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钻孔灌注桩在提高路桥工程基础承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路桥施工的过程中,常常都会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而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属于隐蔽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常常可能会受到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对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最终使得整个路桥施工的质量都受到影响。因此对于路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路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1 导言
路桥工程的质量可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我国路桥方面的建设质量加以重视。近年来,钻孔灌注桩技术被普遍应用于我国的路桥工程的施工中,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渐渐突显,因此,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进行进一步地探讨。
2 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划分与特征
对于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划分可以从护壁形式的不同进行划分,分为:全套管钻孔灌注桩,这种方式比较新颖,并且方式较为简单,与其他方式相比,少了钻孔清理和制备泥浆的过程,可以直接安装钻机进行套筒内的工作,这种方式的特点包括简便和快捷,能有效地保障工程的质量,在对质量要求严格的今天,泥浆壁钻孔灌装柱的技术应用更为广泛;泥浆壁钻孔灌装柱,这一技术方式相比较为传统,首先要对泥浆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料,主要作用是要达到冷却钻头、悬浮砖渣的作用。在实际施工操作中,这一技术的使用也有利于保护钻具和润滑器械,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紧密衔接和及时监控,避免周边地质塌陷。
就以上两种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了钻孔灌注桩技术的特征,表现在几个方面:在施工场地,产生的噪音小、震动小,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也较低,有较强的抗震性;在施工中能够建造直径大且承受力大的灌注桩,能够承载压力较大的物体,对质量有保障;在地基和路桥桩基的施工中,灌注混凝土时需要在泥水中进行,所以操作较为复杂,不能保证质量合格。最后,这一技术适合运用于工业的建筑物体和高层的建筑、桥梁及码头、水利水电工程等,更能发挥较强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3 钻孔灌注桩常见的技术问题
3.1钢筋笼上浮问题
钻孔灌注技术中的常见问题是钢筋笼上浮问题,混凝土注入的问题和导管不正的问题是引起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原因。在钻孔完成,将钢筋笼放入成孔中,然后用混凝土进行灌注,从而达到稳固钢筋笼的目的,但是在混凝土灌注前要对钢筋笼的情况进行检查,避免因为钢筋笼的偏移而导致结构不固定的情况,一旦钢筋笼出现不固定的情况,在灌注混凝土的时候钢筋笼就会因为底部混凝土的浮力出现上浮现象;导管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清理钻孔,另一方面是进行地下泥浆的灌注,导管不正在提升的过程中就会导致法兰盘钩挂在钢筋笼上,从而导致钢筋笼随导管的提升而呈现上浮情况。
3.2断桩问题
断桩指成桩后经探测,桩身部分没有混凝土,出现泥夹层,或截面断裂的情况,是最严重的成桩缺陷之一,直接决定结构基础的承载力。造成断桩的原因有: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混凝土和易性差、运输距离过长;计算导管埋深时不当;导管接头处渗漏,泥浆进入渗进管内,掺进混凝土里;首批(盘)混凝土控制不到位,灌注不连续或灌注量不足;混凝土供应不足,无法连续浇筑等原因,从而导致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程的质量受到极大降低。
3.3桩身混凝土质量差问题
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是指桩身呈现蜂窝、空洞、夹泥层或级配不均的状况。浇注筑混凝土或上部放钢筋笼时,孔壁土坍落在混凝土中,导致桩身夹泥。混凝土坍落度把握不到位,下料高度过大,使得混凝土离析,出现桩身级配和强度不均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路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
4.1做好施工准备与桩基定位
