA基因序列与人和其他高等脊椎动物相比有34-40%的同源性。草鱼IL-2在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水平与牙鲆相比分别有40%和23%的同源性。 浙 江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将克隆到 pUCm—T质粒上的草鱼 IL2 cDNA基因用 Ncol和 BaxnHI切下,连接到表达质粒pET28b上,筛选得到的重组质粒转化 E。。h.BLZI/DE3,用WTG诱导表达,做SDS—PAGE分析,发现在ZlkD 处有特异性的表达产物条带,分子量与预期的重组IL-2(包含部分HIS 等载体序列)分子量大小一致,表明草鱼IL-2蛋白实现了在原核细胞 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草鱼IL-2的免疫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巩艳[7]2002年在《sIL-16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测定》文中认为IL-16(interleukin-16,IL-16)最初是在1982年由Cruik Shank实验室从抗原刺激的单核细胞中分离提纯的[1],因具有T细胞特异性的趋化作用而被称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cyte chromataxis factor, LCF)。前体由631个氨基酸构成,无生物学活性,被白介素-1β-转化酶( interleukin-1β- converting enzyme , ICE)在Asp510和Ser511位酶切后 [2],形成121个氨基酸大小的C端分泌性IL-16 (secreted interleukin-16, sIL-16), 它以非共价方式结合为四聚体结构, 并具有了生物学活性。sIL-16对于维持、促进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细胞的凋亡有密切关系,而且广泛参与体内免疫调节,同时有拮抗免疫缺陷病毒的作用。开始人们研究的热点集中于sIL-16如何抑制人类和动物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在CD4+T细胞的复制从而达到阻滞HIV感染,以后研究发现该因子除对CD4+T细胞具趋化作用外,对CD4+的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也有趋化作用,并能诱导人静止T淋巴细胞表达IL-2R及上调MHCⅡ类分子,参与哮喘发病极早期的调节,调节时段早于IL-4、IL-5等其它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用PCR法扩增本室保存的sIL-16 cDNA片段,选择NdeI和XhoI两个酶切位点定向插入含T7启动子同时带有6个组氨酸序列表达标签的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sIL16, 得到阳性克隆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筛选表达菌株。观察不同温度下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产物可溶情况,选择最适宜温度进行表达。表达产物超声碎菌,离心后上清过Ni2+鏊和层析柱,根据咪唑梯度变化进行表达产物的纯化。表达产物与淋巴细胞共同孵育一段时间,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它对细胞表面某些分子表<WP=8>达的影响和它对细胞生长的刺激作用。 结果:(1)以sIL-16 c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扩增后,得到391bp大小的片段。(2)PCR产物与pET28a(+)连接,转化BL21(DE3),任选一个阳性菌落测序。所测序列结果与基因库所报告序列完全一致。(3)20℃经 IPTG诱导12h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在18kD处出现明显的蛋白条带,诱导前此条带不存在。蛋白印迹也显示在18kD处出现明显的蛋白条带。超声碎菌离心后,发现所表达蛋白部分位于上清中,电泳扫描显示占上清菌体蛋白40% 左右。充分离心后取上清过Ni2+鏊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产物为单一的大约18kD大小的蛋白分子,即rIL-16。(4)通过不同浓度rIL-16对Jurkat 细胞的刺激,滴定rIL-16的最适浓度是1×10-9M。共孵育rIL-16与PBMC,FACS检测结果显示:与 rIL-16共孵育的PBMC表面IL-2R的表达水平比未经rIL-16处理的细胞增高了18.54%。 结论:从培养的淋巴细胞提取IL-16 RNA, 经逆转录成cDNA后,利用高效表达载体pET28a(+)在sIL-16的N端添加了6个组氨酸的标签,同时受控于T7启动子的调控下, 使蛋白得以高效表达并方便纯化。进行低温诱导减弱蛋白分子表面疏水基的相互作用, 有利于蛋白正确折叠形成可溶性天然的空间结构。与 rIL-16共孵育的PBMC表面IL-2R的表达水平比未经rIL-16处理的细胞增高了18.54%,说明rIL-16的刺激活化了PBMC。这样,首次使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具生物学活性的rIL-16, 为进一步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蒋燕明[8]2005年在《卵巢癌相关抗原的筛选及鉴定》文中研究指明肿瘤抗原的寻找一直是肿瘤免疫学研究中面临的重要课题。Sahin 报告的SEREX(Serological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eDNA expression libraries)方法是从体液免疫的角度寻找肿瘤抗原,为寻找肿瘤抗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以应用于许多类型的肿瘤抗原的筛选,发现了一些新的肿瘤排斥抗原,显示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卵巢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居于第一位,其中最常见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5 年生存率长期停留在20~3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卵巢癌发病部位隐蔽,难以早发现,早治疗,预后差。目前的诊断方法有限,寻找新的更具优势的肿瘤抗原用于诊断是急需研究的课题。用SEREX 方法筛选卵巢癌肿瘤抗原的研究在国内外较少。本研究所用卵巢癌eDNA 表达文库由本课题组构建,该文库已应用SEREX 和SSH 相结合的筛选肿瘤抗原基因的技术策略,并获得了180 个卵巢癌肿瘤抗原基因克隆。本文对其中45 个卵巢癌候选抗原基因在34 例卵巢癌患者和34 例正常人血清中相应IgG,IgM 抗体的检测、分析发现,其中6 个抗原克隆的IgG 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相应正常人血清中的阳性率,4 个抗原克隆的IgM 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相应正常人血清中的阳性率。分析筛选的阳性卵巢癌抗原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关糸发现,lO 个卵巢癌抗原在卵巢癌血清中的自身抗体与其病理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分析这些抗原的自身IgG抗体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的关系发现,不同抗原的抗体在卵巢癌的不同期别可发生明显的升高。这些结果说明卵巢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过程。我们的研究发现数个卵巢癌抗原的血清IgM 抗体在卵巢癌早期阶段就发生了明显的升高,提示这些肿瘤抗原的自身抗体可能成为卵巢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本研究把10 个抗原克隆联合起来分析发现,分别用IgG 抗体和IgM 抗体检测都能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同时用IgG 抗体和IgM 抗体检测,则能够在保证特异性不变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这个发现为将来研究卵巢癌肿瘤标志物,用以诊断卵巢癌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得到的其中7 个阳性克隆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经与GeneBank 和SEREX 数据库比较、分析发现这7 个卵巢癌候选肿瘤抗原基因可以分为4 类:①1 个与已知卵巢癌相关基因同源的基因,可能是乳腺癌或卵巢癌癌性突变的靶位;②3 个与一些具特殊功能蛋白的基因同源的基因:③2 个可能与细胞生长、分化功能有关的基因;④1 个在GeneBank 中无同源序列的新基因。初步分析这些基因均是具有不同功能的功能性基因。
参考文献:
[1]. 人IL-16的原核表达与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 张晓鸣.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0
[2]. 人白细胞介素15 cDNA协同优化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核酸疫苗治疗宫颈癌的初步研究[D]. 赵欣.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5
[3]. IL-24原核和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活性检测及AdIL-24蛋白质组学研究[D]. 魏丽丽. 重庆医科大学. 2008
[4]. 子宫内膜异位症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D]. 胡艳秋. 南京医科大学. 2004
[5].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4年第20卷总目录索引[J]. 佚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4
[6]. 草鱼白细胞介素-2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研究[D]. 徐炳森. 浙江大学. 2001
[7]. sIL-16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测定[D]. 巩艳. 第三军医大学. 2002
[8]. 卵巢癌相关抗原的筛选及鉴定[D]. 蒋燕明. 广西医科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