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4
【摘 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本院诊治的5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选择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月、6月的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治疗3月后椎体高度、后凸角(Cobb角)。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评分改善情况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骨折疼痛,且较少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PKP;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因为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和低骨量所导致的骨折危险度升高、骨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的患者发生轻微外伤后,即可能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我国骨质疏松的患者约占人口总数的 7%,而 50 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更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腰背部疼痛、胸背部以及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多需要长时间的卧床,这些均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微创外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方面有明显优势,可迅速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的26例(40椎)OVCFs患者行经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月3于本院骨科行PKP治疗的OVCFs患者26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62~83岁、平均(70.4 ± 8. 65)岁,共有38椎骨折;并选取同期保守治疗的患者1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60~82岁、平均(69.4± 7.85)岁,共有23椎骨折。所有观察者患者经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CT检查示椎体后壁完整,无神经根受损及脊髓受损体征,均符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适应证[3]。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给予卧硬板床、抗骨质疏松药物、支具辅助及止痛等措施,给予腰部垫枕,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局麻或全麻,若行局麻术前服用1粒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患者取俯卧位,在两侧前胸部和髂嵴下垫枕使腹部悬空,C 臂机监视下操作,先透视下确定病椎的进针点。进针点为椎弓根投影 2点(右)和10点(左)方向,穿刺针沿椎弓根入路,侧位透视下显示穿刺针位于椎体前 1/3 略靠前处(正位不超过棘突中线)。将骨水泥搅拌呈均匀的稀牙膏状后由工作套管缓慢注入,整个过程在 C 臂机透视监控下进行,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用骨水泥推杆压住待骨水泥全部硬化后拔出推杆。术后卧床休息 24 h 后,可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
1.3观察指标 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计算前柱及中柱高度恢复率,疼痛和活动能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选择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两组的 VAS评分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治疗术后1周的VAS 评分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1)。
注:* 代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伤椎前中柱椎体高度和后凸 Cobb 角变化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椎体高度、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椎体高度明显升高,Cobb 角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注:* 代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OVCF患者日益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支具固定、抗骨质疏松、止痛等,但对疼痛的缓解较慢,且由于长期卧床使得肺部感染、褥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增加,增加患者死亡率,传统开放手术因骨质疏松易导致内固定松动、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
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兴起,PKP在治疗椎体压缩骨折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PKP是通过椎弓根向患者椎体中注入骨水泥,从而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促使者椎体抗压性大幅提高,并可防止椎体发生进一步的塌陷及再骨折等现象,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PKP镇痛效果主要机制有:(1)骨折经聚甲丙烯酸甲酯固定后,脊柱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强,可缓解疼痛,骨水泥凝固时会发热,产生的热量可灼烧周围组织中神经末梢,使其坏死,从而缓解疼痛。(2)骨水泥以注入椎体后会和椎体内的骨小梁相互错杂,可以减少椎体内的骨折,以起到加强康复效果的作用。本手术患者术后24小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P < 0. 05),说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与保守治疗相比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效果明显,术后疼痛显著缓解,并且椎体高度与 Cobb 角恢复正常或趋于正常,随访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锋.PVP和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5):62.
[2] 徐斌,陈建常,滕勇,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以椎弓根入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9):1153-1155.
[3] 彭昊,谭俊峰,刘洋,等.高黏度骨水泥与传统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4,14(4):344-348
[4] 邬夏荣.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3):6920
论文作者:陈晶祥, 钟钿, 阮仲凯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椎体论文; 患者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术后论文; 性骨折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疼痛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