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 要: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可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优势,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学生如何珍爱生命,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美好和珍爱生命,让生命之树在生物课堂中常青,让生命之花在生物课堂永远绽放!
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谈如何在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论述了利用生物教材,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神奇的美好、坚强,大自然生物之间的和谐,以及生命的价值等。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生命教育 生命价值
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生物教学和生命教育紧密相连,因此,如何在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就成为每一名生物教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点滴渗透生命教育
初中生物课程属于生物学基础课程,讲述很多有关生命的知识,教师要注意从中提取生命教育素材,一方面既可以为课堂增添魅力,另一方面取得不错的生命教育效果。例如,在进行人类进化与演变知识教学时,教师向学生讲述生命诞生的起源,描述生命产生的原因与过程,演示出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十亿年间生命进化和演变的漫长过程,体会生命产生过程的艰难,认识到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产生的难能可贵,从而建立起爱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正确生命观。教师还要把关于人类本身的生命知识介绍给学生,悉心讲解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详细信息,认识到人类生命体各个部分的特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学会欣赏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再如学习生物多样性这一章节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然界的生物是种类万千、形态各异的,生物圈是由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组成的,站在人类角度,有些生物是“微不足道”甚至“多余的”,但是,恰恰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才造就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为原本荒芜的地球增添蓬勃的生命力,为人类生活环境添加美感。教学不但要紧抓学生的学科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学生人文情怀培养,赋予教材内容以生命教育角色。
二、课堂教学逐步渗透,促进形成坚强意志
课堂教学中语言的作用是最不可小视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要靠语言,感染学生情绪也靠语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的人无疑就是教师,教师的个人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相互交流,用自己恰当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感知到自己对他的期待与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培养坚强意志。目前教学内容里,学科教学是基础教学部分,每一门学科都有为学生准备的生命教育环节,生物则是各个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最多的学科。生物教材里可用来做生命教育的内容很多,有的在书上明确表示了出来,而有的则隐藏了起来,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从课本中挖掘出隐藏内容,并让学生领悟到其中蕴含的生命教育意义。教师要在恰当时机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例如,以地球生态系统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维护生态平衡。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在整个生态系统之内和其他生物一样,只是自然界的一名成员而已,生态系统中有和其他生物同样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的自然法则,不然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所以,人类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并爱护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命。让学生知晓生命的无价与宝贵,知道珍惜他人的生命,培养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良好品质,形成坚强的意志。
三、利用生物的适应性,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坚强
世界万物都是因适应环境而存在,不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悟生物为适应环境和生存所做的努力和改变。例如,在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中,长颈鹿为了吃到枝头鲜嫩的树叶,脖子变得很长;鱼类为了适应水里的生活身体呈流线型;羚羊为了躲避猛兽的袭击,变得越来越善于奔跑;有的生物体为了生存还有保护色和拟态,等等,这些都是生物为了生存所做的适应和努力。世间万物从水生到陆生,到空中飞翔的鸟类,姿态万千,使得我们的世界多姿多彩,富有生机。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和明白生物的适应性,还要进一步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为什么有的学生遇到挫折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克服,而有的学生就会采取逃避的方式,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呢?这是不是一种对环境适应力的体现呢?例如有的学生由于从小学升入初中,教学环境变了,老师变了,同学也变了,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下滑,产生厌学等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适应环境变化,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充实自己的内心,尊重他人和自己,关注他人和社会,从而使学生适应复杂的社会,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四、利用大自然生物之间的和谐共处,让学生感悟生命和谐美好
初中生物课本中不乏生物之间和谐相处的例子,教师要从这些例子入手,深入发掘例子中蕴含的生命和谐共处的深层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命和谐教育。每个人都是社会和群体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和群体而存在,因此,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处,就成为学生适应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物体之间相互依存的例子,启发学生感悟生命之间的和谐。例如,啄木鸟为大树除虫,腐烂树桩上的真菌,鳄鱼与牙签鸟等。通过这些例子,启发教育学生要真诚善良地对待周围的人,付出真心也就必然会收获真心,只有懂得欣赏他人,尊重他人,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与欣赏。
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领略生机勃勃的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妙,体会生命的美好,在生物学习中感受生命的震撼,培养热爱自然,珍视生命的情感。然而,生命教育知识的发展仅仅依靠生物知识的传递是不够的,它是一门潜移默化的知识,需要多方面和多门学科的整体协商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要与自然亲密接触,多聆听自然的声音,用真实的情感体验去融化冰冷的课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这正是我们感受生命教育的最真实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张馔根.教育是什么[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3]王青.《生命科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胡燕琴.2004年国内主要教育期刊生命教育研究新进展[J].宁波:宁波大学学报,2005.
论文作者:廖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生命论文; 生物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环境论文; 知识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