在施工准备工作中,相关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特点与要求进行全面的考虑,对施工机械设备合理的选择,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检验,从而保证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能稳定的运行;与此同时,也需要对施工建设方案进行完善,对施工过程中所要使用到的材料质量严格把关,将各项技术交底落实到位。其次,在进行桩基定位的时候,应当以施工设计图纸为标准,通过有序、高效的工作方式,利用水准仪、全站仪等对钻孔的实际标高以及中心位置进行合理的确定,并利用十字木桩来进行标记,以便是施工过程中进行复核。
4.2护筒的埋设
在路桥工程的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钢板的壁厚应当保持在6~8mm的范围之内,钢护筒的高度大概为4m,并做成圆形。为了有效的避免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变形的情况,可以在护筒制作的过程中,在其中间、上部以及下部的外侧焊接加劲肋。在护筒埋设时,要保证护筒的上部分应当超出地面50cm。如果是处于流塑淤泥质黏土或砂性土的环境当中,应当以实际护筒的厚度与埋深为基础,对护筒的长度进行增加,如果洞高比较大的话,并且没有填充到地下的空洞中,就应当采用套筒跟进的方式,对塌孔情况进行有效的避免。
4.3泥浆的配制
在配置泥浆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塑性指数大于25、粒径在0.005mm内、颗粒含量超过整体量50%的黏土。如果在施工当地没有这种性质的粘土,可以在比较差的粘土当中掺加30%的塑性指数大于25的黏土。在对泥浆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可以在钻孔内将粘土直接投入,利用钻锥所造成的冲击,来保证泥浆配置工作的进行。
4.4钻进成孔
利用钻具自身的旋转能力,对土体进行切削,不断的钻进,对钻头的提升作用有效的使用,将泥渣排出来。在钻孔过程中,应当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孔内泥浆的浓度以及水位,从而对护壁加以保护,以免塌孔情况的出现。在对钻孔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保证一个持续的状态,不能够在中途出现停钻的情况;如遇特殊情况导致停工,应继续进行循浆,保持正常泥浆浓度,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及监测,并尽快复工。在钻进成孔之后,应当对桩位、桩径以及深度方面进行仔细的检查。
4.5清孔
在保证成孔的质量合格之后,就可以对孔底进行清理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要及时,以免长时间之后泥浆的沉淀,或者是出现钻孔坍塌的情况。如果摩擦孔壁容易使得坍塌事故出现时,应当要保证水下混凝土在灌注之前沉渣的厚度要小于30cm以下。在进行桩基混凝土灌注施工前,要求其沉渣厚度在5cm以下。在清孔过程中,应当以现场的施工情况为重要依据,来选择合适的钻机。一般情况下,在路桥的施工中,选择的机械为抽渣筒、反循环旋转机真空吸泥机、正循环旋转钻机等等。
4.6灌注混凝土
首先,应当与混凝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免在灌注的过程中出现离析的情况。与此同时,对相关的配合比也应当做好复核工作,对配合比当中的含水量、砂石等进行严格的校验,并对配合比资料进行整理保存;其次,应当以灌注数量为指导,对混凝土试件采用分批制作的方式,从而保证桩基配合比的恰当、科学。并且,在施工的后期阶段当中,相关人员可以适当的抬高漏斗的位置,将上部混凝土的密度逐步增加,合理扩大其落差;最后,应当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对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加以严格的控制,对初凝时间也要控制,从而使得路桥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全面的保证。
5 结束语
总之,钻孔灌注桩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广泛运用,在交通基础设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路桥桩基的安全和稳定性,必须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钻孔灌注桩技术,并以此来提高工程的质量。同时,在实际的施工中,应将路桥施工的安全性和灌注桩技术做有机的结合,对施工中的各项工序和环节进行即时监控,进而有利于发挥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优势,也利于避免施工中因各种突发事件和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最终保证道路安全。
参考文献
[1]焦丽娟.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2015,(9):137.
[2]赵新胜.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江西建材,2015,(24):183-184.
[3]郑秀娟,王定乾,佟林.有黏结后张预应力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5,(9):98-99.
论文作者:汪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钻孔论文; 混凝土论文; 泥浆论文; 过程中论文; 钢筋论文; 技术论文; 情况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