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摘 要】目的:研究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间段内的10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而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HbAlc、TG、FBG、2hPBG、LDL-C、LDL-C、TC等)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HbAlc、TG、FBG、2hPBG、LDL-C、LDL-C、TC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的维持血糖水平和各项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延缓疾病的发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利拉鲁肽;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目前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其主要原因是机体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或丧失胰岛素分泌功能,导致机体控制血糖的效果减弱并引起血糖水平失衡。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只能通过终身服药来维持血糖稳定[1]。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而利拉鲁肽可以有效的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增加胰岛细胞的繁殖,国内临床上还未将其作为常规降糖药。此次主要针对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和分析,并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间段内的10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1.6±4.7)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病程(6.3±1.6)年;实验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59.4±4.6)岁;病程5个月~16年,平均病程(6.2±1.7)年。纳入标准:(1)符合WHO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无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无明显的心肺功能不全者、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3)入选前1个月单纯饮食并且未进行降糖和降脂以及胰岛素的治疗[2]。(4)经家属及患者自身同意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对比差异无较大意义P>0.05,可进行以下数据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口服二甲双胍(生产厂家:成都川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588),1.0g/次,2次/日,共治疗16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如发生低血糖遵医嘱减量。实验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生产厂家: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国药准字:J20110026)进行治疗,二甲双胍的用药方法同对照组,利拉鲁肽0.6mg皮下注射,1次/日,治疗16周[3]。
1.3 观察指标
各项指标包括HbAlc(糖化血红蛋白)、TG(甘油三酯)、FBG(空腹血糖)、2hPBG(餐后2h血糖)、LDL-C(低密度脂肪蛋白)、TC(总胆固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各项指标变化)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金指标,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HbAlc、TG、FBG、2hPBG、LDL-C、LDL-C、TC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内分泌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β细胞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而治疗该病,关键的因素是维持血糖的稳定。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不仅可以降低胰岛素的抵抗能力,同时减少患者体内的葡萄糖生成,从而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4]。利拉鲁肽属于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且延长胰岛β细胞的存活时间,从而提高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增加其总量,并且有效的抑制胰岛β细胞的衰竭。当患者体内的血糖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会更加活跃,与此同时,能够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降糖效果持久而高效,可以延长患者的血浆半衰期,因此,如果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时,胰岛素的分泌会随之收到刺激,继而抑制了胰高糖素的分泌,而患者处于低血糖状态时,该药能够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却不会对胰高糖素的分泌产生影响[5]。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该药治疗效果较好。本次研究显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的实验组患者,在HbAlc、TG、FBG、2hPBG、LDL-C、LDL-C、TC等各项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可有效的维持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延缓了疾病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蒙光义,王冬晓,庞家莲,等.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药房,2015,26(05):658-661.
[2]王亮萍,康伟芳,陈闽,等.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疗效[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15,11(01):30-31.
[3]杨常治. 2型糖尿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06):64-65.
[4]马媛,张建中,王丽芬,等. 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9):3911+3914.
[5]李博一,文磊,张建伟,等.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13,9(03):19-20.
论文作者:赵钰,安永东(通讯作者),杨英,张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胰岛素论文; 血糖论文; 胰岛论文; 指标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论文;