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临床分析论文_高祥彬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 无锡 214062)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老年严重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的50例老年严重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为我院2012-2015年确诊收治。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采用髓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案分组治疗后,试验组高达92.0%(23/25)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0/25),差异显著(P<0.05)。经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试验组仅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经髓内固定法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重股骨转子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疗效显著,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髓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155-02

在临床患者的骨折类型中,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常见[1]。其以老年群体为主要的发病人群,主要因为老年患者的年龄越高,其身体的各项组织机能的衰退越严重[2]。此外,严重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引发患者的死亡。因此,临床亟待寻找一种科学的、有效的、快速的治疗手段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的治疗方法。针对老年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因病情,本研究旨在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的疗效,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和治疗的对象均为我院自2012—2015年收治的,随机抽取5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2例和17例;年龄介于60~85岁,平均年龄(73.12±2.7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髓内固定的治疗方案。先麻醉患者,麻醉方式采用全麻或是硬膜外的麻醉。在患者股骨大转子的上方外侧做纵行的切口,将臀中肌纤维分离开,用手触及到股骨大转子,其进针点选择在股骨大转子顶端或稍偏外侧处,将骨皮质凿穿后,插入导针,再将主钉沿导针插入至近端钉尾平齐大转子点,最后通过体外瞄准器打入螺旋刀片,完成牵引闭合复位。

试验组:以患者患肢髋关节后的外侧作为切口,将外肌和髋关节囊逐层切开,切开深度可见大、小转子的骨折线和股骨头颈,再将股骨头取出,修整患肢的股骨近端的髓腔,复位并固定所有的大小转子碎骨块。最后插入假体柄,注入骨水泥后再加压,检测各方位的活动性与稳定性,若达到医者的满意程度后将切口关闭。

术后: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抗生素治疗3~5天,为了防止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且每两天换一次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3]

显效:治疗前后患者原有的骨折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如疼痛感消失,行动能力等,且Harris评分>80分。有效:患者原有的骨折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疼痛感、行动障碍性均下降,下降幅度均超过50%,Harris评分70~80分。无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Harris评分<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经过两种不同方案分组治疗后,试验组高达92.0%(23/25)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0/25),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我国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4]。随着医疗诊治技术的飞速发展,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可以提前使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临床研究显示,早期的手术治疗对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以固定手术为常见手段之一,且固定方式的复杂多样,因此,固定效果也是有一定差异的[8]。其中内固定法以动力髋螺钉较为常用,它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固定措施。但是,多数老年患者体内的钙元素大量流失,多患有骨质疏松的病证,而应用动力髋螺钉常发生退钉等情况,影响患者的预后。近些年,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问世弥补了动力髋螺钉退钉的风险,其静力性的固定作用产生较强的内在刚度,有效控制股骨距所承受的压力,减少发生股骨颈短缩和髋内翻的情况,并提高了患者治愈率。但是,由于固定容易偏心,增加连接处的应力以及钉头的切力等等,进而制约了髓内固定法的疗效[10]。此外,由于髓内固定的手术过程简单、安全,且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且术中出血少[11]。如患者无骨质疏松病证,则髓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但如患者具有骨质疏松,则不宜首选髓内固定术。

随着医学界对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诸多优点,其首先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手术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快速的固定患处,矫正畸形,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置换术通过用骨水泥填充假体间的空隙,使骨水泥接触骨的面积逐渐增大,待骨水泥凝固后,便实现了早期固定骨折的部位,使患者尽快下床进行功能恢复锻炼,为骨折部位的愈合与恢复奠定了基础[15]。

综上所述,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尤其是骨质疏松的患者,临床应深入研究其有利之处,进一步提高疗效,推广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陈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2):335-337.

[2]邱贵兴,戴魁戌.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5:317-320.

[3]潘方,高益斌,虞建浩.不同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4):394-396.

[4]吴利军,杨峰,张振清.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4):467-468.

论文作者:高祥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严重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临床分析论文_高祥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