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和私营企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1992年至2002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私营企业论文,进出口贸易论文,集体论文,年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比较大的顺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中国的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迅猛发展。那么,集体和私营企业对中国的贸易顺差有没有影响?影响如何?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一、集体和私营企业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其变化
(一)出口贡献
1992年以前,集体和私营企业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很小。1992年中国出口贸易额为849.4亿美元,其中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1.3亿美元,仅占全国出口额的0.2%。从1993开始,集体和私营企业迅猛发展,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97年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额突破50亿美元大关,达到51.1亿美元,在当年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为2.8%。1997年以后,集体和私营企业更进一步加快发展,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所占份额迅速增加。2000年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额达到133.2亿美元,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4%。2000年前三季度,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出口额更是突破200亿美元大关,达到22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为9.7%。从1992~2002年的十年时间内,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出口额迅猛增长,在全国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增长了47.5倍(注:根据相应数据计算而得。),对中国出口贸易额的扩大作出了重要贡献。集体和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一支生力军。(见表1)
(二)净出口贡献
从整体上看,1992~2002年集体和私营企业的进口贸易同出口贸易一样,也呈增长的态势,但增长速度慢于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1992年集体和私营企业的进口贸易额为15.8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2%。到了2002年前三季度,集体和私营企业的进口额为142.3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6.2%。十年时间内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年进口额只增长了8倍,而年出口额却增长了173倍(注:根据相应数据计算而得。)。由此可以预见集体和私营企业对中国净出口的影响在朝正面方向发展,事实也是如此。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发现,在1997年以前,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对中国净出口的贡献为负数。但是从1997年开始,情况呈增长的态势,对中国净出口的贡献为正数。1997年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净出口额为14.4亿美元,到2002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已上升为83.7亿美元。1997年集体和私营企业净出口对当年中国净出口的贡献率已上升为41.9%(注:根据相应数据计算而得。)。这表明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净出口已经成为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见表1)
表1 1992~2002年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额及占全国进出口额的比重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交易年鉴》2001、2002年版。2002年为前三季度数据,来自李雨时《又是一年春草绿-我国对外贸易一年来的回顾和前瞻》,《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第1期。
由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见表2)也可以看出:第一,从1992~2002年,集体和私营企业的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用于比较某类商品在某种总量中的相对优势地位的指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92年该指数仅为0.1,到2002年前三季度这一指数已上升为1.45。第二,从1997年开始,集体和私营企业的RCA大于1,即集体和私营企业在全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高于其在全国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对全国净出口的贡献高于其他类型企业。这再一次表明,集体和私营企业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作出了重要贡献。
表2 1992~2002年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显示性优势指数(RCA)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RCA 0.1 0.58 0.62 0.64 0.79 1.08 1.28 1.18 1.35 1.28 1.45
资料来源:根据表1相应数据计算而得。
二、集体和私营企业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影响变化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发展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对于私营经济,国家政策发生了有利于其发展的巨大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私营经济主要起“拾遗补缺”的作用。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明确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而1997年党的十五大更是明确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经济的发展。
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原外经贸部于1998年10月1日以第1号令的形式发布了《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放开了私营企业外贸经营权。2001年1月1日,原外经贸部决定进一步降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的标准,实行与公有制生产企业相同的考核标准,并为最终过渡到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制创造条件。
(二)集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政策发生了一系列有利于集体和私营经济发展的变化,从而推动了集体和私营经济、尤其是私营经济的发展,集体和私营经济的整体实力大为上升。1995年集体和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为18852.9亿元人民币,2001年这一数字已上升为29019.8亿元人民币(见表3)。其中私营企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从1995年至2001年,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额节节攀升。在1995年,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额为2621.7亿元人民币,到2001年迅猛增加为18212.2亿元人民币,约为1995年的7倍。尽管从1997年开始集体企业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注册资本额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由于私营企业的巨大发展,总的来看,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仍表现为继续增长的趋势,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整体实力继续上升。
表3 1995~2001年集体和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集体企业 16231.2 17265.0 16243.8 15125.3 13161.6 11993.3 10807.6
私营企业 2621.7 3752.4 5140.1 7198.1 10287.3 13307.7 18212.2
总计
18852.9 21017.4 21383.9 22323.4 23448.9 25301.0 29019.8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97、1999、2002年版。
(三)集体和私营企业出口倾向的上升
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壮大,再加上外贸经营权的放开,集体和私营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创汇的欲望不断增强,产值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1992年集体和私营企业的总产值为14141亿元人民币,出口值换算成人民币约为10.8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为0.1%。1999年集体和私营企业的总产值增加为67535亿元人民币,出口值换算为人民币约为649.1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上升为1%(见表4)。
表4 1992~1999年集体和私营企业产值出口比重
总产值
出口额
出口所占比重
(亿元人民币)(换算成亿元人民币) (%)
1992
14141
10.8 0.1
1993
20325
75.5 0.4
1994
33554
115.40.3
1995
45444
219.10.5
1996
54652
290.50.5
1997
63723
424.10.7
1998
66102
498.80.8
1999
67535
649.11.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0年版数据整理计算而得。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取8.3:1。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动,2000年和2001年的数据不具备可比性,故略去。
三、总结和简要预测
以上分析表明,1992年以来,由于国家经济政策发生了有利于集体和私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变化,集体和私营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倾向不断上升,集体和私营企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和净出口作出了越来越重要的贡献。一方面,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出口额迅速增加,推动了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另一方面,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净出口发生了由负转正的重大变化,并且盈余呈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不但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作了积极贡献,而且贡献率还在不断上升。随着集体和私营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及中国加入WTO带来的巨大商机,集体和私营企业的出口额和净出口额都可能进一步增加,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可能进一步上升。另外,尽管从1992年以来集体和私营企业的产值出口比重持续上升,但是数值比较小,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集体和私营企业可能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和净出口作出更大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