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孙宪宝论文_孙宪宝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孙宪宝论文_孙宪宝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内化内科治疗方式为主,在对观察组患者治疗时,常规治疗方法同上,另外增加使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人数分别为1例、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78.57%,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共2人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7.14%,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5.00%)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将替普瑞酮与常规内科治疗方式相结合使用,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消化内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替普瑞酮;总有效率

前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病症类型,在患病期间,患者会出现反胃、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通常情况下,应病症情况的不同,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据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发生因素较多,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生活习惯均可能会引发该疾病,为此,在临床治疗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着复杂性特点。若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够重视,拖延治疗时间,随着病情的加重,后期可发展为胃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为了尽快控制住疾病的发展,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分析,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以往内科治疗过程中,通常以药物的治疗方式为主,可起到改善患者病症的效果。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替普瑞酮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将其与常规治疗药物相结合使用,治疗效果更佳,得到了多数医生和患者的接受与认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0月,所选患者腺体萎缩程度主要包括轻度、中度和重三种类型,在胃镜以及其他检查方式下,所选患者均已经确诊,患者精神、意识正常,重要脏器健全,共46例男性,其余10例患者均为女性,最大年龄为67岁,病程最长为10年,本次研究均获得所选患者签字同意,在知情下展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组间差值不具有可比性(P>0.05)[1]。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消化内科常规治疗方式为主。主要涉及到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等药物类型,按照相关使用标准,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以上三种药物均为口服的方式为主,每次服用剂量分别为0.5g、250mg、150mg,其中,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药物每日服用次数分别为3次、2次,在服用果胶铋药物时,主要在餐前、睡前两个时间段服用,每天服用4次,在患者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变现,若患者存在反酸症状,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增加使用奥美拉挫药物进行治疗,每次服用剂量为20mg,一天服用1次。

在对观察组患者治疗时,常规治疗方法同上,另外增加使用替普瑞酮药物。使用时间为餐后的半小时,采用口服方式每天服用3次,连续服用一周的时间,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标准

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的精神状态良好,在胃镜检查方式下,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则表示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病症有了明显的好转,在胃镜检查方式下,胃粘膜充血情况得到缓解,则表示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依旧存在,病情没有好转的迹象,甚至出现恶化,则表示为无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以上述指标作为本次疗效的主要评判依据[2]。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计数资料,单位用%来表示,在x2检验方式下,若组间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则表示为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人数分别为1例、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78.57%,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表 1 治疗总有效率(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8 17 10 1 96.43

对照组 28 13 9 6 78.57

2.2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共2人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7.14%,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5.00%)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

3.讨论

引发萎缩性胃炎疾病的因素较多,如:Hp感染、自身免疫问题等,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患者胃粘膜厚度发生变化,在黏膜基层增生的情况下,增加了胃癌的发生概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发生概率不断升高,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控制住疾病的发展成为临床医学者的主要研究内容。在以往常规治疗中,阿莫西林等光谱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频率较高,患者服用后,能够促进患者体内与转肽酶的结合,膨胀后的菌体破裂后死亡,从而达到降低对胃粘膜刺激、加快胃粘膜的修复效果。使用果胶铋,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此外,克拉霉素、奥美拉挫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治疗中经常使用的药物,虽然,此类药物能够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但患者治疗后,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了弥补传统消化内科治疗萎缩性胃炎疾病所存在的不足,替普瑞酮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药物可抑制胃酸分泌,对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与修复的作用,将其与常规药物相结合使用,可改善患者的病症,治疗效果较为显著[3]。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见,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替普瑞酮药物的使用价值较高,适宜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晓,梁佳,骆超风.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06):923-925.

[2]杨小春,王媛媛,盖银铃,刘永江.黄芪通络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9,42(02):28-30.

[3]简学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及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1):1636-1637.

论文作者:孙宪宝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4

标签:;  ;  ;  ;  ;  ;  ;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孙宪宝论文_孙宪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