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不断上升,这也促使了配电技术的快速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属于全新的技术形式,对于越来越智能化的配电网可靠性有着决定性作用,对于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供电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施改革创新,应用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从供电安全稳定的角度出发,提升城市配网运行的质量,从而不断提升经济效益。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供电可靠性;影响
1.配网自动化的相关技术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1.1通过故障定位来修复故障和问题
在配网自动化没有投入使用之前,主要靠人工进行故障排查、维修工作,人工排查故障的缺点有很多,一是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不高。检修人员要对一定区域内的线路进行逐一排查,最终确定故障点,如果遇到天气状况不好,交通道路受阻等,检修人员无法到达现场,就不能开展检查、维修作业。二是经济效益受损。检修人员在进行线路检修时,必须要将整个线路做停电处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甚至还会对多条线路进行停电处理,这就大大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而配网自动化的运行实施以后,通过故障定位系统可以有快有准地划定故障范围,还可以通过数据信息分析故障原因和处理对策,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不用大面积、长时间停电,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1.2利用馈线的自动化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虽然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等变电站工作都已经全面实现了自动化,但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在调度中心的人工指导下有序展开,一些细节上的工序也需要相关的技术维修人员相互配合来完成。当配网实现了馈线的自动化处理,就能综合考虑各种自动开关的类型、接地方式、网架结构、负荷类型和继电保护,从而增强供电的稳定性与合理性。一般来说,中低压的配电线路都采用谐振的接地形式,以补偿接地电流的一部分电容分量,促使空气中的故障电弧可以自行熄灭,并保证负荷开关能够阻止单相接地的短路电流。馈线的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开关的状态、故障检测相关信息、网络的拓扑分析,判定故障区段,下达遥控指令,阻隔故障重合变电站出线的开关和闭合联络开关,并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3]。馈线的自动化使系统能够自动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不需要调度中心进行指导和干预,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供电的持续稳定和可靠性。
1.3利用自动化的设备检修维持供电的可靠性
在引进配网自动化相关技术之前,我国的电力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一般都是由维护人员进行人工完成,但因为电力企业的规模比较大、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分别情况比较复杂,所涉及到的要维护的电力设备数量巨大,这就导致传统的人工检修方式十分繁琐,效率很低,且容易出现疏漏,检修人员在遇到比较棘手的设备问题时无法做到及时处理和有效应对。又因为传统的检修方式必须在断电的状态下进行,这就对工业生产用电和人们生活用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和不同完善,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检修方式的弊端,使配网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信息技术,对设备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使工作人员不必在低效地去排查和检测设备,而只需要根据计算机配网自动化系统所提供的反馈数据,就可以找到明确的检修目标,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检修工作,如此一来既能大大节省检修时间,提高检修的效率,又能保证检修质量也得到提高。
1.4调配一体化系统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配电网顺利运行涉及到诸多内容,不仅有数量多且杂的电力设备,还有不同地区、不同电网分布的差异性,等等,因而电网管理水平不高,对供电可靠性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配网自动化和调度自动化相结合的系统,则有效改变了这一状况,一方面配网自动化系统可以监控电力设备的各种信息,分析其运行状态和设备的基本情况,为科学合理检修做准备;另一方面,监控线路的电力负荷情况,以便合理配置电力资源,提高线路的使用效率,降低可能发生的故障率,实现信息共享、统一调度,降低电力运行成本,切实提高供电可靠性。
1.5提升了管理质量
在传统的对电力企业的用电设备进行检测与评估的过程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电力设备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区域范围也比较广,用电设备的繁杂性使得电网的分布不均匀,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管理难度。配网自动化的建设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综合状态的高质量管理,不仅对设备的综合状态进行了动态化检测,更对广大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控,从而避免了由于电路超负荷运转和工作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电损失,提高了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2.配网自动化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
2.1完善配网自动化的管理机制
配网自动化系统需要对配网中的大量元件的运行参数和状态进行数据收集,由于元件数量多而且种类繁杂,对其进行管理的难度较大,所以需要建立并完善配网自动化的运行管理机制。成立可靠性管理组织机构,每个季度召开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分析、研讨专业会,不断促进专业化的科学管理。经常性召开关于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会议,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的要求以及有关文件要求,使得可靠性管理工作形成从上自下,层层有人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相互协调、运作高效的可靠性管理体系。
2.2完善技术措施,采用先进设备
2.2.1逐步强化技术措施,全面推广新产品
在对电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运用绝缘导线和高压电线,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供电当中出现的故障,从而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要将针式绝缘子换成棒式绝缘子,才可以避免出现任何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运用全密封的变压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减少发生的事故。
2.2.2引进先进设备,推进配网自动化
在正常的工作当中,供电站不仅需要将数据通信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中的价值发挥出来,还需要将供电设备和电网结构以及用户的基本信息进行集合,最终不仅可以实现对配电网实际运行的情况进行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管理,还可以有效的确保配电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非常科学的选择,与本地情况负荷的自动化系统的方案,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实现动态监控的基础上,将电网的运行状态和负荷情况进行实时的采集,最终全方面的实现对配电网络化的管理。另外,还需要将实际的情况进行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的优化方案,从而提高供电安全的可靠性。
结束语:
通过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能够对供电的可靠性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发挥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于供电事业的应用价值,本文对配网自动化以及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措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通过故障定位提高供电可靠性、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供供电可靠性、通过快速设备检修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利用先进电子设备提高供电可靠性四方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董金.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1):192-193.
[2]蒋宝兰.浅析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通讯世界,2017(22):147-148.
[3]杨春培.浅析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6):84.
[4]科技管理处.农村配电网无功优化自动化系统技术集成与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8,(1):100.
论文作者:张玉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可靠性论文; 故障论文; 技术论文; 设备论文; 电网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线路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