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谈判中“答”的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务谈判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问必有答。人们的语言交流就是这样进行的。“问”有艺术,“答”也有技巧。问得不当,不利于谈判;答得不好,同样也会使己方陷入被动。我们不能肯定地说学会了答就等于学会了谈判,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不会回答,就等于不会谈判。可见,在某种程度上,答比问更为重要。
通常,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回答又会产生不同的谈判效果。有时,对方会故意提出一些的尖刻的问题旨在把其对手问倒。这时,如果是较为出色的谈判人员,便会用一个妙答,使自己逢凶化吉,起到妙手回春的功效。众所周知,有这样一个击败发难性问话的生动事例,汉章帝时司空第五伦,为人正直、纯朴、廉洁奉公。一次有人问他:“你有没有私心?”这话其实是很难用“有”与“没有”来回答的。第五伦深知问话者的动机,便用十分策略的方式回答道:“过去,有一个人送给我一匹千里马,被我拒绝了。事后,每当朝廷让我们三公选荐人才的时候,我心里总是想到这个人,不过我始终没有推荐他。我哥哥的儿子病了,我一夜去探望了十次,回到家就躺下睡觉了。我儿子有病的时候,我虽然不需要去照顾他,可是我一夜都睡不着觉。这样看来,怎么能说没有私心呢?”可见,他的这番回答,一语双关,一方面说明自己也是有私心的常人,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在处理公事时,又不为私心所左右,所谓情在理中,令人折服。
谈判中的问答,是一个证明、解释、反驳或推销己方观点的过程。为了能够有效地回答好每个问题,在谈判前,我们可以先假设一些难题来思考,考虑的愈充分,所得到的答案将会愈好。许多有谈判经验的国家,比较重要的谈判往往在事先都要进行模拟谈判,自己组织一组人员扮演谈判对手,让对手尽情地发挥,借以发现在一般情况下难以发现的问题。
通常,回答问题不仅应当采取容易接受的方法,而且应当巧立新意,渲染己方观点,强化回答效果。谈判中的回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于学术研究或知识考试中的回答,一般不以正确与否来论之。谈判中回答的要诀应该是:基于谈判效果的需要,准确把握住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以及应该怎样说。
为此,我们必须:
1.回答问题之前,要给自己留有思考时间。
商务谈判中所提出的问题,不同于同事之间的生活问话,必须经过慎重考虑后,才能回答。有人喜欢将生活中的习惯带到谈判桌上去,即对方提问的声音刚落,这边就急着马上回答问题,这种做法很不讲究。其实,在谈判过程中,绝不是回答问题的速度越快越好,因为它与竞赛抢答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人们通常有这样一种心理,就是如果对方问话与我方回答之间所空的时间越长,就会让对方感觉我们对此问题欠准备,或以为我们几乎被问住了;如果回答得很迅速,就显示出我们已有充分的准备,也显示了我方的实力。其实不然,谈判经验告诉我们,在对方提出问题之后,我们可通过点支香烟或喝一口茶,或调整一下自己坐的姿势和椅子,或整理一下桌子上的资料文件,或翻一翻笔记本等动作来延缓时间,考虑一下对方的问题。这样做即显得很自然,得体,又可以让对方看得见,从而减轻和消除对方的上述那种心理感觉。何乐而不为。
2.把握对方提问的目的和动机,才能决定怎样回答。
谈判者在谈判桌上提出问题的目的往往是多样的,动机也往往是复杂的。如果我们没有深思熟虑,弄清对方的动机,就按照常规来作出回答,结果往往是效果不佳。如果我们经过周密思考,准确判断对方的用意,便可作出一个独辟蹊径的、高水准的回答。比如,人们常常用这样一个实例来说明:建立在准确地把握对方提问动机和目的基础上的回答,是精彩而绝妙的。艾伦·金斯伯格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一次在宴会上,他向中国作家提出一个怪谜,并请中国作家回答。这个怪谜是:“把一只五斤重的鸡装进一个只能装一斤水的瓶子里,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中国作家回答道:“您怎么放进去的,我就会怎么拿出来。您凭嘴一说就把鸡装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此可谓是绝妙的回答的典范。谈判人员如果能在谈判桌上发挥出这种水平,就是比较出色的谈判人员。
3.不要彻底地回答问题,因为有些问题不必回答。
商务谈判中并非任何问题都要回答,要知道有些问题并不值得回答。
在商务谈判中,对方提出问题或是想了解我方的观点、立场和态度,或是想确认某些事情。对此,我们应视情况而定。对于应该让对方了解,或者需要表明我方态度的问题要认真回答,对于那些可能会有损己方形象、泄密或一些无聊的问题,谈判者也不必为难,不予理睬是最好的回答。当然,用外交活动中的“无可奉告”一语来拒绝回答,也是回答这类问题的好办法。总之,我们答问题时可以自己将对方的问话的范围缩小,或者对回答之前加以修饰和说明,以缩小回答范围。
4.逃避问题的方法是避正答偏,即顾左右而言它。
