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引起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机械通气时间≥48h,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性别、呼吸机应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胃内容物反流、营养不良、意识状态等因素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5例(20.83%,25/12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年龄(60.21±15.32)岁、呼吸机应用时间(14.23±6.32)天、胃内容物反流比例52.00%、营养不良48.00%高于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的(56.12±16.23)岁、(9.13±4.25)天、29.47%、23.16%(P<0.05),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素多各多样,通过加强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尽量缩短呼吸机时间、减少胃鼻插管或缩短留置时间、营养支持、加强意识昏迷患者的护理以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中用于抢救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1],虽然对于呼吸衰竭患者来讲,病症得到了有效地救治,但是呼吸机实施中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类型,影响患者预后[2]。因此,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其作出相应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甚至避免其发生,对患者改善预后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机械通气时间≥48h患者共120例,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最小37,最大90岁,平均年龄我(58.56±15.30)岁;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前均为无肺部感染,且患者在上机之前未进行过气管插管,咽喉部位及气管未受到损伤。
1.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3]:①上机时间48h以上,胸部X-线片显示有新或进展性浸润性病灶;②发热、体温在38度或者基础体温上升1度以上;③外周白细胞<4.0 x109/L或>10×109/L;④上呼吸道出现脓性分泌物或者是分泌物持续增多;⑤气管内引流物经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
1.3方法收集120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呼吸机应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胃内容物反流、营养不良、意识状态等,并对这些因素采用统计学分析,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处理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年龄、呼吸机应用时间比较实施t检验,性别、预防应用抗生素、胃内容物反流、营养不良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130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5例(20.83%,25/12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年龄(60.21±15.32)岁、呼吸机应用时间(14.23±6.32)天、胃内容物反流比例13例(52.00%,13/25)、营养不良12例(48.00%,12/25)、意识障碍10例(40.00%,10/25)高于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的(56.12±16.23)岁、(9.13±4.25)天、28例(29.47%,28/95)、22例(23.16%,22/95)、8例(18.95%,8/95)(t/x 2分别为3.13、4.23、4.46、5.23、8.71 P<0.05),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3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本文观察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0.83%(25/120),进一步观察显示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包括:①患者年龄大,呼吸功能降低并多患有其他疾病加之经常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等,机体抵抗力处于低下状态,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年龄(60.21±15.32)岁高于无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组的(56.12±16.23)岁(P<0.05)。②机械通气时间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直接危险因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呼吸机应用时间(14.23±6.32)高于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的(9.13±4.25)天(P<0.05),机械通气是通过气管切开或器官插管来实现机体内外通气,绕过了咽喉部这一重要的天然屏障,破坏了气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吞咽活动受到抑制,使得口腔分泌物吞咽困难而容易进入气道,同时,由于气管切开,气道损伤,使得细菌也容易定植于呼吸道而造成感染,通气时间越长,定植的细菌越多,造成的感染越严重,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也就越大[4]。③胃内容物反流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经常需要留置胃管,用以提供营养和药物,并进行分泌物的清理,但胃管留置使胃内细菌有机会沿胃管通道迁移至口咽部,并且由于制酸剂的使用,胃内PH值发生改变,定植于胃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并迁移,加速肺部感染进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胃内容物反流比例52.00%高于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的29.47%P<0.05)。④机械通气患者由于体内代谢增高、大量消耗体内营养,因此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营养不良将不利于患者机体的恢复,从而导致患者上机时间延长,增加感染的机会[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意识障碍40.00%高于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的29.47%(P<0.0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对于患者原发病的治疗造成一定困难,且导致患者的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极易造成患者对机械呼吸机的依赖,或因机械通气失败造成患者死亡,为有效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应针对其诱发因素进行有效预防[6]:①加强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积极维持内环境的平衡。②加强对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尽量缩短患者对于机械通气的留置使用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概率。③减少胃鼻插管或缩短留置时间,所以每次喂食前均需检查鼻胃管的位置,通过回抽胃内容物来确定胃残余量,避免增加反流和误吸的危险,尽量用硫糖铝等胃粘膜保护剂替代制酸剂的使用。④加强营养,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进和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机率。营养的补充,应采用消化道和静脉相结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翁端丽.急诊呼吸机辅助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J].医学综述,2014,(23):4386-4388
[2]陈喜.集束化治疗预防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5):672-673.
[3]卢滨.集柬化治疗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6):147-175.
[4]李超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与病原菌感染特征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4,(5):884-886.
[5]胡静,王璨丽,罗懿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与防治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11):1347-1349.
[6]娄伟,魏碧蓉,谢伟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logistic回扫分析及预防[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1):47-50.
论文作者:罗程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呼吸机论文; 性肺炎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时间论文; 发生论文; 危险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