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集团总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5
摘要:目的:探讨气囊放气等待吞咽置胃管术在昏迷合并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垂直置胃管法,研究组应用气囊放气等待吞咽置胃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研究组置管后的血压升高发生率、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囊放气等待吞咽置胃管术用于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具有较高的一次性成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气囊放气;吞咽置胃管;气管切开;昏迷
神经外科收治的对象多为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普遍存在呼吸障碍、意识障碍、颅内压升高等症状,往往无法自主进食和自主呼吸。临床抢救这类患者时,常需行气管切开术,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同时留置胃管用以鼻饲食物和药物,以为此机体的正常代谢,加快机体康复[1]。我院对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采用了气囊放气等待吞咽置胃管法留置胃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在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GCS评分3~10分,气管切开术后时间及昏迷时间均超过24h,因气管插管、意识障碍等原因造成鼻胃管置管困难。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0~86岁,平均(51.8±6.9)岁,GCS评分(6.09±1.69)分,其中2例合并脑出血,6例合并高血脂,16例有高血压病史;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9~85岁,平均(52.8±10.3)岁,GCS评分(6.10±1.57)分,其中3例合并脑出血,7例合并高血脂,17例有高血压病史。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进行评估,检查鼻孔是否通畅,咽喉部有无舌后坠,了解患者的呼吸道状况,准备好胃管置管的相关用物。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左右,摆正头部,将鼻腔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吸净,并测量好置入胃管的长度(55~65cm)。
(1)对照组患者应用垂直置胃管法。选用型号恰当的鼻胃管,在管路表面涂抹石蜡油,操作者左手轻轻向上推动患者的鼻翼,使一侧鼻孔充分暴露出来,右手以握笔形式握住胃管前端,将其垂直插入鼻孔,深度12~14cm,在推送中若有阻力,可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使胃管顺利向下置入直至所需深度。插入后,注意检查胃管插入位置,双人确认无误后,进行固定。
(2)研究组应用气囊放气等待吞咽置胃管术。抽吸干净气管导管气囊中的气体,再将鼻胃管插入咽部,深度10~15cm,对胃管前端位置进行调整,使其位于咽后壁,注意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在患者出现吞咽动作的瞬间快速将鼻胃管向下插入,直至深度超过15cm,再缓慢调整,最后由双人确认胃管位置,确认无误后妥善固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即患者可耐受插管,未拔出重复插管,插管途中无反复退出,操作完成十分顺利。检测两组患者置管前后的血氧饱和度、血压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运用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 表示,数据比较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成功率
研究组患者首次置管成功36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0.0%,研究组患者首次置管成功24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0.0%。研究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血氧饱和度、血压变化
研究组患者置管后,血压升高发生率和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置管后的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变化情况比较[n(%)]
组别(n)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升高
研究组(40)11(27.5)8(20.0)
对照组(40)16(40.0)22(55.0)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常常会出现鼻胃管置管困难,这主要与切开套管压迫造成咽喉部水肿、食道管腔狭窄,使食管第一狭窄部更加狭窄而增加了插管难度有关。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向后的气管套管对食管造成压迫,再加上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喉咙水肿,导致咽喉与食管交界处异常狭窄[2]。另一方面,气管后壁为纤维组织膜壁,没有软骨支撑,所以患者在吸气过程中,气管内压增大,致使气管套管压迫膜壁,而导致气管后壁和后壁间隔软组织隆起,食管前壁受压,再加上患者吞咽反射消失或迟钝,不能配合插管操作,所以插管难度较大[3]。
气囊放气等待吞咽置胃管法中,通过气囊放气,能够扩大食管咽后壁空间,从而缓解食管第一狭窄部,经咽部胃管刺激后,患者会产生咳嗽反射,出现吞咽动作,在出现吞咽动作的瞬间,可顺利地将鼻胃管顺着咽后壁送入食管胃,最终顺利完成胃管置管[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置管后的血压升高发生率和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气囊放气等待吞咽置胃管法具有较高的一次性成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娜,马晶,董翔等.口腔注水诱发吞咽法用于浅昏迷患者下胃管的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5,(1):81-81.
[2]续秀娟.脑卒中昏迷患者胃管置入的体位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1):107-108.
[3]杨海兰.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的方法[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7):118,120.
[4]王春英,房君,黄淑群等.脑脊液鼻漏机械通气患者经口置胃管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624-1625.
[5]马玉荣,宋莉敏.昏迷吞咽困难患者的胃管置入术及其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577-577.
论文作者:母娟,林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患者论文; 气管论文; 气囊论文; 对照组论文; 食管论文; 饱和度论文; 放气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第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