有时,对方提出的某个问题我方可能很难直接从正面回答,但又不能拒绝回答的方式来逃避问题。这时,谈判高手往往用避正答偏的办法来回答,即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故意避开问题的实质,而将话题引向歧路,借以破解对方的进攻。其实,这只是应付对方的一个好办法。比如,可跟对方讲一些与此问题即有关系又无关系的问题,东拉西扯,不着边际。说了一大堆话,看上去回答了问题,其实并没有回答,其中没有几句话是管用的。经验丰富的谈判人员往往在谈判中运用这一方法。此法看上去似乎头脑糊涂、思维有问题,其实这一种人高明得很,对方也拿这类人毫无办法。例如,一位西方记者曾经讥讽地问周恩来总理一个问题:“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总理深知对方是在讥笑中国的贫因,如果实话实讲,自然会使对方的计谋得逞,于是答道:“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十八元八角八分。中国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十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十八元八角八分。”周总理巧妙的避开了对方的话锋,使对方无机可乘,被中国人民传为佳话。
5.对于不知道的问题不要回答。
参与谈判的所有的会都不是全能全知的人。谈判中尽管我们准备得充分,也经常遇到陌生难解的问题,这时,谈判者切不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强作答复。因为这样不仅有可能损害自己利益,而且对自己的面子也是丝毫无补。有这样一个实例,我国内某公司与美国外商谈判合资建厂事宜时,外商提出有关减免税收的请求。中方代表恰好对此不是很有研究,或者说是一知半解,可为了能够谈成,就盲目地答复了,结果使乙方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经验和教训一再告诫我们:谈判者对不懂的问题,应坦率地告诉对方不能回答,或暂不回答,以避免付出不应付出的代价。
6.答非所问也是一技。
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答非所问来给自己解围。答非所问在知识考试或学术研究中是不能给分的,然而从谈判技巧的角度来研究,却是一种对不能不答的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答复方法。
例如,古代有一个较为精明的骗子,他从他人那借来一匹马,便牵去与一个财主进行交换。财主问:“你的马里是从哪里来的?”他回答道:“我想卖马的念头有两年了。”财主又问:“为什么要换?”他回答道:“这马比你的马跑得快。”这两句话的回答全是答非所问,换马的骗子就是这样运用灵巧的方式,回避了一个事实,即马是他人的,换马是想要骗走财主的马。此人的计谋于是得逞了。谈判中,我们并不主张像这个骗子一样的在谈判双方之间行骗,谈判必须是建立在相互信赖基础上的。但是在双方利益相冲突时,如何巧妙地回答对方的有关利益分割方面的问题,倒是应该从这一例中借鉴点什么。
7.以问代答又一招。
商务谈判中有时可以以问代答。以问代答顾名思义,是用来应付谈判中那些一时难以回答不想回答的问题的方式。此法如同把对方踢过来的球又踢了回去,请对方在自己的领域内反思后寻找答案。
例如,在商务工作进展不是很顺利的情况下,其中一方问对方:“你对双方合作的前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在此时可谓十分难回答的问题。善于处理这类问题的对方可以采取以问代答的方式:“那么,你对双方合作的前景又是怎样看待呢?”这时双方自然会各自在自己的脑海中加以思考和重视,对于打破窘境起到良好的作用。商务谈判中运用以问代答的方法,对于应付一些不便回答的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8.“重申”和“打岔”也很有益。
商务谈判中,要求对方再次阐明其所问的问题,实际上是为自己争取思考问题的时间的好办法。在对方再次阐述其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本不去听,而只是考虑如何作出回答。当然,这种心理不应让对手有所察觉,以防其加大进攻的力度。
另外,如果有人打岔那将是件好事,因为这可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在有谈判经验的国家里,有些富有谈判经验的谈判人员,估计到谈判中会碰到某些自己一时难以回答而又必须回答的、出乎意料的棘手问题,于是,为了能够赢得更多的时间,就事先在本组内部安排好某个人,专门在关键时间打岔。打岔的方式是多种多样,比如借口外面有某某先生电话、有某某紧急的文件需要某某先生出来签个字等等。有时,回答问题的人自己可以借口去洗手间方便一下、或去打个电话等等来拖延时间。
总之,在实际谈判中,回答问题的要诀就在于知道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而不必考虑回答的问题是否切题。谈判桌上的双方是在各方的实力基础上斗智斗勇。谈判过程好比是桥牌的叫牌过程,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通过回答过程来了解对方的实力与信息,而尽量避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底细。因此,在回答问题时要有艺术性和技巧,谈判人员必须熟练地加以掌握和运用。
标签:商务谈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